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多壮志,奋斗正当时。近年来,江海区卫生健康事业佳绩频出:首创建设公园里的儿童免疫公共服务中心、成功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区”、打造2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卫生健康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倾力付出、砥砺耕耘的成果。其中,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肩负着各自的使命与担当,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在青春年华中鼓足干劲、砥砺奋斗,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助推江海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蔡昭璐
图/蔡昭璐 梁爽 谭观琴 吴慧敏
黎妙燕
小小身板,迸发大大能量
人物档案:30岁,江海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师,中共党员。
“嘀~你有一个来自广州的快递……”4月13日,黎妙燕发了一条朋友圈,配图是她获得的“广东省2019—2020年度全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证书。直到看到这条朋友圈,不少同事才知道她一直在坚持无偿献血。谁能想到身材娇小的她,其实隐藏着一颗强大的心。
不仅是无偿献血,工作中,黎妙燕也是尽职尽责、乐于奉献。目前,她主要负责江海区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和慢病监测相关工作,天天与数据、报表打交道,工作多,时间紧。但对每一项工作,她都会一丝不苟地完成。她说:“不管是公共卫生还是慢病监测,都是群众最基础的健康保障。做好这些工作,对提升江海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很大的意义。”
黎妙燕刚开始接手慢病监测相关工作时,发现很多工作需要重新适应,而且十分考验个人的临床知识。为了尽快胜任,她以攻坚克难的精神,努力学习相关知识。
黎妙燕认为,青年就要有活力、创造力,要努力奋斗、追求梦想。她说:“只有不断尝试新岗位,学习新知识,才能让自己全面发展。”而且身为一个党员,她会进行自我约束,对自我的要求更高。
在同事眼里,黎妙燕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小黄牛”。同事郑得华说,“她很积极上进,工作事无巨细,不仅专业技术能力强,动手能力也强。”
2022年,疫情反复,黎妙燕主要负责江海区流调中心的后勤保障,同时也是流调溯源工作组的核心骨干。对此,她一时倍感压力,“事情好多,刚开始不知从何做起,被担心、怀疑、焦虑的情绪裹挟。”迎难而上是她对青春最好的诠释。她把所有不良情绪抛在脑后,服从大局,虚心请教,全力去做,最后顺利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回望那段时间,黎妙燕坦言:“好不真实,天天加班的日子就这么过去了。”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黎妙燕表示,她将会继续秉持谦虚好学的精神,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和能力,踏实苦干,把国家基本公卫和慢病监测工作做扎实,为江海区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奋楫笃行,不啻微光,就是她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
彭琪钧
“青”尽全力,努力追求梦想
人物档案:28岁,江门市中心医院江海分院急诊科医师。
要问青年应该是什么样?彭琪钧的回答是:要有干劲,不畏难、不怕事,往前冲;要有谦卑的态度去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作为一个急诊科医生,彭琪钧的工作日常就是和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他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坚定选择并用心诠释医生这个职业。
急诊科的特点是突发情况多、全科性强,但他从不畏惧困难,也不逃避挫折和压力,“永远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的念头鼓舞着他。
此前,一个30多岁的女性因昏迷被家属送到急诊科。“最怕突然晕倒的,因为很多信息无法采集。”彭琪钧说。接诊到患者后,他立即向家属询问病史、完善检查,及时给予抢救处理。
“急诊的工作,让人有压力,也有动力。”彭琪钧说道。
很多经他抢救、处理过的病人,后面回来复诊或再次回来看病时,都会感谢他。知道自己能够帮助别人解决病痛,看到他们身体健康,彭琪钧很有成就感,也很开心。
这份工作,让他懂得了对生命的敬畏,领悟了对社会的责任。他说:“青春,是美好、活力、精彩的代名词,但同时也过得很快,像做梦一样就过去了。青年人要珍惜当下,努力追求梦想。”
除了惊心动魄的大场面外,急诊科更多的是日复一日的繁忙景象。疫情期间,彭琪钧还主动冲在一线,扛起抗疫责任,用实际行动书写青年医生的担当。
2021年,彭琪钧支援隔离酒店工作。在一次工作中,他穿着防护服,顶着炎炎烈日,引导对象从方舱转移到酒店,他还主动帮老幼妇女搬行李。半个小时下来,炎热、憋闷让他出现了脱水症状。但他不喊苦,短暂休息后又立即投入工作。“敬佑生命,救死扶伤,是我们医者毕生的追求!”彭琪钧说。
如果青春有底色,那一定是奋斗。工作这么多年,彭琪钧成长不少,但他还觉得远远不够。“学习永远在路上,学到老活到老。”他说,要始终保持对新事物的热爱,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及技能。
大医精诚,就是他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
黄聪
不怕苦不畏难,哪里需要去哪里
人物档案:35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江海分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采访时,正逢黄聪出门诊,忙碌的工作让她难得休息。看病、出车,时不时还要抢救,这就是她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的日常。“现在的工作相比于疫情期间来说,已经轻松很多了。”她说,疫情三年是她工作14年来最忙碌的三年。每天看不完的病人,忙不完的活,出不完的车,有时饭都吃不上,满脑子都是工作。
疫情期间,黄聪根据医院工作安排,从综合科转到急诊科,成为一名24小时待命的急诊人。急诊抢救、核酸采样、疫苗接种留观……哪里需要她,她就去哪里,没有怨言,没有吐槽。“我也算是医院里的年轻力量,就要有不怕苦、不畏难的精神,要身先士卒,承担起最艰苦的工作,为医院贡献一份力量。”黄聪说。
在她的心里,医生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仍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人生病,是医生把家人看好,让其恢复健康。这让黄聪惊讶不已,从此在她心里埋下了从医的种子。如今,她成了类似事件中的主人公,“帮病人看好病,病人开心,我也开心。”
医生的快乐,有时候就是那么容易获得。当黄聪顺利把一个危重症病人抢救回来,或者她接诊的患者回来复诊向她道以感谢时,她就会喜笑颜开,烦恼苦闷都烟消云散。所以,急诊科的工作虽然忙碌,但她也乐在其中。
成长路上,有喜悦,也会有悲伤。尽了力却无法挽回生命,这就是黄聪最大的悲伤。
此前,黄聪出车接诊两名酒驾把车子开进河里的患者。当她到事发现场时,患者已被群众救上岸,但因为溺水时间过长,黄聪对其抢救了1个小时,也没法把他们救回来。眼睁睁看着生命从手上流逝,让她十分难受。“当时是既生气又失落,生气的是他们为什么要酒驾,失落的是因为没能救回他们。”黄聪说。
类似的悲剧,在她14年的从医生涯中偶有发生。有时虽然无力回天,但她始终坚持全力以赴。她说:“拼尽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是我们的职责。”而作为一名医生,她也更加明白生命的宝贵和意义,经常会给患者进行宣教。
救死扶伤,就是她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