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童年,浮现在眼前的总是一张张朝气蓬勃、充满笑容的脸庞。正如诗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中写道:“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诗人何其芳写下了自己对青春的期望和对晚辈的期许。
“这首诗歌唱的少男少女,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少男少女,那时不像我们现在学习压力这么大,他们有童年,有快乐……”在江海区景贤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黄凤飞的课堂上,围绕这首诗歌,学生之间形成了不同的观点。黄凤飞随即布置了一次特别的作业,让同学们回家后通过采访,去聆听父母、祖辈那一代真实的求学经历和成长故事,从中去印证自己的想法,启发新的思考。
文图/罗双双
学生吐槽学习压力大,老师让学生听听父辈的故事
看着学生吐槽学习压力大,陷入找不到童年快乐的苦恼,黄凤飞没有一一驳斥,她理解孩子们所面临的压力和负担。她表示,孩子们的压力来源,很多时候来源于父母的期望,所以希望学生借此采访,主动跟家长来一场平等的对话,让亲子双方在交流中加深了解。
“我的爸爸是70后,他初三时复读了三次,就是为了考上重点高中,考入更好的大学”“我认为以前的学习更累,因为他们放学回家后又要做农活又要写作业,而我们只需要学习”……采访过程中,同学们认真倾听家长们讲过去的故事,对比过去和现在,引发思考和感悟。
通过一场亲子间的平等对话,经过纵横向比较,孩子们总结出结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辛苦,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不同的压力;有书读的人说累,没书读的人流泪,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学们从父辈的故事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但作为小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升学压力仍客观存在。同学们表示,步入五六年级之后,学习压力明显增大,玩乐的时间减少,家长们纷纷开始对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涯提前做规划。更有个别同学提到,父母对自己的安排已经超前到“考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大家无形中陷入了“内卷”当中,努力地朝着家长制定的目标机械前进,童年的快乐也离他们渐行渐远。
父母“包办一切”,容易引起学生反感
“我希望家长尊重我的想法,我可以自己安排好学习时间。”梁瑜恩是班里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即便是“学霸”也有自己的烦恼。在她看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总是太超前。“妈妈常说希望我长大以后去考公务员,其实我并不认同。”梁瑜恩说,虽然从这次采访中了解到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有他们的艰辛和压力,但是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与自身对未来展望的偏差,一时间也很难转变。父母急着“包办一切”,引起了孩子反感。
“教育孩子,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太强势,要以尊重为前提。”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新会圭峰小学副校长胡务娟表示,小学阶段,更应该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提升孩子的内驱力,帮助孩子树立目标,找到学习的价值。
“学生感到上学辛苦、学习压力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校必须达成共识,目标一致,携手共进。学习要注意劳逸结合,可以通过陪伴孩子一起运动、参加户外活动,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去缓解孩子的压力,赢得孩子的信赖。”胡务娟说。
“妈妈希望我在中学也要保持好成绩,我却担心在中学交不到新朋友。”学生丛宸皓说道。对此,江门市第十一中学专职心理老师王晓君建议,面对中学的未知数,要提前做好心理预设,避免学生升入初中后因难以适应而产生压力。“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制定中学的新目标、新计划,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让孩子对中学是充满期待的,而不是恐惧。”王晓君强调,学生和家长都应正视压力和不良情绪,当遇到无法自我调节的心理问题时,要第一时间寻求专业老师和心理老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