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流击水 奋楫争先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6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流击水 奋楫争先
新会各龙舟队全力备战
西冲龙舟队是大泽镇的老牌劲旅,“扒丁”都是本村村民。
天马村成立凤艇队,让妇女也能参与到龙舟竞技的盛会中。 天马村供图
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日常训练,常以小分队集训进行,目的是提高战斗力。采访对象供图
东甲河上,东甲龙舟队成员加紧训练,为即将举行的龙舟赛事做好准备。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奋楫正当时。端午节即将到来,龙舟竞渡民俗活动重现,一时间,新会村村赛龙舟,处处闻鼓声。

    新会河网纵横交错,龙舟竞渡有着悠久的历史。会城街道东甲村扒龙舟有300多年历史,双水镇岛桥村扒龙舟历史有250年,大泽镇西冲龙舟队扒龙舟也有190多年历史。

    新会的龙舟文化底蕴深厚,各式龙舟队“武艺”高强,“海上蛟龙”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参与国内、国际赛事共获26项冠军,大泽镇西冲龙舟队在各种赛事中屡创佳绩;会城街道天马村凤艇队“巾帼不让须眉”,成为赛场上一道靓丽风景。

    循着锣鼓声,记者来到一个个训练现场看到,各龙舟队乘风破浪、奋楫争先……

    统筹/策划 冯瑶君

    文/图 冯瑶君 钟珍玲 任晓盈

    (署名除外)

    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

    “海上蛟龙”劈波斩浪

    粤港澳大湾区龙舟赛、中华龙舟大赛、广东省传统龙舟争霸赛、香港国际龙舟锦标赛……整个6月,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或奔赴或备战各个大型比赛,劈波斩浪,奋勇争先。

    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在我市是耳熟能详的“海上蛟龙”,除了组队参加本地区举办的高水平龙舟赛外,还参加国内多项龙舟竞赛,包括中华龙舟大赛、国际龙舟锦标赛。

    走进位于双水镇的新会泓达堂陈皮茶业有限公司在潭江边的广东省(江门新会)龙舟训练基地内,刚从中华龙舟大赛首站赛场载誉归来的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依然在水面上保持着高强度的训练。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宽阔的潭江上,伴随着节奏强劲的鼓点,队员们奋力划桨、破水,动作整齐划一,龙舟宛如蛟龙在水面上欢快地奔腾。

    “我们是职业龙舟队,常年训练,每天约6个小时。”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队长龙增林表示,在大型赛事上,龙舟队之间的速度往往相差1秒内,上演的是水上面的“速度与激情”,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要想达到“1秒前进5米多”的状态,需要不断加强训练。

    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成立于2017年,成员由江门市新会泓达堂陈皮茶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员工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龙舟队员精英组成。

    近年来,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参加各大国内、国际赛事,共获得26项冠军:2017年代表中国参加国际龙舟锦标赛获得4项冠军,实现了大满贯,打破了欧美长期中长距离的霸主地位;2019年获得中华龙舟大赛总决赛精英公开组年度总冠军;2022年,获得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12人小龙舟100米、200米亚军;2023年,在深圳粤港澳大湾区龙舟赛获得两项冠军;2023年,在中华龙舟大赛首站(江苏盐城站)获得三项冠军。

    刚结束中华龙舟大赛首站比赛,即将参加广东省传统龙舟争霸赛,对此,新会泓达堂陈皮龙舟队没有掉以轻心,坚持上午和下午两场训练。“每到一处比赛,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适应气候、水流、水的深浅,所以,还是要训练。”龙增林说,龙舟竞技全靠苦练、多练与勤练。

    龙增林认为,扒龙舟讲究的是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以国际标准龙舟来说,队员有22人。22人在一条船上,如何在短时间内让龙舟加速前行?”龙增林说,“形象地说,船桨是没有支点的,在扒龙舟的过程中,实际上是用船桨在水下找支点,通过撑船的力量,带动龙舟前行。我们训练的重点是默契和配合度,速度是跟着感觉走的”。

    会城街道东甲龙舟队

    扒出“同舟共济”精气神

    前天下午5时30分左右,会城街道东甲村的河道旁变得热闹起来,村里龙舟队的兄弟们陆续集聚于此,准备开始训练。今年农历五月初一(6月18日),东甲村龙舟赛将隆重举行,为了以更好的状态迎接盛事到来,村里三个龙舟会铆足了劲加紧训练。

    只见通体乌黑发亮的传统龙舟上,60多名青壮年整齐划一地随着鼓点划桨,“一二一二”的节奏声不绝于耳,每次船桨入水的动作都是那么有力,划动的时候更是一次次力量的爆发,龙舟在河面上飞驰,大家全身心投入,展示出团结拼搏的强大力量。热血沸腾的龙舟竞渡画面感染着村民们,大家纷纷加入啦啦队行列,为龙舟队的兄弟们加油鼓劲,小孩子们更是看得入迷。

    记者留意到,目前,东甲河道两旁以及跨河的桥上都正在加紧施工,搭建了看台,设置了安全防护栏,部分龙舟赛的指示牌安装到位。“今年的东甲龙舟赛可谓瞩目,早在年初就有其他村的人甚至是外地游客打听龙舟赛的情况,我们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务求让大家尽情安全欣赏龙舟竞渡的精彩。”东甲村“两委”干部梁荣就表示。

