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人间四月天,穿越时空敬先贤。昨天上午,启超故里高朋满座,文史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先生博大精深的学术成就,感受先生炙热沸腾的爱国情怀,汲取先生百科全书式的如海智慧,凝聚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力量。
举办学术报告会
厚植爱国心 共承民族情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今天的中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通过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来凝心聚力。百余年前,同样处于大变局时代的梁启超先生率先探索出“中华民族”的概念,提出关于中华民族的“三个论断”,对中国近代史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力。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通过深挖和提炼梁启超先生学术精华,持续深化对中华民族内涵及特点的认识和理解,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进一步增强海内外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坚定全国各族儿女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前景的强大信念。
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壁生、历史系教授戚学民、国学研究院特聘客座教授戴景贤、校史研究室教授刘惠莉及江门市梁启超研究会副会长周文从梁启超先生的生平事迹、经典著作和学术思想出发,从其与清华国学传统、对中国现代史学的贡献等不同角度入手,深入挖掘梁启超先生的文化精神内涵,深刻阐述并解读启超先生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对后世的重大启发和影响。
主题报告会全面展示了学界对梁启超先生思想文化的众多研究成果,也对在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其职能提供了新方向、新思路。
戴景贤表示,梁启超提倡中国史学要适应时代,影响了近代中国学术的转型,他提出的“中华民族”概念,对重塑中国历史观念和中华文明价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江门作为梁启超的故里,举办这类高级别主题座谈会,彰显了文化自信。同时建议当地可考虑办文史类的中小学,培养更多优秀的文史类人才。
陈壁生表示,梁启超先生是江门、新会的永恒财富,不限于一时一地,希望江门更进一步加强对这个百科全书式人物的研究,并致力将这种研究推向世界。
江门市梁启超研究会秘书长、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副教授李丹说,梁启超先生一生都在投身爱国救国运动,勤于思考和写作,他的爱国爱乡精神和积极进取精神,值得新时代的侨乡人民好好继承和发展。江门市梁启超研究会将继续发挥好本土优势,进一步加强对梁启超学术思想的研究和宣传,为弘扬梁启超文化作出更多贡献。
全方位弘扬启超文化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作为启超先生故里,近年来,江门围绕发挥梁启超历史名人资源优势,用心呵护、擦亮“启超故里”文化品牌,扎实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梁启超文化价值挖掘与弘扬工作,在江门市“十四五”规划、市委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中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持续推进,将该项工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面赋能侨都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
“以文塑旅”,修缮启超故居,对茶坑村文化展陈进行提升,打造启超公园、命名启超大道,延续文化内涵,加快推进梁启超文化产业园和生态旅游区建设;“以文为媒”,将每年5月定为“梁启超文化月”,在全市打造“无负今日书房”,让启超先生的精神文化价值融入城市景观、融入青少年教育;“以文搭台”,组建梁启超研究学会、启超家教家风宣讲团,成功打造“少年中国说”国际文化交流品牌,累计吸引50万粤港澳台及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成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根魂梦”的文化纽带。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族传奇在侨都大地流传至今,对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有着积极意义。近年来,依托“启超家风代代传”项目的实施,我市大力整合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力量,将梁启超教育理念融入新会教育事业发展中,贯通到学校教育文化中,全力培育“梁启超教育文化品牌”。现如今,谦逊厚爱的梁启超家教家风在“启超故里”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弘扬和传承,如和风细雨吹入寻常百姓家,影响着一代代侨都人。
百余年来,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活力的启超文化圆融于五邑文化、圆融于岭南文化、圆融于中华传统文化,已然成为悠悠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接下来,江门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挖掘、宣传、发扬启超精神文化,不断厚植文化自信,凝聚民族力量,在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中,为江门新时代文化建设、文旅融合提供更加丰厚的人文滋养,为侨都高质量发展、文化强国建设创造更加强劲的精神动力。
(江门日报记者 张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