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越来越多的“00后”不满足于只做互联网用户,他们纷纷发挥自己的天赋和兴趣特长,成为互联网的建设者之一,他们在摸索中用数字和代码表达自我,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自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八(4)班的张治越就是其中一位。
8岁获得市级科普竞赛一等奖,9岁开始学习编程,12岁参加市级科创竞赛拔得头筹。入读初中后相继获得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青少年 STEMA 中级Python 创意编程组广东赛区)一等奖;2021—2022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Python 编程挑战赛(个人)广东省二等奖,全国三等奖;第三十七届江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三等奖等重要奖项……今年14岁的张治越十分坚定,要成为一名在科创路上不断求知探索、超越自我的优秀编程少年。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吕中言
从小钟情科创 勤学善思点亮编程之光
张治越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相对较“静”,有耐心,坐得住,注意力集中。他对于科创的兴趣和热爱是与生俱来的,从小学起就喜欢和各种科普杂志“打交道”。《我们爱科学》和《博物》是他最爱看的两本杂志,每周都会带着在杂志上学到知识点回校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正是因为这份热情,在小学三年级时,张治越被老师推荐参加一项市级科普知识竞赛,最终获一等奖,从那时起,他和家人达成共识:认真对待自己在科创方面的兴趣,系统学习编程。
张治越最初接触的是图形化编程课程,对于喜欢思考、想象、探索的张治越来说,这是一项让他着迷的课程。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相关知识,经常浸泡在自己的编程世界中,在旁人看来毫无关联的图形、字母和数字,在他的键盘敲打下,却是另外一番如星辰大海般的广阔世界。
在张治越看来,编程有趣的地方在于每一步操作都可以很快得到反馈,对与错一目了然。“人类要想和机器‘沟通’,就要通过编程这种方式,让机器变‘聪明’起来。”张治越这样给编程定义。
由于在图形化编程的学习中找到了乐趣,张治越的学习效率较高,六年级那年,他开始学习另一款编程软件python,尝试通过更专业化的编程语言去完成更复杂的任务。也是在这一年,张治越第一次获得参加专业化市级科创竞赛的机会,比赛中,他发挥想象力和另一位同学合作设计了一款用积木拼装起来的“扫完干机器人”。“创作的灵感源于我看到学校的栏杆不干净,清洁起来不是很方便,我就设计出一款车状机器人,上面装上了特制的海绵,设置了特定的程序,可以高效、自动清洁栏杆、墙角等地面以外比较难清洁的角落。”这是张治越第一次感受到,用编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原来如此有满足感。
入读初中后进步明显
相继获得多个重要奖项
由于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设置了五大学科(数学、化学、物理、生物、信息学)竞赛的全职教练团队,因此在进入初中后,张治越在校内就能接受专业、系统的编程训练,改变过往只能碎片化学习的情况。这让他的专业水平实现了更高效的提升,相继获得市级、省级多个重要科创竞赛奖项,在本土科创领域崭露头角。
更难能可贵的是,进入初中后,张治越把对编程的热爱,转化成他用心生活、努力学习的动力,各科成绩始终保持优秀,尤其是数理化成绩。“在江门市第一实验学校求学的这一年多里,我每周都保持着一定频率的专业化、系统话编程训练,学习过程中,我没有被陡然增加的难度吓退,反而燃起了熊熊的斗志。渐渐地,我还感受到学习编程能有效提升专注力、情绪管理能力、结构化思维、逻辑思维等基础能力。”张治越说。
如今的张治越越发觉得,编程就像游戏,但又比游戏有意义,因为能解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这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例如我妈妈喜欢在家做青团,我就通过编程设计出一整套制作青团的智能手机程序,里面清晰记录了各种步骤和用料配比,可以成为妈妈的好帮手。”张治越说。
张治越坚信,编程能给机器赋予思想,他把学习编程当成自己未来的“使命”,他希望未来能编写出更专业化的程序,为自己生活的城市解决更多问题。“科学创造一切!”张治越如此描述他脑海中的人工智能,认真且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