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不只是人人皆可舞,而是人地皆可舞,每个地方都可以舞蹈!”5月20日晚,在第三届“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群众舞蹈展演现场,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夏小虎如此评价江门。
时隔四年,再次重逢。当晚,来自全国各地的25支队伍因舞结缘、以舞会友,献上一场激情澎湃、幸福满满、精彩连连的舞蹈视听盛宴。
以舞为媒、以舞为名、以舞为体,获授“中国舞蹈之城”以来,江门积极传承弘扬戴爱莲先生“人人皆可舞蹈”的艺术理念,凝聚更大力量,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舞蹈事业新篇章。
文/图 胡晴晴 罗霈
以舞为媒,喜迎八方来客
展演期间,共有全国各地的25支队伍来到江门蓬江;江门也以舞为媒,喜迎八方来客。来自天南地北的“爱舞之人”齐聚一堂,聚焦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主流旋律,奉上精彩绝伦、美不胜收的演出。
这是一场时隔四年的相逢。四年的积淀,让舞蹈人的激情与活力蓬勃而出。“我们带着新疆风格的歌舞,从3000多公里外的家乡来到这里演出,克服了很多困难;但我们觉得,能以舞会友,通过自己的作品向全国人民表达新疆人民的热情,是一次特别幸运、特别荣幸的经历。”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文化馆馆长、舞蹈作品《馕儿香香》导演王菁说。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团队带来了舞蹈作品《花马灯》。据了解,为了此次展演,该团队提前准备,邀请省级舞蹈老师进行专业辅导和编排,精心策划和制作舞蹈道具与服装妆容等。“在戴爱莲先生的故乡起舞,与全国各地的优秀节目同台比拼,大大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也让更多人感受到舞蹈的魅力。”该团队带队老师安娜说。
纵观此次展演,参演作品呈现出主题鲜明、元素丰富、舞种多样的特点——选材方面,巧妙运用了荷塘纱龙、龙舞(醉龙)、高杆船技、桑植仗鼓舞、剪纸、乌镇传拳、双庙渚蚕花水会等非遗文化;舞种方面,涵盖黎族、苗族、蒙古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风情;舞者方面,参演的舞蹈爱好者来自各行各业,包括工人、社区工作者、离退休人员、舞蹈老师、学生等。
此次参演的作品里也不乏江门特色元素。比如,戴爱莲文化中心的展演舞蹈《鱼恋蓬江》取材五邑地区鱼图腾,展现蓬江河的波澜壮阔、涓涓不止,呈现出鱼恋蓬江的美好景象;江门市舞蹈家协会的展演舞蹈《纱龙飞天》结合了国家级非遗文化——荷塘纱龙元素进行艺术的改编,展现团结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我们希望把鹤山咏春、江门宫灯、新会陈皮等江门传统文化,以舞蹈的形式进行编排创作,让侨都特色元素绽放全新魅力!”《纱龙飞天》编舞老师和主导演员梁宏锐说。
以舞为名,交出满意答卷
展演首日,正是“520”,是表达爱的美好日子。全国各地的“爱舞之人”脚踏“中国舞蹈之城”的热土,用翩翩舞姿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礼赞,对时代的讴歌,对未来的憧憬。
“群众的舞姿可能不像专业舞蹈演员那样苗条曼妙,表演上也不追求多大的技术难度,但是大家真的用心用情地在跳舞。舞台上一个个开心的笑容,都是群众内心深处的幸福表达,这是我最欣喜的地方。”看完第一场展演,夏小虎直言“江门给我们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市文联主席梁培招则表示,此次展演,来自全国各地的队伍报名积极性都很高,入选节目质量也很高,这证明江门“中国舞蹈之城”的影响力不断扩散,将江门群众舞蹈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实际上,从2015年获评全国唯一的“中国舞蹈之城”,到“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群众舞蹈展演永久落户,作为戴爱莲先生的故乡,江门以舞为名,持续擦亮“中国舞蹈之城”的名片,逐渐塑造出与深厚人文气质相匹配的城市人设。
