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侨都·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机器人“导航” 手术更精准
江海区今年“两癌”免费筛查开始啦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4 月 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市中心医院引进机器人辅助脊柱骨科高难度手术,助力高水平医院建设
机器人“导航” 手术更精准

脊柱骨科医疗团队正在实施骨科机器人手术。
何达教授(左三)与江门市中心医院医务人员合影留念。

    在接受了骨科机器人辅助实施的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后,63岁的何姨(化名)的腰部、腿部不再麻了。困扰她一年多的病痛,终于解除了。昨日,已康复出院的何姨高兴地说:“现在我终于能恢复正常生活了。”

    为了能更好地解决患者的病痛,也为了使脊柱骨科能够更好地开展骨科机器人手术,江门市中心医院特意邀请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骨科何达教授前来指导。对此,江门市中心医院非常重视,党委书记左万里指示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副院长阮晓红全程现场观摩指导,希望通过教授的指导,进一步促进医院脊柱骨科高质量发展,为医院高水平建设添砖加瓦。

    3月26日,在何达教授的指导下,江门市中心医院脊柱骨科技术团队利用天玑第二代骨科机器人的“透视眼”“稳定手”,以及精准至0.8毫米的超强“方向感”,辅助脊柱骨科高难度手术。骨科机器人助力微创置钉手术,“强强联合”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患者仅2天左右即可下床行走。

    如今,江门市中心医院正着力打造高水平医院。自去年底该院引进骨科手术机器人以来,推动学科发展向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的骨科机器人时代迈进,让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健康服务。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银换 通讯员 陈君 何家怡

    A

    腰椎滑脱 六旬阿姨腰腿痛一年多

    市民何姨今年63岁,她感到腰痛、腿痛已经一年多时间。她曾去按摩理疗,但情况并未好转。

    于是,她来到江门市中心医院脊柱骨科就诊。经进一步检查发现,何姨患有腰椎滑脱症,该疾病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

    江门市中心医院脊柱骨科主任陈忠羡介绍,腰椎滑脱是指由于先天、退变或创伤等原因所致腰椎相邻两椎体之间出现相对位置的滑移。临床上可表现为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严重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而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的手术需要在背部切开一道长达10多厘米的口子,再层层解剖,然后进行腰椎固定,该术式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恢复较慢。而脊柱的微创融合内固定技术是目前解决上述并发症较好的技术,微创置钉技术则是手术的关键。

    在为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查时,陈忠羡团队发现,其骨质疏松较严重,腰椎重度滑脱,由于正常解剖结构变化,开放手术进钉点不容易确定,徒手操作容易造成置钉位置不良而发生神经损伤,反复操作也容易影响螺钉的稳定性而增加内固定失败的风险。“患者脊柱的状态,相对于青壮年牢固的‘混凝土’而言,就像‘豆腐渣’一样。内固定操作时,每颗螺钉的位置至关重要,稍有偏差就有可能损伤神经造成瘫痪,因此,对置入钢钉完成内固定操作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陈忠羡介绍该手术难度时形象地解释说。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微创置钉的精准性?

    为此,他们“邀请”到一位智能助手——天玑第二代骨科手术机器人,共同完成这次脊柱微创手术。天玑第二代骨科手术机器人能很好地辅助微创螺钉的植入。

    在征得患者和家属同意后,陈忠羡团队选择了该微创方式为患者实施了机器人辅助下的脊柱手术。

    B

    精准定位 骨科机器人“上岗”辅助手术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3月26日上午9点,手术开始。

    手术中,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骨科何达教授的指导下,陈忠羡团队首先通过C臂传输的图像在系统屏幕上设计椎弓根螺钉的植入路线和位置规划。

    在机器人系统导航下,机械臂精准移动到置钉位置,医生只需在置钉部位切开约1.2厘米切口,沿着机械臂所指方向钻入导针,并沿导针置入椎弓根即可,从而使四根椎弓根螺钉能够精准地打入患者腰椎滑脱部分,顺利实现微创内固定,也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和手术的有效性。

    约2小时,一台机器人辅助下UBE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仅约50毫升。

    “精准!微创!”在手术后,陈忠羡对骨科机器人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他形象地介绍,脊柱骨科的经皮置钉技术,如同在一个坚硬的暗箱内操作,术中往往需要多次进行X线透视,手术时间长,患者并发症多。以前,这样的手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才能操作,医生只能凭借经验及手感,往往还需要借助X光射线在术中透视看到骨头。

    他补充道,天玑第二代骨科机器人则拥有“透视眼”,可进行深层三维空间的精确定位,将虚拟的手术计划转变为现实的空间位置,使手术路径更加精确无误。对螺钉适合的长度、宽度、进入骨骼的角度,“天玑”都能准确计算,精度可以达到0.8毫米。

    “如今,人机的精准配合,破解了人眼无法看到内部结构,打螺钉时人手的稳定性和操作精度不够等难题,让高难度脊柱骨科手术实现‘看得见’‘打得准’‘拿得稳’。”陈忠羡说。

    C

    勇攀技术高峰 为患者实现疗效最大化

    记者从江门市中心医院脊柱骨科了解到,自2022年底引进骨科机器人以来,该科已完成机器人辅助下多例复杂脊柱手术,包括两例上颈椎寰枢椎脱位,两例颈胸交界部位的病变造成神经功能受损,双下肢瘫痪不能走路等。相比起腰椎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这些手术难度更高。

    去年10月,55岁的杨女士,因右上肢、左下肢麻木、乏力1年多,抓握物体不稳,走路时“踩棉花感”明显,而来到江门市中心医院脊柱骨科就诊。无独有偶,同月,32岁的赵先生也因下肢乏力正在加重,走路呈剪刀步态,经常跌倒,也同样来到该科就诊。

    经进一步检查发现,这两位患者均为上颈椎寰枢椎脱位,颈髓受压导致神经功能受损,四肢麻木乏力。

    陈忠羡介绍,上颈椎手术因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椎动脉高跨等血管畸形率高、置钉准确率低等,被誉为是脊柱骨科手术中“皇冠上的明珠”,国内亦仅少数顶级医院及脊柱骨科医生才能开展。在以前,通常只能通过开放手术实施手术,创伤大、患者恢复慢。

    而有天玑第二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加持,结合术前3D影像精确规划测量+术中“天玑”精准定位置钉,从而使原来很多高难度、高风险及复杂脊柱骨科手术变得更加简单、安全、高效、微创及智能。

    最终,经骨科机器人协助手术治疗,这两例患者都顺利实施手术,预后良好。

    陈忠羡介绍,天玑第二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引入和应用,使得手术更加微创、精准,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减少医护人员的射线暴露时间,患者术后疼痛更轻。同时,手术风险明显减低,使患者对脊柱骨科手术更加安心和放心。如今,江门市中心医院脊柱骨科不断勇攀技术高峰,追求微创、精准、智慧医疗,致力于以最小的损伤、最少的花费为患者实现疗效的最大化,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信赖和认可。

    骨科机器人设备的应用,是江门市中心医院建设高水平医院的需要,也是脊柱骨科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生动写照,为提高我市骨科医疗技术水平,建设健康江门,造福江门老百姓,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