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
近日,家住蓬江区的小靓约上自己的朋友,搭乘顺风车从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侨都,来到130多公里外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深圳。小靓此次的“东游记”,并没有被带入深圳的“快节奏”,相反,她的大部分游玩时间都在夜间。
按照原本的计划,当天小靓打算白天去深圳世界之窗、锦绣中华民俗村等地游玩,但她在买门票时意外发现,深圳的文旅项目夜间也是开放的,而且票价还便宜了一半。她还发现,节假日期间,景区夜间还会安排演出或者活动,“晚上灯光也漂亮,果断就定了夜间票”。
白天时间,小靓并没有像网上盛传的“旅游特种兵”一样到处赶景点,而是选择了深圳本地市民日常也会去的地点游玩,例如位于盐田港旁的烟墩山国际友好公园。“在那里,你看不到人潮涌动的景象,只有一些本地人带着家人露营,感觉很惬意。”这样的“慢节奏”,为小靓晚上的游玩安排储备了充沛的精力。
当天18时,吃完晚饭的小靓坐地铁来到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这是景点夜间场的开放时间。“晚上游玩别有一番风味,但其实人也不少,可能都是为了享受夜间场的优惠。”小靓说,深圳景点的夜间场普遍都会开放到22时至23时,这样的夜文旅消费,为当地留住游客创造了条件。
逛了1个多小时后,小靓订了当地一家知名脱口秀品牌的夜场表演,并在表演结束后来到附近一处被称为“藏在深圳中轴线下的城市露营”夜经济消费区,灯火通明下看到了不少年轻群体的身影。“像脱口秀这样的年轻化娱乐方式,深圳有很多,对于来旅游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提供了更多选择。”小靓认为,丰富夜经济场景,延伸夜消费链条,对于助力当地文旅市场兴旺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靓认为,深圳让新“夜”态成为留客之道,非常值得江门借鉴。“引来了游客却留不下来,一直是制约江门文旅‘更上一层楼’的因素之一。”小靓想起了此前朋友来江门游玩的景象,她表示,“江门的景点大都只开放到下午,而且没有太多其他的娱乐选择,白天玩了几个小时,发现没什么可玩的了,晚上就去了周边城市。”
在小靓看来,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夜经济的构成已不仅仅局限在餐饮,而是逐渐形成游、购、娱、体、展、演等在内的多元业态夜间消费市场。在这一点上,深圳依靠日益多元的夜经济业态,持续释放消费潜能,为城市文旅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江门有更为丰富的文旅资源优势,从‘夜’字入手,潜力是很大的。”小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