江门因舞而兴。过去八年,江门始终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以擦亮戴爱莲文化品牌为核心,组织3000多场群众性文化活动,让超200万名群众享受舞蹈的快乐;推动舞蹈走进课堂、社区、文明实践阵地,探索“舞蹈+”的产业发展模式,传承弘扬戴爱莲先生提倡的“人人皆可舞蹈”理念。
江门因舞而美。歌舞剧《戴爱莲》、原创舞蹈作品《五邑侨乡美》《纱龙飞天》《橙色绽放》《茅龙狂草》……100多件江门原创舞蹈精品背后,全面展示了“中国著名侨都”的美好形象和深厚底蕴,呈现出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的局面。
以舞为体,跳出侨都新风尚
如何用好江门自身拥有的“富矿”,让“人人跳”理念在不断接力中,扬帆粤港澳、舞动全中国、走向全世界?在“中国舞蹈之城”授牌八周年之际,5月18日晚,以“为中国起舞”为主题的2023中国侨都舞蹈节正式启动。以舞为体,江门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除了第三届“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群众舞蹈展演,今年5月至8月,江门将集中组织举办江门市百姓健康舞广场展演、2023年粤港澳街舞大赛、“侨都舞会”优秀舞蹈节目展播、舞剧《侨批·家国》江门巡演等10项重点活动。同时,着力打造影视资源富矿地、华侨文脉传承地、文化创意新高地等10张城市名片,陆续策划推出武术节、合唱节、豫剧周等系列活动。
迈向新时代,江门被赋予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的使命任务,成为世界观察中国、读懂中国的重要文化窗口。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全国展演的舞台上,在潮流街舞的竞逐中,在广场舞的狂欢里,江门必将跳出侨都新风尚,舞出城市精气神。
□声音
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夏小虎:
创建更多元化的“中国舞蹈之城”品牌
从2015年江门被授予全国唯一“中国舞蹈之城”以来,我们感受到在广东省舞蹈家协会的带领下,江门市委、市政府、市文联、市舞蹈家协会作出的很多努力,也呈现出很好的成效。
八年来,江门蓬江举办了三届舞蹈展演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舞蹈赛事、舞蹈品牌以及舞者走进江门,越来越多拥有本土元素的舞蹈作品被挖掘、打造。大家将舞蹈带进校园,带进社区,并通过舞蹈把真实的情感、对生活的感受、对时代的感受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感受到舞蹈带来的幸福感,这实际上就是群众舞蹈的魅力。
戴爱莲先生提倡的“人人皆可舞蹈”理念,我认为不仅是对于个人而言,更可以延伸为江门的每个地方都可以进行舞蹈艺术活动,成为“人地皆可舞”的舞蹈之家。
我建议,江门要把这些人文文化和优质资源融入“中国舞蹈之城”的打造中,与舞相伴,创建更多元化的“中国舞蹈之城”品牌;希望江门能够把“中国舞蹈之城”打造成年轻人喜欢的舞蹈之家,与时代同步伐,与主流价值观同旋律,让中国舞蹈引起更多年轻人的兴趣与情感共鸣。 (罗霈)
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李永祥:
“中国舞蹈之城”称号是推手、是动力、是情怀
“人人皆可舞”是戴爱莲先生提出的终极舞蹈理想。八年前,江门被授予“中国舞蹈之城”称号,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我觉得这代表了中国舞蹈家协会对戴爱莲先生的敬仰,也饱含了对江门广泛传递“人人跳”理念的期待。
八年来,“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群众舞蹈展演已经成为一个老百姓的舞台,一个非遗绽放的舞台,一个幸福满满的舞台。
这次对“中国舞蹈之城”进行验收回访,我认为可以给江门打满分。为什么呢?从2017年到现在,我几乎每年都会来一次江门,也切实感受到江门的用心、努力和进步。面对“中国舞蹈之城”的建设、如何做好“人人跳”这个项目,江门市从上至下,一丝不苟,绝不马虎。
以前几天的汇报演出为例,仅仅10天的准备时间,江门全面梳理了“中国舞蹈之城”的发展轨迹,非常棒。八年来,江门舞蹈事业的进步非常明显。可以说,“中国舞蹈之城”称号,既是一种推手,又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情怀,期待江门把这个品牌越做越好。(胡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