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们的帮助下,‘养老’变‘享老’。”蓬江区荷塘镇篁湾村的高龄独居老人李爷爷高兴地对社工说。
在许多高龄独居长者及其他特殊老人群体里,生活二字并不容易。2022年底起,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共同推进的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李爷爷们”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欣喜的变化。经过专业人士实施的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专业社工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使“李爷爷们”过上了舒心的晚年生活,实现了“养老”到“享老”的幸福转变。
老人心声
“想生活过得舒坦一些”
“我们日常也为高龄独居长者等困难老人群体服务,在此过程中听到了不少老人的诉求。”常年负责居家上门服务的社工杜姑娘总结,老人主要有几方面需求:健康管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以及紧急事件处理等。
前文提到的李爷爷平时并不怎么外出,但只要见过他的人,就会对他一头野蛮生长的头发印象深刻。其实,李爷爷也想把头发理一理,可是他患有较为严重的青光眼,视力不好,加上年纪大,腿脚也不方便,每次出门难免磕磕碰碰,就干脆深居简出了。
圩顶社区的余婆婆与李爷爷有着差不多的需求。余婆婆因为牙齿问题,平日里主要喝粥,少吃其他东西,缺少营养,最近感到肠胃不适,想要就医。“我2018年时出过车祸,留下了后遗症,腿脚不方便,加上年纪大了,不方便。”余婆婆说。
江南街道仁美社区64岁的中度失能长者赵叔身体时常不适,负责照料的妻子自学了许多照料知识,基本每日都陪在丈夫身边,但她也有自己的苦恼:“分身乏术,尤其是不会理疗护理。”
桃源镇96岁的黄婆婆独居,唯一的女儿远嫁,难以在身旁照顾。因长期患病、年老体衰,黄婆婆日常生活起居都只能在房间中进行,难以出门,依靠邻居为她每日煮食。黄婆婆生活沉闷,常常无精打采,一发呆就是一整天。“生活还过得去,但是想生活过得舒坦一些。”黄婆婆对前来走访的社工说。
为更好地满足老人们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我市自2022年底开始,对常住江门且具有江门户籍的60周岁及以上经济困难家庭中经评估为失能或部分失能的老年人,为其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2023年,全市将补助经济困难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家庭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不少于1736张,为不低于3473人次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受益家庭对前述养老服务的满意度不低于85%。“家庭养老床位、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等项目由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和地方财政补助。”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完善体系
定制式上门服务解长者难题
在蓬江区、江海区、鹤山市等县(市、区),民政部门委托恒爱社工组建了由社工、护士、家政员、医护人员等构成的多专业团队,采用“三专模式”(专人、专案、专项)为老人提供服务,努力做到服务对象及受助家庭满意,减轻照护负担,打造“十五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我头发长了,十几天前就想上街理发,可是年龄大了,腿脚不便,又不会骑车,一直没搭到便车去。今天你们帮我理发,我觉得很清爽、很舒服,真的太感谢你们了!”篁湾村的李爷爷高兴地对上门服务的社工说。不但如此,社工还为李爷爷提供了家政服务,对厨房和阳台进行了打扫清洁。
余婆婆在社工杜姑娘的帮助下,到市人民医院外科和肠胃科就医。在医生询问病情时,杜姑娘协助医生详细了解余婆婆的情况,全程陪伴检查,最后协助余婆婆成功取药安全回家。
赵叔最近也过上了相对满意的生活。恒爱社工与赵叔及家属共同制定了个性化服务方案,设立家庭病床。一方面通过护士与理疗师定期上门为赵叔提供测量血压、按摩、辅助康复等服务;另一方面组织家政员上门为赵叔提供家具清洁、常用物品消毒、厨房清洁与维护等服务,双管齐下缓解赵叔的生活困境,让其不出门即享受到政府与社会的关心和照顾。
2023年3月,恒爱社工开始为黄婆婆提供了上门养老服务,家政员李阿姨每周两次上门为黄婆婆清洁居家环境、修剪头发、剪指甲、助餐配餐,还用轮椅推黄婆婆外出散步,鼓励黄婆婆积极生活。黄婆婆也由刚开始时的愁眉苦脸,到现在脸上渐渐挂起了笑容。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通讯员 张盘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