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台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阳光雨水结伴而来
引入金融活水,促企业做大做强
增强全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素养
台山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开局良好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 大力推进重点项目
“软黄金”加入“广东第一田”
深挖特色资源 展示县镇村风采
聚侨力 暖侨心 融侨情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5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台山探索“水稻+禾虫”种养模式
“软黄金”加入“广东第一田”

农户把禾虫苗撒向稻田。

    5月15日,约4000万尾禾虫苗被投放到位于台山市都斛镇的“广东第一田”,以水稻禾虫套养的新型养殖模式进行试验种养。

    这是“广东第一田”首次引入水稻禾虫套养新型养殖模式,是都斛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打造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举措。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方欢

    通讯员 毛颖凤

    生态环境优良 “广东第一田”适合养殖禾虫

    禾虫,又被称为“软黄金”,也被称为稻田里的“冬虫夏草”,是不少老广食客的心头好。

    “大多数时候,市场里有钱都买不到禾虫。”市民伍贵文表示,每到禾虫季,如何买到新鲜的禾虫,成为朋友聊天的重点。“实在想吃了,只能到少数几家酒楼去尝尝鲜。”他说。

    禾虫的矜贵程度,堪称“虫中贵族”——只在咸淡水交界处的湿地土层里生长,以禾为食,因此得名。禾虫生长要求水咸淡适宜,白天要晒太阳,泥巴的松软度要适宜,水质要干净。哪一条不达标,禾虫就无法生长。

    “能养殖禾虫的地方,说明这里的生态环境足够好。”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罗明珠表示,禾虫是环境生态的指标生物,只有在环境特别好的地方才有禾虫生长,不能投放和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和农药。“广东第一田”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十分适合养殖禾虫。

    据介绍,禾虫与水稻是一种共生关系,腐烂的稻根和茎叶为禾虫提供营养,水稻根系和中空的茎可为禾虫输送氧气;禾虫以土壤微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可减少水稻病害发生,禾虫钻洞可松动土壤,其粪便是优质的有机肥料。

    “按照高质量增长和生态发展的理念,‘稻虫共生’是符合当前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罗明珠说。

    推动绿色发展

    “稻虫共生”促进产业振兴

    水稻禾虫套养的新型养殖模式不仅推动绿色生态发展,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预计第一年亩产有50公斤左右,到第三年进入稳定期后,每年亩产将在150公斤左右。”水稻禾虫套养示范田负责人、珠海市斗门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简称“悦禾农业”)总经理宋帅莹表示,目前,禾虫的收购价每公斤在240元左右,稳产后,预计每亩年产值将达到36000元。

    据了解,悦禾农业计划在“广东第一田”打造一个占地面积20公顷(300亩)的水稻禾虫套养示范田基地,目前已有6.67公顷(100亩)投放约4000万尾禾虫苗,预计明年五六月将有首次收获。

    “我们希望通过水稻禾虫套养示范田形成示范效应,向当地农户推广水稻禾虫套养的新型养殖模式,从而形成现代化、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模式,建立起现代化农业体系,为台山打响良田农业品牌。”宋帅莹说。

    鉴于水稻禾虫套养新型养殖模式的良好前景,目前,都斛镇计划全面推广水稻禾虫套养新型养殖模式,推动农户将撂荒地复耕,投养禾虫种苗,促进农业生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实现乡村振兴。

    “接下来,我镇将做好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一个种、一条虫、一粒米’战略的实施,大力推广‘水稻+禾虫’的绿色高效种养技术,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让都斛农业大镇的根基更加稳固厚实。”都斛镇副镇长陈颖宁表示。

    ★相关链接

    禾虫学名为“疣吻沙蚕”,生长期集中在禾苗抽穗扬花的季节,故在广东、广西俗称为“禾虫”。禾虫除了产于两广地区,还生长于福建、浙江等省份。

    禾虫制成的佳肴,风味独特,或清香鲜美,或嫩滑甘香,《顺德县志》《广东新语》《香山县志》《闽侯县志》《长乐县志》等文献中均有对禾虫的记载,珠三角人民尤喜食禾虫,《粤菜溯源录》中将禾虫称之为“天下至味”,烹制方法多样,甚者还有以禾虫为主料,制成“禾虫全席”。也有腌制成咸禾虫、晒禾虫干及制成禾虫酱的做法,长期以来受本地人喜爱,供不应求,价格昂贵。

    此外,《本草纲目拾遗》《本草求原》等古籍中药书记载,禾虫“甘温、无毒、暖胃、补气”“食之补脾健胃”,具有治脾气虚、血虚、贫血、小便不利之功效,亦有消肿、滋阴壮阳、补血养血、暖身、祛湿的说法。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