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计算能力反映了他们的数学基础水平。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知识量大、知识点衔接紧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增强学生的计算能力,以避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思路不清、解答不准等问题,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江门市紫沙小学 张静雯
养成严谨认真的态度
计算能力的培养贯穿数学学习的过程,拥有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和前提。小学高年级学生普遍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计算能力,但是仍会有不少学生存在计算不严谨、解题过程交代不清晰等问题。
教师需要时刻注意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例如规范解题的书写过程、保持作业和卷面整洁工整、计算完成后认真进行验算等。在教五年级的小数乘除法列竖式计算时,无论是在堂上练习还是课后作业,我都会要求孩子在解答过程中使用尺子画线,要求他们把解答过程写得工整且严谨。
除了解题习惯,教师也应该要求学生在确保计算准确率的同时提升解题速度,控制好作答用时,帮助学生掌握好解题思路和计算技巧的同时,提升实际解题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与逻辑性,因此,教师要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以六年级下册的百分数问题中关于利率的计算为例。教师可以从合理安排压岁钱这个生活情境入手,要求学生从不同存钱方案选择收益最大的一种,并和孩子们一起计算不同方案提供的利息。同样的教学思路也可以用在六年级下册的关于折扣、成数的问题的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计算去哪个商场购物更加划算。在讲解数学知识时结合生活实际来展开,比起单纯让孩子们反复做计算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握好这一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具主动性与积极性。
注重传授解题思路
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中,教师既要注重书本知识的讲解,也要为学生传授解题技巧和思路,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特定时间加强学生的口算以及估算能力,通过总结提炼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部分计算难度较高的题型。
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用估算对运算结果进行检验,并让他们把这种检验技巧合理运用到在计算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提升答题准确度。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解题习惯,又达到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如在计算986+189中,有的学生算出来的结果大于2000,这时候我们要提醒学生进行估算检验:“1000+200才等于1200,那原来算式中两个分别小于1000和小于200的数字相加有可能大于2000吗?”又如在计算分数乘法时,学生应该牢记“一个数乘以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这一规律,这样就可以轻松发现一些错误的计算结果。
想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就应该基于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合理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将培养计算能力这一项教学任务贯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