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青”注全力 “卫”来可期——五四21/2023-05-04/A06/47541683129651503.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青春当“仁”不让 奋斗未有穷期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5 月 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当“仁”不让 奋斗未有穷期
仁济新青年用行动擦亮“全国青年文明号”
“燃系青年”赵健斌
“硬核医生”张鹏
“护理硕士”潘彦霖
“幕后天使”赵格
“暖心超人”陈健超
“英姿飒爽”王秋红

    他们,风华正茂,追求理想;他们,坚守信仰,勇于奉献;他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仁济新青年。

    日前,江门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三区参与了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创建申报,通过综合考核成功入围获得推荐并进行公示,实现了江门市卫生健康系统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历史性突破。

    “全国青年文明号”不仅仅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更是该院青年集体在新时代再立新功的生动证明,也从侧面展现出该院共青团组织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建设、推动行业发展、弘扬文明风尚的青春风采。

    荣誉的获得,从来不会一蹴而就。近年来,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的领导下,上级团委的关心支持下,该院团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打造“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助力青年矢志奋斗,建功新时代。该院团委先后获得多个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

    思想引领铸魂,护航青年成长。该院团委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青年读党史、团员青年“学习宣讲员”绘声绘色讲党团课等活动,把稳青年的思想之舵、补足青年的思想之钙,引领团员青年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紧扣中心工作,凝聚青春力量。一直以来,该院团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线,带领广大团员青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通过制定《江门市中心医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为医院青年发展提供“说明书”“路线图”和“借鉴表”,让他们在实践淬炼中练就过硬本领,用实干实绩奏响青春建功的时代强音。

    延伸服务内涵,彰显“青年担当”。面对疫情,该院团委积极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带领广大团员青年逆行而上、冲锋在前;秉承“医心向党、仁济为民”的理想信念,多名青年医疗骨干积极参与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援疆任务,在当地开展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式”帮扶;不断创新医务社工服务项目,推进“社工+义工”服务模式,促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品牌化,引领青年在志愿服务中成长。近三年来,该院开展义工服务活动1292场次,完成志愿服务时长85337.75小时,服务人数632280人次。

    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白衣天使,到潜心“抗癌”的科研达人,到为生命接力的临床医者,到守护生命电波的医技“护心人”……一个又一个仁济新青年用一片热忱守护万家安康,用行动展示新时代团员青年的青春力量和“硬核”担当。他们,逐渐成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青春生生不息,奋斗未有穷期。未来,该院团委将继续以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为载体,努力打造一支“精医术、讲奉献、敢担当、勇攻坚”的青年医护队伍,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为“健康江门”建设添砖加瓦。

    昨日,记者走进江门市中心医院,采访了该院6位青年代表,用镜头和笔触讲述仁济新青年逐梦的故事,看他们如何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姿态,在卫生健康领域孜孜以求,绽放光彩。

    文/邓榕 易航 图/邓榕 易航 蔡昭璐 廖泳琳

    燃

    “燃系青年”赵健斌:

    用心用情 点燃奇迹

    名片:33岁,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从医7年,连续两届获广东省青年医师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

    燃,是一往无前的拼搏;燃,是敢想敢干的决心;燃,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作为一名心血管内科医生,赵健斌经常要和手术台“打交道”。“有时一天要参与10多台手术,工作到晚上八九点是常态,忙时要到凌晨一两点。”赵健斌说,心血管内科面对的都是急危重病人,因此,要时刻保持冷静,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疫情防控严峻的时候,赵健斌还主动报名参加支援医疗队。2022年3月,他多次支援市内外的核酸大筛查,其中连续支援外市5天。同年底,他又义不容辞地支援发热门诊,每天接诊大量发热患者,以全勤的记录扛下了第一波高峰。面对紧接而来的重症高峰,他再次转换角色,投入到重症患者的救治中,连续支援感染科ICU,直至高峰过去。

    去年10月,医院因新冠疫情封闭,赵健斌被派到支援核心科室胸外科。有一名术后病人,因外周血管打针困难,需医生做深静脉穿刺。由于特殊时期,麻醉科医生不在现场,情况十分紧急。赵健斌想到自己经常开展心血管手术,平时也有这方面的经验,便主动提出尝试。

    “当时手上戴着三层防护手套,防护面罩也起雾了。”赵健斌说,得益于平时的训练,他一针就把血管穿中了。

    从医7年,赵健斌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让更多患者受益。他曾连续两届获广东省青年医师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连续三届获“心动中国”心电大赛广东省一等奖,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7篇,担任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第五届青年委员。

