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蓬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狠抓安全生产 护好一方平安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蓬江非遗产品文博会大放异彩
开展座谈交流 分享工作感悟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做好保护活化文章 推动影视和文旅“双向奔赴”
心理专业队伍进校园呵护学生心理健康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6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四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
做好保护活化文章 推动影视和文旅“双向奔赴”

    □江门日报记者 罗霈 通讯员 刘文意

    继5月17日蓬江区启明里成功入选广东省首批50家“粤式新潮流”影视动漫新场景后,6月8日,蓬江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入选第四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再获省级荣誉。

    荣誉获得的背后,离不开蓬江区委、区政府对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依托长堤辖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质的文化资源,蓬江区积极推动“百千万工程”,以启明里作为保护活化的“小切口”,积极探索“旅游+影视”融合,发挥独特的侨文化、“天然摄影棚”等优势,推动影视和文旅“双向奔赴”。

    “天然摄影棚”优势凸显

    长堤,是江门城区的发源地和原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其中,最具规模、最有历史、最有侨味、最有人气的,当属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内1000多幢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

    经过多年的保护与活化,时至今天,长堤骑楼建筑群仍旧完好,完整保留了建筑特色与文化气息。由此,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天然摄影棚”的优势也凸显出来,成为众多影视剧的拍摄地。比如,新市路成为《狂飙》“京海市”“旧厂街”集中拍摄地;《误杀2》以兴宁路、莲平路作为电影取景核心区;《除暴》则在仓后路、跃进路等多个江门人熟悉的场景取景拍摄……

    “截至目前,这里共吸引了国内外数十万影迷游客慕名打卡,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圳广电集团、广东广播电视台、香港无线电视等媒体高频聚焦,纷纷推出系列报道,也间接促进了江门文化产业的发展。”白沙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如何让热度转为客流和商机?对此,蓬江区迅速行动,将《狂飙》影视IP和本地文旅资源结合,让游客在沉浸式打卡电视剧取景点的同时,深度感受江门侨乡独特的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魅力。一方面,制作《狂飙》取景点标识牌、手绘导览图、VR全景以及宣传小册子、海报等,为游客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推出“跟着《狂飙》江门游”主题影视文旅线路,培训100多名志愿导赏员提供导赏讲解志愿服务,边游边讲,提升游客体验感。另一方面,丰富文旅新业态,推动消费升级,举办侨都名小吃市集,推出印有“狂飙”相关语录的文创产品折扇,招引剧中同款“猪脚面”以及茶饮、咖啡等各类消费业态等,推动建立“游、食、住在蓬江”的一体化旅游服务体系。

    打造“侨都印象”品牌

    乘着“侨都赋能”工程深入实施的东风,近年来,蓬江区采取分批、分段、分片区开发的方式,加快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致力打造集岭南文化、广府文化、华侨文化于一体的“侨都印象”品牌,力争把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广东乃至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文旅新地标、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点项目和典型范例。

    与此同时,蓬江区成立了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活化项目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引入高水平设计团队,全片打造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一是开展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市政工程、交通专项规划等专题编制,目前已形成中期成果;二是结合街区项目实施方案,按照“先缓后急,成熟一片实施一片”原则,目前已完成石湾直街、堤东路、堤中路、墟顶街、启明里、余庆里等6个片区单元的详细方案编制,内容包括街区周边及内部规划路网、水电气设施、消防、排水及停车配套设施等;三是编制了《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对街区内的历史建筑、文化景观、街巷布局等进行了详细的保护规划,规范街区内部的建设和改造。

    据统计,近3年来启明里累计吸引约161万人次游客前来打卡,先后获得“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首批广东省旅游休闲街区”称号。

    此外,蓬江区加强常态化管理,联合相关部门对《狂飙》拍摄取景点、人群密集点新市路、兴宁路、莲平路等重点路段房屋进行排查,清理整治、修补、围蔽、加固等措施分门别类完成排危工作。积极探索以“街区+红色网格”为主的“党建引领‘智’治街区”模式,推动网格力量向基层下沉、在基层聚集,为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多元主体提供贴心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