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任晓盈 通讯员/李颖欣) 司前镇兴篁村是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优质水稻专业村。这两年,无人机杀虫施肥已逐渐在当地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成为农民种粮的好帮手。
记者来到司前镇兴篁村种粮大户谭伟堂的水稻田看到,田里的秧苗已经陆续进入封行期,一台无人机正在进行“飞洒”作业,将杀虫剂均匀地洒在水稻田里,一分钟左右就完成了一亩水稻的病虫害防治。“现在喷的药主要是防治稻飞虱、卷叶虫和钻心虫,进入封行期喷一次就可以了,等30天后,破口期的时候再喷一次,早造杀虫就完成了。”谭伟堂介绍。
无人机整个作业过程,人力参与的环节只有“加料”与“操作机器”,相比传统耕种方式,耕作效率实现了质的提升。谭伟堂告诉记者,这两年,兴篁片区的稻田施肥杀虫等工作大多都由无人机负责。“我们以前采用传统人工的方式打药,要一个星期到10天才能完成,但现在采用无人机两三天就可以喷完,效率高、省人工。”他说。
据悉,无人机在喷药前,驾驶员会提前根据稻田形状规划好喷药路径,随后按照预定的航线进行无人机作业。由于无人机具备断点续飞功能,因此,还可以确保无人机在中途加料折返后,能继续在同一个地点开始喷药。“人手施肥有些位置喷洒不到位,无人机作业就会覆盖得比较全面,省下来的时间我们可以更多地花在田间管理上。”谭伟堂说。
当前,司前镇正积极推广通过无人机代替人工作业这一模式,以促进化肥减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助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