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汇聚侨力量 圆梦大湾区——2023华侨华21/2023-05-17/A03/25931684269596121.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粤港澳大湾区,精彩“9+2”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5 月 1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粤港澳大湾区,精彩“9+2”

惠州
东莞
港珠澳大桥。
广州
深圳
中山
江门
珠海
佛山
肇庆
香港
澳门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东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做实,摆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为主阵地,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2个特别行政区及珠三角9市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几年来,大湾区推动错位发展、深化相互合作,共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以全国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这片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8000多万的热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成果,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的缩影。透过粤港澳大湾区,世界正看见一个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中国。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随着大湾区进一步融合发展迈向国际一流湾区,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更多人骄傲而闪亮的名片!今天,2023华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将举办粤港澳大湾区“9+2”推介会,让我们一起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欣赏“9+2”城市的独特魅力。

    撰文/黎禹君 江轩

    供图/新华社 大会组委会  

    《中山日报》 郭永乐 曾遥 

    广州

    穗港澳产业 协同发展更加紧密

    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域,广州享有“千年商都”美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全世界唯一千年不衰的商业城市。近年来,广州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推动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南沙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去年以来,南沙港澳居民个税优惠政策、企业享受15%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延长亏损结转年限政策落地实施,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落户等标志性事项基本落实,广丰五线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2022年南沙地区生产总值增速(4.2%)位居广州全市第一。

    在广州,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效显著,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挂牌成立;穗港澳产业协同发展更加紧密,率先获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服务业扩大开放等系列先行先试试点,为广州进一步深化对外产业合作创新奠定坚实基础;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率先实施两批72项与港澳规则衔接事项清单,推动大湾区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此外,广州深入实施“五乐计划”,落实港澳青年就业创业补贴、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多措并举推动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加快推进。

    深圳

    接轨港澳的高标准营商环境 加速形成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深圳由一座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成为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影响最大、建设最好的经济特区。

    前海高水平开发开放迈入新阶段,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接轨港澳的高标准营商环境加速形成,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成效显著……近年来,深圳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主动谋划、积极作为,着力增强重要引擎功能,服务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科创方面,光明科学城建设提速,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开工建设,精准医学影像完成立项,具有高集中度、高显示度的大科学装置群加快形成;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厚积成势;与港澳创新资源协同配合进一步加强。

    深圳积极推动与港澳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促进要素高效便捷流动。跨境投资贸易更加自由便利;推出“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等服务,为各类港澳台企业拓展大湾区市场提供有力支持;金融双向开放不断扩大,ETF纳入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截至2022年底,跨境人民币收付规模达3.25万亿元,“深港通”累计交易金额近58.8万亿元。

    珠海

    全力打造 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

    在环珠江口100公里的“黄金内湾”之上,有一颗“明珠”镶嵌在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岸,长达55公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犹如一条飘逸的绸带,将它与香港、澳门紧紧连接在一起——这就是珠海,中国内地唯一与港澳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作为珠三角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珠海素有“百岛之市”美誉。

    近年来,珠海充分发挥“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政策利好,为大湾区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更大空间,全力打造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珠海以港珠澳大桥为龙头,以港口、机场、高速、铁路、口岸为支撑,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格局。其中,珠海港货物年吞吐量跨越亿吨,黄茅海跨海通道、深中通道连接线、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珠江肇高铁、南中珠城际轨道等“海陆空铁”重大工程加快推进。2022年,珠海已与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近5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珠海投资兴业,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300亿元,跻身全国外贸百强城市前5位。

    珠海拥有上市企业近5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2300家,人才总量超85万。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10所高校在珠海建立了分校或校区,在校大学生超过14万名。可持续发展指标连续三年排名全国第一,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居中国地级市第二。

    佛山

    由制造向“智造”加快转型 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

    佛山素有陶艺之乡、武术之乡、世界美食之都、粤剧之乡等美誉。

    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佛山全力争当传承岭南广府文脉领头羊,创新推动粤剧、陶瓷、功夫、龙狮、美食等文化元素焕发新魅力,深入推进世界功夫之城、世界美食之都建设。

