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4月2日,省委书记黄坤明到江门调研时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以精准务实的举措、苦干实干的作风,凝心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今年春节后上班首日,全省、全市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推进会),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市人大常委会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市委工作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断细化、优化“两个要点”(常委会党组工作要点、常委会工作要点)“四大计划”(立法、监督、讨论决定重大事项、代表工作),安排立法正式项目4项、监督项目29个,讨论决定重大事项5件,将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助力江门高质量发展“施工图”变为“实景画”。
文/图 毕松杰 区志宏(除署名外)
A 开展“小切口”侨乡特色立法
3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王瑞贺率队到我市就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开展立法调研,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进行座谈交流,与我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局、深国仲江门中心、地方立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和人大代表、律师代表及基层有关单位、群众代表面对面深入交流,听取我市相关的丰富实践经验和意见建议。
座谈中,王瑞贺对江门市地方立法工作和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予以充分肯定。他表示,通过这次调研,收集了很多来自江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为修正民事诉讼法提供了有效帮助。
见微知著。一条条被采纳的立法意见、一项项数据记录着江海基层立法联系点“成长”的点滴。截至目前,该立法联系点共完成59项立法意见征集任务,上报1180条意见建议,125条被采纳,实现侨都“好声音”直通国家最高立法机关,让国家立法更科学,更严谨,更具代表性,更符合民意。
作为世界名厨之乡,江门华侨华人与世界各地密切交流、交往,吸收中外美食元素和制作技艺,逐渐融合形成别具特色的侨乡广府菜。在省人大常委会全国首创为“菜”立法过程中,我市首个主动向省人大常委会“请缨”,成为首批参与广府菜立法的地级市之一。3月30日,《江门市侨乡广府菜传承发展条例》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为侨乡广府菜高质量发展夯实法治保障。
作为广东省首批可以行使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我市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出台了《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等12部地方性法规。今年我市将继续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强化法治供给,安排立法正式项目4项,包括修改《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继续审议《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制定《江门市社会治理智慧网格服务管理条例》《江门市城市建筑外立面管理条例》等“小切口”“小快灵”法规,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以良法来促发展、保善治,为江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B 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江门实践”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江门实践”,在民生实事票决制、代表联络站建设、基层立法联系点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让老百姓的烦心事得到妥善解决。
去年11月,市人大常委会在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举办“模拟人大”活动,开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校园的第一站。30多位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在听取政府工作报告、系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运作流程的基础上,扮演人大代表、职能部门领导、工作人员,参与提出建议、分析问题、采纳建议、座谈商讨、确定实施方案等工作流程。活动中,学生扮演的人大代表围绕垃圾分类、网络直播、科创人才、乡村振兴、污染治理等8个方面提出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深入总结江门第一实验学校“模拟人大”活动经验,探索常态化开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校园活动,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邀请江门日报青苹果报小记者参加大会宣传报道,提升青少年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认识,引导江门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今年3月22日,一场听民声、聚民智的接访活动在江海区礼乐街道文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拉开,市、县两级人大代表和社区群众围坐在一起,大家把民生问题摆上桌面,把代表作用落到实处。
“我们文苑社区多数楼栋楼宇建于20世纪90年代,常住人口超过1.6万人。近年来群众陆续遇到排水堵塞问题,由于我们这里属于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也缺乏维修资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帮忙处理,排除堵在群众心头的‘积水’。”一位群众现场说道。
除了排水堵塞问题,群众还陆续反映了周边停车难、噪音大等问题,代表们也一一作出回应,认真倾听并详细记录群众诉求,积极予以解答,并将相关情况认真梳理形成建议,交政府相关部门办理,确保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你们身处基层一线,能及时发现身边的问题,以后有什么建议,都可以及时向我们反映。我们的代表联络站就建在社区,开在‘家门口’,这里每个月都会举行两场代表接访活动,欢迎大家多到这里发声。”文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方春华说。
展望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完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高标准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以点带面,带动全市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探索创新立法意见建议征集方式;扎实推进代表联络站“三化”建设,开展好“星级”联络站评选活动;坚持市、县、镇三级联动,深入推进江门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为江门高质量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C 调查研究开出发展“良方”
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对全市范围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3月28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江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并要求持续跟进国家和省的最新政策部署,积极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进一步修改完善总体规划成果,不断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蓝图。
《总体规划》编制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多次与编制组沟通,提前介入《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为做好审议工作,我们多次开展专题调研,及时跟进和掌握《总体规划》编制进展情况,召开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情况汇报和意见建议,赴各县(市、区)开展实地调研,就产城融合、生态保护、历史文化、陆海统筹以及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等方面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听取当地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建环保工委主任陈旻说。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发扬扎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工作的优良传统,把调查研究工作与市委中心工作、人大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回头看”跟踪监督近三年调研报告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的落实情况,统筹推进有针对性的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来察民情、听民意、汇民智,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高质量发展开出“良方”。
在助力稳经济稳增长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将加强财政和国企国资监督,召开经济运行监督工作会议,促进我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助力调结构挖潜能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将聚焦市委“六大工程”,深入开展推进“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等专题调研,出台加强工业发展监督的决定、进一步发挥侨资源优势助力新侨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在助力法治江门建设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将加强司法监督和法律实施监督,听取审议我市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情况的报告,出台进一步加强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决定,审议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全市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报告,对《江门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江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进行执法检查,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法治环境。
相关链接
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展现人大担当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和推进人大工作,努力在我市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侨都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人大担当、贡献人大力量。
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坚定自觉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定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增强战略定力、把握历史主动,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形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团结奋斗,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有力推动广东、江门各项事业行稳致远。
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推动优化发展环境,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正确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市人大常委会将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制造业当家、“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江门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效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推动建设高品质生活幸福侨乡
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426.27万人,居民医保普通门诊待遇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至每年320元;完成对全市1174所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开展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覆盖率100%……我市2022年10大类44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市十件民生实事年度计划投入22.8亿元,共落实投入资金25.76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13%。
改造道路守护孩子回家路、乡镇学校厕改让“方便”更方便、新装路灯点亮村民惬意“夜生活”……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做好民生“微实事”工作方案,充当市十件民生实事的“补位”,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为生活“加温”。在这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按各自联系县(市、区)分工,带队前往民生“微实事”代表建议项目现场,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跟踪掌握项目实施进度,推动民生“微实事”办实办好、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立足新时代,市人大常委会将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幸福侨乡。一方面全面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听取审议民生实事项目落实情况的报告,开展满意度测评,按照“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结果、翌年回头看”的“全链条闭环”监督模式,推动民生监督由“阶段性”到“全过程”。另一方面深入推进“代表提、政府办、人大督”民生“微实事”工作,聚焦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持续开展监督,推动民生改善。围绕绿美江门建设,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高质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侨乡。积极引导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网格化治理工作,促进社会安定有序。
强化人大“一线”思维
人大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线”,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线”,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有可为。
市人大常委会将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开展市人大系统党建“五大重点行动”,强化人大“一线”思维,切实把学习成果体现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上。
市人大常委会把加强学习培训作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谋划推进,精心组织好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学习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依法履职能力。计划在今年4—5月分四个批次,组织机关干部和部分代表集中学习培训。深入开展“江门人大讲堂”“人大代表小讲堂”、机关“微党课”等活动,建设学习型人大机关。
市人大常委会也将进一步深化“四个机关”建设,锻造一支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要开展“竞标争先”行动和“机关效能提升”行动,推动把工作重心放在具体抓好落实上,把功夫下在推动解决问题上,以真抓创真绩,以实干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