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首道“窗口”的门诊护士、作为患者生活“管家”的住院部护士、不做手术却最懂“手术”的手术室护士……他们岗位虽不同,但每一个“你”都很美。值此国际护士节,让我们走近江门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里的四位护士小姐姐,解密她们的“十八般武艺”,了解她们的苦与乐。
文/蔡昭璐 图/蔡昭璐 梁爽 左健文
●门诊护士黄钰瑜:
有问必答的耐心小姐姐
门诊是患者就医接触的第一站。作为一名门诊护士,黄钰瑜的工作不仅是单纯的分诊、维持秩序,还要给患者做治疗、宣教,并随时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帮助。
患者通常会有很多问题:“我还有机会看见吗?”“我做完手术能抽烟喝酒了吗?”“手术有风险吗?”……对于各种各样的问题,黄钰瑜都会耐心解答,做到有问必答。
黄钰瑜偶尔也会遇到一些不讲理的患者。但这些,她都能理解,“当人生病后,很容易情绪失控,所以偶尔当下患者的出气筒也无妨”。
工作中,她还是患者的“心理老师”。有个年轻患者,患了视神经炎,视力的丧失对他打击很大,他逐渐变得自卑、暴躁,常闷闷不乐。做治疗时,黄钰瑜会开导、鼓励他,给他信心。
对黄钰瑜来说,门诊工作单调又有趣。单调的是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有趣的是每天会遇到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事。工作6年来,她最开心的就是看到患者视力一天天好转。“每次看到出院患者脸上洋溢的笑容,自己也会喜笑颜开。”她说。
●住院部护士冯小红:
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
眼睛是特殊部位,要求护士工作要更细致、专业、熟练。冯小红深知这点,工作中总是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专科护理知识,对技术操作精益求精。
患者术前准备是冯小红的工作之一,冲洗泪道、清洁眼球、消毒、散瞳、宣教……同样的步骤与话语,有多少个手术患者,她一天就要重复多少次。
此外,住院病人多是老人,常常一句话要重复多次,遇到听力不好的老人,说话基本靠喊。对于这份工作,她总结道:“操作要专业、沟通要耐心、宣教要用心、术前检查要认真。”
选择护理岗位,让冯小红失去了一些东西,如节假日不能正常放假,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家庭等。当被问及有无后悔过时,冯小红笑着答道:“只有在被患者不理解时,才会有‘为什么会选择这行’的想法。”
冯小红坦言,这份工作让她变得有耐心,也让她深感自豪。她说:“患者经过我们的治疗护理,得以重见光明,这多让人开心、自豪呀。”“我看到了。”“我能看清楚你的脸了。”这些话对冯小红来说,就是最动听、最美妙的话语。
●住院部护士伍淑桦:
对自己是成长,对他人是帮助
对于伍淑桦来说,从选择护理专业到成为一名护士,心态上有着质的变化。“一开始是家人建议,工作后看着患者逐渐好起来,自己会感到开心,于是逐渐爱上这份工作。”
在住院部,工作常常周而复始、琐碎繁忙,并且总有加不完的夜班。“凌晨两三点特别困,只有靠喝茶、咖啡才能‘续命’。”她说。工作中,还会遇到让人感到糟心的事。此前,曾有患者不认可她,觉得护士什么都不懂。伍淑桦不气馁,反而花大量时间学习,在家模拟操作,不断提升自我能力。
虽然辛苦,但有许多美好的事物源源不断给她力量。“住院期间,伍淑桦对我妈妈耐心周到……这种敬业精神让我及全家人大为感动。”这是患者对伍淑桦的表扬。看到感谢信时,伍淑桦感到温暖又开心。
伍淑桦说,这份职业,对自己是一种成长,对他人是一份帮助,患者拆下纱布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就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手术室护士黎晓珊:
医生最信任的“辅助”
手术室,一个挽救生命的地方。如果说,主刀医生是冲锋陷阵的前线“战士”,那么,手术室护士就是医生最信任的“辅助”。
术前,黎晓珊是患者的心理辅导员。进入手术室后,她变成“管家”,做好术前准备,如准备一次性用品、器械等,并做好无菌技术的“监护人”;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要仔细核对信息。术中,她是生命的“守护者”,密切关注患者和手术进展,提供手术所需的物品等。
黎晓珊的工作,严谨且忙碌,每天步履不停,小小一隅,她却能走出上万步。高峰期,她一天要跟三四十台手术,“一天都在手术室里,下班时天都黑了”。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黎晓珊表示,她将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做到对各个器械熟稔于心,完美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当一个称职的“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