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教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坚守讲台三十载 匠心传承育人才
拓宽家校合作途径
点亮“星”希望 有爱不孤独
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举办缅怀先烈活动
江海区科普教育学分制启动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4 月 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毕国强
坚守讲台三十载 匠心传承育人才

扫描二维码 看相关新闻
在学生眼里,毕国强是一位暖心的副校长、老师。
毕国强和教师认真交流。

    他两鬓斑白,却身姿挺拔,在课堂上激情满满;他要求严格,却藏不住慈爱的目光,和学生们亦师亦友,他是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简称“江门一职”)副校长毕国强,一位以勤奋为路径,积极践行职教新理念;以思考为动力,不断探索教改新方向的职教名师。

    “敬业、求精、坚持”,是不少江门一职教师对毕国强的评价。“真正的工匠就是一生专注做好一件事,我也以此要求自己,坚守三尺讲台,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学校管理和产教融合理念,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技能人才。”他如是说,亦如是做。

    任教30年,毕国强从一位计算机专业教师成长为备受业界认可的专家型名师。去年7月,毕国强名校长工作室正式成立,毕国强成为我市中职教育领域唯一一位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角色在变,毕国强的初心从未改变——坚守职业教育的麦田,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吕中言

    名师名片

    毕国强:教龄30年,计算机高级教师,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江门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曾获“江门市优秀教师”“江门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是广东省职教学会产教融合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委员。

    别人眼中的他

    毕国强名校长工作室成员覃时胜:

    毕副校长有亲和力,敢于担当,凝聚力强;在帮助学员凝练教育教学思想,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提升研究协作能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室团队建设当中,目前已带领大家提炼出不少中职教育管理特色。

    毕国强名校长工作室助手欧阳敏:

    毕副校长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综合素质都很高,有大局观,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工作室成立以来,从场地布置到制度、职责的制定,他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每次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研修活动前,都会多次召集大家开会完善方案,并联系优秀企业和学校,为大家争取优质的学习资源,真正让大家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从教30年 职业满足感持续至今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毕国强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30年来从未减退。1993年,从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后,毕国强进入江门工交职中(江门一职前身)任教,成了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那时全社会都在普及计算机,但相关的专业教学资源较为紧缺,作为当时本土高水平的中职学校,工交职中除了常规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十分重要的社会责任:在课余时间为企业职工等社会人员提供计算机教学服务。年轻、工作热情满满的毕国强入职后不久就成了主力。

    白天为校内学生上课,晚上和周末为社会人员培训,“5+2”“白+黑”成了毕国强当时的日常节奏,但他乐此不疲。“当时年轻,就想通过多上课快速累积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看到一批批学生在自己的教导下,掌握计算机技能,并应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职业满足感油然而生,也真正感受到自己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对于学校,对于社会的作用,这种满足感一直持续至今。”回忆中,毕国强颇有感触。

    在不少人眼中,中职学校的工科教师往往是“一板一眼、不苟言笑”,但毕国强却打破了大家的固有印象,他声音洪亮,脸上总会不时露出羞涩的笑容,笑起来眼睛弯弯的,让人倍感温暖。

    “课堂上,也许一个笑容就可以化解学生们的紧张情绪。”在毕国强看来,中职教育必须紧跟社会发展步伐,随着信息传播渠道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学科教学风格也需要从过去的灌输式转变为引导式、开放式和启发式,这就需要教师“弯下身来”,了解学生的诉求,走进他们的内心,激发他们的想象空间和学习内驱力,让他们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角。

    “你觉得这门课是教得多好,还是教得精好?”“目前和同学相处愉快吗?”……走进江门一职教学楼,经常会看到毕国强和学生谈心的身影,面对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毕国强像父亲般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引导他们欣赏自己,他用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教授他们习得一技之长,有效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模式,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毕副校长在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感化学生,通过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德进行潜移默化,面对课堂上不听讲的学生,他不会‘怒吼’,而是尽量让他们在课堂发言,并针对他们的优点进行鼓励,是一位暖心的副校长、老师。”江门一职学生谭咏俊对毕国强十分认可。

    发挥引领作用 能贡献力量是幸福的事

    尽管任教至今已30年,两鬓斑白,但毕国强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工作倦怠感,说起中职教育发展理念,总是滔滔不绝。“中职教育不但要练好内功,更要精准服务产业之需,要想方设法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让学生与企业、市场贴得更近。”在毕国强看来,无论是作为学校的一线教师还是管理者,都要持续关注社会发展趋势,更新个人理念。

    产教融合是中职教育的生命线,任江门一职产教融合工作分管副校长8年来,毕国强见证了学校产教融合从弱到强的全过程,并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近年来,江门一职精准对接区域知名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构建了校企命运共同体。成功打造四大产业学院:蓬江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江海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侨宇宙新媒体产业学院和“粤菜师傅”工程产业学院,可满足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两大专业群,30多个专业学生产、学、研一体化实训需求,精准服务我市“工业振兴”和“人才倍增”工程。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去年7月,毕国强名校长工作室正式成立,毕国强的肩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任副校长的8年时间里,学校成了广东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的建设单位,我个人也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社会资源和学校管理经验。如今,可以通过更大的平台发挥自己的引领作用,为江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是一件幸福的事。”毕国强如是说。

    尽管工作室成立至今还不满一年,但已为7位成员制定了培养方案、职业发展规划等。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多场研修活动,并组织大家到深圳华为、东莞信息技术学校和东莞理工学校、顺德勒流职校交流研修,开阔了大家的视野,理清了大家的工作思路。

    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展望未来,毕国强表示,工作室会引导学员进一步凝练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形成课题研究;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积极参与东西结对帮扶,开展支教活动或学校问题诊断活动;深入探讨江门中职学校发展方向,形成标志性成果,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合理建议或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政策调研报告。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