    在他看来,医学不是冷冰冰的科学,更蕴藏着许多人文关怀。“现代医学高速发展,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我们不仅要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更要给予患者多一份人文关怀,用真心真情对待病人。”赵健斌说道。

    拼

    “硬核医生”张鹏:

    守护生命 拼尽全力

    名片:40岁,中共预备党员,医学博士,ICU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17年。

    重症医学科(ICU)是离死亡最近、也离希望最近的地方。“这里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我们则是‘守门人’,即使只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我们也要付出一万分的努力。”市中心医院ICU副主任医师张鹏说道。

    张鹏的日常总是忙碌的,凌晨一个电话被叫到医院,是家常便饭。作为ECMO(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团队成员,张鹏也曾经在深夜前往开平、台山等县一级医院进行ECMO装机转运。“跨区救援意味着通宵奋战。”张鹏表示,虽然累,但看到病人能抢救过来,疲惫感瞬间就没了。

    2021年初,张鹏赴恩平市人民医院挂职ICU副主任,负责医疗技术指导等传帮带工作。当时有1例儿童病患突发暴发性心肌炎,血压非常低,心衰很严重,病情十分紧急。正巧张鹏值班,他一边迅速将患儿转入ICU治疗,一边联系市中心医院协调转院治疗。市中心医院专家与恩平市人民医院医生联手,为患儿启动ECMO替代心肺功能。经过一周治疗,将病患从死亡线拉了回来。这也是江门市首例儿童ECMO植入救治成功的患者。

    对走入生命末期的病人而言,ICU就成了事实上的临终关怀病房。“面对无法挽救的病人,我也会感到十分心酸。”张鹏坦言,“作为医生,我们的责任就是竭尽全力,坚持到最后一刻。”

    作为ICU医疗组长和硕士研究生导师,除日常临床工作和指导学生外,张鹏还要专注医学研究,深探医学前沿领域。“平时陪伴家人的时间比较少,只有等孩子熟睡后,才有时间去翻看文献、做课题研究,通常已是深夜。”张鹏有些无奈,但十分坚定地说:“舍小家,为大家!这也许就是医生的工作常态。”

    勇

    “护理硕士”潘彦霖:

    一路向阳 勇敢逐梦

    名片:34岁,神经外科主管护师,从事护理工作12年,曾荣获院“优秀护士”称号。

    勇敢逐梦是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管护师潘彦霖的人生底色。为提高神经外科专科护理能力,2019年,她考取暨南大学在职研究生并取得硕士学位,2021年完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专科护士培训。

    神经外科重症病房的病人,大部分病情危重、处于昏迷状态且病情变化快。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往往无法自诉需求或不适。“这就对护士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潘彦霖说,正确观察病情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石,及时作出应对措施,更考验一名护士扎实的专业能力。当危重病人经过他们的治疗护理转危为安时,那一刻,他们内心充盈着最大的满足感。

    作为科室业务骨干,潘彦霖协助护士长做好神经外科护理管理,结合循证和科研构建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危重病人护理、气道护理、营养管理、预防管道脱出、预防深静脉血栓、失禁性皮炎管理等方面进行持续、量化质量管理,并应用综合性患者安全项目开展科室防误吸管理,切实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同时,潘彦霖也是江门市护理学会神经专委会青年委员,协助江门市护理学会神经专委会开展“防误吸高风险床旁徒手盲插胃肠管置管适宜技术”、筹建广东省首个地市级神经科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基地,并担任授课老师,为江门地区,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专业护士队伍,推动五邑地区神经科专科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

    在她看来,好护士要具备三颗“心”:热爱心、责任心、学习心。唯有热爱,才会以满腔热情面对工作;唯有负责任,才会以仁爱之心面对患者;唯有持之以恒地学习,才能不断升级自己的技术水平。

    真

    “幕后天使”赵格:

    “检”以求真 “验”以求实

    名片:31岁,检验科医师,从医近2年。

    作为一名从医2年的新青年,“90后”赵格靠着刻苦钻研和不服输的精神,不断积累经验,反复实践,在极短的时间内熟悉了检验科的全部工作。

    每天,赵格都要和血液、尿液、痰液等各种标本打交道。有人曾形容,检验科就像是被封闭起来的“闷罐”,工作繁琐又单调。但在赵格看来,每一个步骤,每一项数据,每一张检验报告,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是一份郑重的承诺,也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医学检验是一份精益求精的工作,校准、室内质量控制、检测、审核……每一个步骤都不能有半点马虎,这些结果会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及预防提供重要参考,多一个数字,或少一个数字,检验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赵格说,每天都做同一件事,非常考验人的细心耐心,而每天能坚持做好是难能可贵的。

