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荷塘话日,不知道校长给我们讲什么课呢?”近日下午,蓬江区荷塘镇三良小学的多媒体教室里熙熙攘攘坐满了学生,大家兴致勃勃地等着校长高永辉上“荷塘话大课堂”。
“同学们,一起读,正月芥蓝二月荞,三月黄瓜母籽虾……”高永辉用纯正的荷塘话为同学们讲授《荷塘四季歌》,同学们齐声跟读,浓浓的家乡味充盈了整个教室。
童谣跟读完毕,学生们七嘴八舌地提出疑问:“校长,纸鹞、蛤仔是什么呢?”“校长,给我们讲讲‘八月糖蒿布碌食不了’这一句吧!”
高永辉仔细解释每一句话中蕴含的文化习俗,“八月糖蒿布碌食不了,‘糖蒿’就是茼蒿菜,‘布碌’就是柚子,意思是,八月的荷塘,茼蒿菜和柚子还没有成熟……你们记住了吗?”“记住了!”同学们学得津津有味。
高永辉介绍,去年9月,学校正式启动“荷塘话进校园”活动,每周的星期三被设为“荷塘话日”,课间,师生们都要用荷塘话交流;校长还会开展“荷塘话大课堂”,用荷塘话为同学们介绍荷塘镇的文化习俗。
校园内外,荷塘话谱写出一曲亲切动人的家乡颂歌。三(1)班学生容嘉怡说:“以前在家,我经常讲普通话,现在学了荷塘话,就可以用荷塘话跟爷爷奶奶交流了!”五(3)班学生卓诗怡和黎逸心笑着说:“上周,校长教了我们荷塘话版的《三字经》,这一次是荷塘童谣,我们已经开始期待下周的荷塘话日了!”
为什么要开展“荷塘话进校园”活动?高永辉感慨地说:“荷塘话承载着荷塘镇的文化习俗,但现在很多孩子都不会讲荷塘话了。我们推动‘荷塘话进校园’,希望孩子们从乡音里走近家乡,了解并传承荷塘传统习俗,增强对家乡的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文/图 陈慕欢 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