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心”育苗 呵护成长
清华博士与新会学子“面对面”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进入青春期后有什么变化?
在学生心中播下艺术种子
校园足球特色教育成效显著
教学生防范新型毒品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4 月 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会全力搭建平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用“心”育苗 呵护成长

新会区平山小学开展心理教育班级团体督导活动,同学们在玩乐中释放压力。
专职心理教师值班中小学生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

    4月4日,新会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暨校园安全工作推进会召开。一场主题为“呵护青春,茁壮成长——儿童青少年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策略”的培训讲座引人入胜,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同时,通过现场交流,号召全区各校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学生心理健康保障体系。

    一场专业培训,一次深入交流,显示出新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近年来,新会区强机制、抓落实,多措并举建好心理教师队伍,大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全面化、全程化的心育平台,全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文/图 钟珍玲 简艳红

    建机制强阵地

    不断完善心理育人体系

    走进新会区平山小学,“教育为先,预防为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标语尤其显眼,这是该校2001年起便确立的心育工作理念。在新会区,平山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工作走在前头。该校2007年开始,把心理课设为校本课程,落实每两周一节心理课。《平山小学心理教育校本教材》包含一至六年级共12册90课时的心理课,曾获广东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成果评展活动二等奖。学校每年10月组织开展一次心理节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11届;每年春季学期开展一系列班级团体辅导,秋季学期举办心理剧自编自导自演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教师成长训练营,系列活动形成品牌效应。

    此外,新会区平山小学还设有设施齐全、温馨舒适的“欣心驿站”,由专业专职心理教师值班,以“线上+线下”模式,开展常规个别辅导、紧急咨询和危机干预等心理工作,满足家长和学生需要。“我们联合班主任、家委会,成立‘欣心导师团’。‘欣心驿站’每日开放,还有24小时服务热线,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组织心理危机筛查,常态化的工作更有利于心理育人体系的构建。”平山小学专职心理教师王巧告诉记者。

    平山小学心理育人体系建设的过程,也是新会区构筑学生心理健康保障体系成果的缩影。新会区教育系统重点聚焦建机制、强落实等工作,推动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在建机制方面,目前,新会区教育局与区政法委、卫健局、公安局、民政局、区第三人民医院等部门单位建立了新会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在开学初启动学生心理研判机制,排查学生心理状况,掌握学生基本心理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各校建立分类管理台账和“一对一”跟踪帮扶制度,对于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在强落实方面,全区107所学校均建立由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和心理专职教师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各中小学均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并明确和规范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职责;100%建立学生心理辅导室,定期向师生开放,心理咨询台账完善,形成“预约—登记—记录—反馈—跟踪”工作模式。同时,各校严格落实每周0.5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教师辅导能力提升,通过主题讲座、专业课程等方式提升教师对心理危机的应变和干预能力。截至2022年12月,全区取得心理健康教育A证教师699人、B证2306人、C证5636人。

    家校社联动

    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

    近日,会城南宁小学联动新会蒲公英社工中心开展“加强亲子沟通,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线下主题家长会。这是南宁小学引入专业社工力量建立“家—校—社”共育模式后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据悉,南宁小学引入社工力量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已有近一年时间。专业社工作为第三方,以个案辅导、小组活动、团康活动等方式,有效帮助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助家长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让家长更积极地参与教育。

    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更需要家长的配合,以及社会氛围的营造。南宁小学的做法并不是个例,近年来,新会区加强协同共育,着力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目前,已落实全区42所初高中和中职学校均有一名专职心理医生定点联系,落实学校心理教育指导、心理咨询疏导与重点案例转介对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同时,邀请“四工”(关工、义工、社工、组工)进校园,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开展多元化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疏导情绪,解决心理问题。每个学年,新会区教育系统都会联合“四工”力量,组织各校对空巢家庭、离异家庭、再婚家庭、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孤残儿童家庭进行摸底调查,实施“三定三帮”措施,开展暖心关爱行动。

    同时,新会区教育系统着重加强家校联动,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工作。区教育局主动联系区妇联、区政法委、团区委、新会融媒体中心等相关部门单位,每月制作一期家庭教育“云课堂”,助力全区15万家庭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受到家长的欢迎。

    2021年,新会区启动创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以此为契机,各中小学、幼儿园大力开设“父母课堂”,充分发挥校领导、班主任组织教学和主讲教师的作用,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以导学自学、案例教学、专题讲座、家教沙龙等4种常规模式,积极宣传科学教育理念、重大教育政策和家庭教育知识,介绍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回应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同时,针对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具体指导,提升家长家庭教育水平,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新会区中小学生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常态化开通,充分发挥专职心理教师队伍力量,及时为师生、家长提供有效的心理健康支持。据统计,今年以来,热线共接听求助热电话86人次,成功帮助个别学生疏导心理困扰,有效预防极端事件发生,成为新会区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道有力防线。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