第A08版:新会新闻
上一版3  
抢抓机遇,力促强镇兴村富民
加快推动科创能力提升
推动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
凝聚人才合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感受中国造列车的“黑科技”“硬实力”
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指数”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4 月 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会全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生根
抢抓机遇,力促强镇兴村富民

新会陈皮是新会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业品牌。茶坑村供图
京梅村传承挖掘百年武学,将全村打造成功夫旅游小镇。 任晓盈 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春风浩荡,万物萌长,葵乡大地春潮涌动。

    在司前镇新建村,在近期快节奏的招商行动下,坐落于该村的新能源智造产业园引资逾10亿元;

    在崖门镇明苹村,随着“兰苹集市”兰花展示展销基地的建成,村内激活了兰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众多村民投身产业发展;

    而与此同时,新会乡村建设又添五个“国字号”。日前,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公布,茶坑村、天马村、霞路村、慈溪村、京梅村共5个村落榜上有名,“国字号”名片必将成为各村乡村振兴的一大噱头和亮点……

    我省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新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今年以来,新会区以强镇兴村富民为抓手,聚焦和美乡村建设,“一村一品”培育,力促产业、文化两手抓,强化乡村“业、人、财、物”要素投入,全力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生根。

    江门日报记者 任晓盈

    一村一品 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产业振兴是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目前,新会已形成以新会陈皮为拳头产业,以优质鱼虾、禽畜、蔬果、稻米等多品类、多品牌协同发展,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带动乡村兴旺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众所周知,新会是陈皮之乡,新会陈皮是新会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业品牌。近年来,新会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新会陈皮产业发展,成功创建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并以此为抓手,推动产业链不断延伸。2022年,全区新会柑种植面积逾9266.7公顷(13.9万亩),新会柑种植户9377家,年产新会柑鲜果14.7万吨,新会陈皮约8000吨。区内陈皮产业市场主体超2900家,已形成药食茶健以及文旅、金融等6大类35细类100余品种的系列产品规模,全年带动7万人就业,实现人均增收约2.2万元。新会陈皮位居“2022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农业产业品牌首位,新会陈皮全产业链年总产值已达190亿元。

    千百年来,一代代新会人“柑”为人先,凭借锐意创新的精神,走出国门,也让新会柑、新会陈皮声名远扬。为持续做强新会陈皮产业,去年,新会区成立了新会陈皮产业发展中心和新会茶枝柑种业有限公司,上线新会陈皮数字化溯源管理系统,创建新会陈皮公共监管仓和陈皮庄园首批单位,举办“中国陈皮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今年,新会区更是重磅发布《新会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全面展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新会陈皮产业发展成效。当前,新会正全力做好陈皮大文章,进一步推动新会陈皮产业高质量发展,擦亮“新会陈皮”公共品牌。

    新会的特色农业品牌除了新会陈皮,还有鲜美的大鳌南美白对虾、肥美多汁睦洲黄沙蚬、粗圆香脆的大鳌莲藕、饱满欲滴的大泽甜橙、清甜的崖门甜水萝卜、香甜脆的双水黄皮果蔗、诱人的罗坑红心蜜柚……新会靓水土育出好特产,各镇特色农产品样样都“拿得出手”。

    未来,新会区将牢牢把握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有利契机,以多元特色产业支撑乡村发展,加快建设新会区南美白对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大鳌镇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推进“一县一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提质扩面,推动崖门甜水萝卜、大泽脐橙、大鳌莲藕、双水黄皮果蔗等种养产业规模化崛起。

    深挖底蕴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迎着微风暖阳,走进“启超故里,陈皮之乡”茶坑村,不经意间便能感受它的美,不仅是村容村貌的美,还有历史沉淀和精神传承造就的乡风之美。如今,梁启超先生“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族传奇仍在村内流传,其深厚的爱国情怀、良好的家风家教也传承至今。看似平凡的小村落之中,处处显露着不平凡。

    位于新会崖门镇的京梅村,有着另一番风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的发源地,京梅村传承挖掘百年武学,将全村打造成为功夫旅游小镇,村巷间布满蔡李佛武术彩绘,景点串珠成链,形成参观游览路线,还推出多款文创产品,令人流连忘返。

    茶坑村、京梅村现已成为热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是新会区和美乡村建设的缩影,另还可细数“鸟的天堂”天马村、烧鹅美食文化及崖山忠义文化兼具的霞路村、建筑风格多元兼容的慈溪村等,葵乡大地放眼望去,皆是底蕴深厚的和美乡村生动体现。

    近年来,新会区持续挖掘乡村文化底蕴,积极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进一步完善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据统计,全区204个行政村(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168个行政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另外,新会还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按照“以点连线成片”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侨”“红”等特色优势,高标准规划打造圭峰会城、睦洲、双水和大鳌镇(街)四条区级乡村振兴示范带。目前,“舞(武)动崖海,人文乡韵”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已基本建成,崖门镇获评“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

    接下来,新会区将持续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突出“绿美广东”引领,加快出台《新会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城乡面貌改善提升,发挥好基础设施先导作用,把乡镇打造成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乡村经济中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