    这是一座实体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的城市。佛山市场主体达132.2万户,涌现出一大批民营骨干企业和细分行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8家企业入选“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美的、碧桂园2家千亿级企业跻身“世界500强”。

    这是一座由制造向“智造”加快转型的城市。佛山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700家,居全国前列。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445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29家,组建季华实验室、佛山仙湖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平台载体。

    近年来,佛山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突出自身在大湾区中承东启西的区位特点、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产业优势、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特质、岭南广府文化的深厚底蕴、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持续深化经济社会各领域合作,助力大湾区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在积极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高质量推进制造业当家、大力发展应用型科学技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便利港澳居民在佛山居住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质效。

    惠州

    集聚资源要素 持之以恒发展实体经济

    “山好水好空气好、城美景美人更美”是惠州这座城市的鲜明底色。这是一座环境优美的生态丽城,集江、湖、海、泉、瀑、林、山、岛于一体,自古就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称。

    近年来,惠州积极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加强与大湾区城市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体系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集聚各类资源要素,持之以恒发展实体经济。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工业投资增长42.1%,持续保持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

    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硬实力”,全力打造大湾区的“智造高地”。惠州坚持制造业当家,集中力量加快建设石化能源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生命健康产业集群长足发展,2021年跨入“万亿工业大市”行列。

    加快建设资源要素“强磁场”,全力打造大湾区的“投资旺地”。惠州当前正在做强做优大亚湾开发区、仲恺高新区、中韩(惠州)产业园3个国家级园区,高质量建设7个千亿级园区、3个片区省级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形成梯次配套、各具特色的园区体系。

    不断优化宜居宜业“软环境”,全力打造大湾区的“惠民福地”。惠州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从方便行政管理,转向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让广大企业时刻感受到贴心服务。

    东莞

    全力打造大湾区 先进制造城市

    东莞位于广州和深圳两大一线城市之间,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东莞抢抓“双区”和“黄金内湾”等重大机遇,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举全市之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力打造特色鲜明、具有竞争力的大湾区先进制造城市。

    东莞市科技创新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20。松山湖科学城被纳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全球第四台、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集聚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终端总部、国际机器人基地等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龙头企业。

    近年来,东莞构建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现有工业企业超过20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3万家,数量居全国第二;900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三),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集群、5000亿级装备制造集群及新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三大千亿集群。

    珠三角的城际轨道在东莞交汇,到深圳是16分钟,到广州南站也是16分钟,到香港是30分钟,交通十分便捷。精心打造“香港—东莞国际空港中心”,从港莞“双安检”模式简化到东莞“单安检”模式,为全国首例香港空运安检前置到内地的项目。先后实施“湾区社保服务通”、境外高端紧缺人才所得税财政补贴办法,第一批补贴超1亿元。

    中山

    加速融入 “轨道上的大湾区”

    中山是伟人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于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

    中山因改革开放而发展,书写了广东“四小虎”佳话,当前正举全市之力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推进与深圳等珠江口东岸城市在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规划等六个方面一体化融合发展。

    中山市高能级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翠亨新区,将其打造成为面向未来的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主阵地。此外,中山制造业基础扎实,民营经济活跃,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白色家电等3个干亿级产业集群,建成3个省级大数据产业园,成功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7个,灯饰光源等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

    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深中通道主体工程正加快建设,建成通车后中山至深圳的车程将由2小时缩短到30分钟。为加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中山开工建设南中城际,加快建设深江铁路中山段,改造提升中山站、中山北站,开展广中珠澳高铁、深中城际前期工作。实现与珠三角主要城市半小时通勤、港澳1小时互达、粤西地区2小时交通联系。

    中山还是一座宜居之城,于1997年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江门

    坚持制造业当家 深入实施“六大工程”