    在她看来,检验是个良心活,虽不在临床一线,但压力一点也不比临床医生小。“作为‘幕后工作者’,我们就是在平凡和沉默中,找寻医学的真知。”赵格说,精确是他们的工作标准,而严谨则是他们的行为准则。

    刚踏上工作岗位时,赵格恰好碰上新冠疫情防控的严峻时刻。她积极参与,主动请缨,不断学习充实新冠病毒防控工作的知识,很快熟悉掌握了新冠病毒检测、质量控制、实验室污染控制等知识和实验技能。“犹记得去年12月,发热门诊检验工作量剧增,经常晚上就在科室睡觉,醒来后便直接工作,每人一天大约要检验1500多个标本。”赵格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就是要敢于面对各种挑战,勇往直前。

    暖

    “暖心超人”陈健超:

    爱与温暖 无处不在

    名片:33岁,中共党员,党龄12年,院党委办公室社工师,曾获江门市优秀义工工作管理者、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爱岗敬业、服务临床,医院所需,就是我的职责所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办公室社工师陈健超始终坚持在本职岗位上为医院党委服务、为临床一线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工作11年来,他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做好党团建设、志愿服务管理等工作,协助院各党支部打造了爱婴工作坊、仁济“急”先锋、“救”在身边、糖妈妈门诊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擦亮医院爱心志愿服务品牌,让爱在仁济无处不在,促进医院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爱婴区的医护人员都为产后妈妈提供志愿服务,但长期以来,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这让陈健超感到十分可惜。“向产后妈妈宣传母乳喂养知识,实际上是爱婴区一项日常工作,但又具备志愿服务性质,是一项非常有爱心和有代表性的举动。”陈健超说。

    2018年,陈健超主动联系爱婴区护士长,与科室沟通提出打造爱婴工作坊的构想。“提出后,大家都非常支持这项工作。”陈健超表示,在医院党委支持下,他们与科室共同努力下,爱婴工作坊工作制度、人员队伍、培训体系逐渐形成。如今,爱婴工作坊吸引越来越多的医护志愿者加入,他们用自身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年轻妈妈。值得一提的是,爱婴工作坊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还入选广东省“益苗计划”,得到了省专项资金扶持。

    青春有力量,青年有担当。作为一名从事医院管理工作的行政人员,陈健超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他表示,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将继续加强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实际工作中,以此全面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和管理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做好表率,推动医院管理工作的发展,为党的卫生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飒

    “英姿飒爽”王秋红:

    白衣执甲 为爱逆行

    名片:25岁,共青团员,感染科护师,从事护理工作5年,荣获“2022年度江门市优秀共青团员”。

    “用心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天工作。”这是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护师王秋红的座右铭。

    感染科是医院高风险、高强度、高压力的科室之一。收治的大多数是不明原因发热以及肝炎、结核、艾滋病等具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很多人都会避而远之。

    “在感染科,护理工作相对琐碎,除要掌握完备的护理操作技术外,还要多走进病患的内心世界,要以发自内心的关爱向他们传递温暖,引导病人尽快走出病魔阴影。”王秋红说,每次到病房,她都会和患者聊聊天,拉近与他们的距离,了解他们的需要。

    工作中,王秋红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学习实践。静脉穿刺技术是护理工作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基本技能,能否做到“一针见血”直接影响到患者承受痛苦的多少,尤其是在感染科,常见是老年患者,他们卧床病人,血管不明显且血管脆,一针不见血便会淤青一片。为此,她苦练进修穿刺技术,练就了一套轻、稳、准的基本功。

    新冠疫情暴发后,身为感染科的一员,王秋红积极参与疫情防疫工作,坚守一线,对患者进行分诊处理。面对无数个寒冷的夜晚,她没有抱怨,没有后退,而是与同事携手共进,一起战胜困难。

    除做好本职工作外,王秋红还时常利用业余时间,向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主动参与志愿者服务。疫情期间,她多次协助开展黄码采样、常规核酸采样前的扫码工作等,为市民服务已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她还担任支部委员,积极协助感染科团支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团结引领服务好支部团员青年。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