    江门地处珠江口西岸,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中国著名侨乡、海内外华侨华人观察广东乃至中国的重要窗口。

    江门心怀“国之大者”,肩负起国家和省赋予的使命任务,深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重大机遇,找准工作突破口,谋划建设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平台,与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高标准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高质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近年来,江门全面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比如加快深江铁路建设、深化研究深江铁路南延线,推动45分钟连接深圳都市圈。在大力强化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同时,江门“软联通”领域也在不断发展,经济要素流动日益顺畅,产业融合、科创融合、人才融合、便民惠民服务更加深入广泛。

    江门是大湾区具备超100平方公里可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正加快建设1395平方公里、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的大型产业集聚区。当前,江门全市上下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坚定推进、优化提升“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打造全省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主战场,经济发展保持向上向好态势。

    肇庆

    充分发挥“价值洼地”效应 打造大湾区城市功能“疏解区”

    肇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山、湖、城、江融为一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肇庆拥有大型产业集聚区、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等国家级、省级重大平台,产业成链,园区成熟,拥有万亩连片产业用地,是发展的价值洼地。一方面,主动参与大湾区产业链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主动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着力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重要承载地、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地。这其中,肇庆持续强化与广深港澳协同创新,科技创新“八大工程”深入推进,肇庆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火炬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西江实验室建设走在第三批省实验室前列,华为(肇庆)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落地建设。

    近年来,肇庆大力发展文旅、体育、康养、休闲等幸福产业,深度参与人文湾区、休闲湾区、健康湾区建设,建设优质生活圈,打造大湾区城市功能“疏解区”。打造新的城市功能区,实施支持新区发展系列政策,积极谋划推进粤港澳深度合作(肇庆)示范区建设,对港澳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和对居住生活的配套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同时,筑牢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生态屏障,全面完成能耗双控目标,空气、水质量状况在全国重点城市中排名均居前20位。

    香港

    做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 和国际大循环的“促成者”

    香港是亚洲国际都会,729万人口汇聚世界各地人士,展现中西文化荟萃的独特风格。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最佳切入点,它让香港积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大循环的“促成者”,为香港经济带来源源不绝的动力。

    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高度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和世界一流的专业服务人才。香港亦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香港与其他湾区城市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大湾区建设,不但为香港寻找在经济、社会和民生等各方面的机遇、为香港市民在生活及就业方面带来更多选择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可透过香港的国际网络和关系协助大湾区走向世界,充分发挥香港“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平台角色。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也是主要的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提供全方位国际认可服务,包括银行、融资投资、保险、资产及财富管理,以及离岸人民币业务。香港奉行普通法制度,法治稳健,司法独立,可作为“交易促成者”及“争议解决者”,以及成为大湾区内的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此外,香港提供全方位成熟的商业服务,包括市场策划、会计、项目管理及风险管理、物流、供应链管理及海事方面的专业服务。

    澳门

    搭建多国交流平台 参与国家发展大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澳门在大湾区的定位是“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即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打造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多年来,澳门根据“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发展定位不断迈步向前。

    澳门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谐共融的社会文化底蕴。澳门在“一国两制”下具备多方面的独特优势:国际自由港、单独关税区、对外开放程度高及实行低税制;与大湾区内9个城市、葡语国家联系密切。

    同时,澳门有着雄厚的侨界力量,多国归侨在澳门生活,以他们为桥梁,凭借其网络,有利澳门搭建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多国交流平台,这都是参与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支撑。

    大湾区建设需要多元文化碰撞。澳门中西文化汇聚,不同文化扎根于此,并在良好土壤上得以长足发展,更被赋予打造为“一基地”的重要定位,有更好条件与大湾区成员进一步加大文化和旅游合作。

    随着推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中的主要政策相继落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迎来提质发展。澳门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重要切入点参与到大湾区建设中,在多方优势下,澳门的机遇不再局限于30多平方公里,发展前景广阔,优势更突出,潜力更巨大。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