    东甲村是新会区传统的“龙舟之乡”,有着农历五月初一赛龙舟的传统,这个历史已超过300年。每年这个时候,村民都会齐心协力办好龙舟盛事。近几年,东甲龙舟赛都是本村汇源坊、金佑堂、冲口三个龙舟会之间的较量,有时还会与西甲、帝临堂等地缘关系较为密切的乡村一起赛龙舟。在端午龙舟赛期间,村里还会准备丰盛的龙舟饭,喜迎八方来客,让大家热闹过端午节。

    相比其他大型龙舟赛,东甲龙舟赛显得更接地气,人情味更浓,但精彩程度绝对不负所望。比赛时,锣鼓喧天,一阵阵铿锵有力的龙舟鼓点震撼人心,鞭炮声更增添了热闹的气氛,三条传统龙舟在东甲河上来回竞逐、互相较量,在300米长的赛道上足足斗了6个来回,确实让人看得过瘾。有趣的是,很多时候,大家觉得意犹未尽,还会临时加赛,欢乐气氛感染力十足。正式比赛后,就是村民们最期待的自由扒龙舟环节,只要感兴趣,做好安全防护后,大家都可以上龙舟过过瘾,其中还不乏妇女的身影。“龙舟赛图的就是热闹,这是我们的传统,以后还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龙舟,代表的是兴旺,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奋勇拼搏等龙舟精神也是我们想要代代弘扬的。”龙舟会成员梁栋庆告诉记者。

    闲逛于东甲村,记者还看到,在东甲新牌坊附近正进行围蔽施工,工程车和工人们进进出出,好不热闹。原来,按照圭峰会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规划,东甲村将重点凸显龙舟文化特色,将陈皮产业与龙舟文化融合,努力打造成陈皮一条“龙”特色展销新名片,目前,龙舟广场以及东甲陈皮销售街道正在加紧施工。尤其是龙舟广场项目让人翘首以盼,建成后,广场将具备宗祠广场、居民休闲活动、观龙舟赛等功能,更好地展示东甲百年龙舟传统文化,成为美丽东甲建设的一大亮点。

    大泽镇西冲龙舟队

    “三龙齐发”一争高下

    鞭炮声、锣鼓声、呐喊声……连日来,每天傍晚时分,大泽镇沿江村西冲河上,三条传统龙舟同河竞技,鼓声激昂,龙舟跃浪,这样的场景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

    广东省传统龙舟争霸赛开幕在即,作为每年都参赛的龙舟队,西冲龙舟队从5月底开始集训,为了增强队员们的耐力和爆发力,每次以三条龙舟竞渡方式进行“比武”。

    西冲龙舟队属于沿江村委会西冲村,西冲村扒龙舟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90多年历史,是大泽镇最早开展龙舟竞渡的村,因此,西冲龙舟也被大泽人称之为“龙祖”。

    记者晚上8时来到现场看到,虽然已经练习了两个小时,但队员们依然在西冲河上挥汗如雨。在响亮的擂鼓声下,队员们一同手起桨落,极速穿梭,互争高下。

    “西冲龙舟队有三条龙舟,每年端午前夕,都是三条龙舟一起训练,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战斗力。”沿江村委会干部廖沃耀告诉记者,他每天和同村兄弟一起训练,为了提高水平,西冲龙舟队还专门聘请了教练进行指导,正式比赛前再从优选拔队员,代表西冲龙舟队出赛。

    “我们村扒龙舟的习俗代代相传,村里人人皆知。每到端午节前夕,不用挨家挨户去喊,也不用专门召集人,一听到西冲河上的鼓声,村里的汉子都会撸起袖子自觉加入训练的队伍。”西冲龙舟队领队廖景光告诉记者,“扒龙舟是我们村的传统竞技项目,村民有的住村里,有的住会城,但每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从四面八方赶回来训练,为村争光”。

    在大泽镇,西冲龙舟队是老牌劲旅,曾在多次比赛中创造佳绩,曾荣获2003年大泽镇龙舟竞渡冠军,2005年司前镇龙舟竞渡冠军,以及2016年至2018年司前镇龙舟竞渡“传统龙”“标准龙”双冠军。

    西冲人对龙舟竞渡舟的热爱,深入到骨子里。今年50岁的“扒丁”廖业全在会城做生意,住在会城,每天下午五点半,他便开车回到村里和兄弟们扒龙舟,乐此不疲、充满动力。“我一年四季都扒龙舟,作为一种体育锻炼方式在坚持。锻炼之后,觉得肺活量大有提升,体能也大大增强,身体素质确实提高了。”廖业全告诉记者,他和一些热爱龙舟竞渡运动的朋友合资买了一条龙舟,几乎每天都训练,大家觉得很开心。

    更多的西冲人把龙舟竞渡作为传统文化来传承。西冲河宽20米、长约200米,连着潭江水。而沿着潭江往下游方向4000米处是司前镇三益村。因一衣带水,西冲龙舟队和司前镇三益村的增边龙舟队、河桥龙舟队互称“龙友”。每逢端午节,西冲龙舟队、增边龙舟队和河桥龙舟队沿着水路往来,在两地轮流举办龙舟赛,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互相交流切磋。

    会城街道天马凤艇队

    姐妹同心“巾帼不让须眉”

    船头挂凤头、船身通红、总长度约为普通龙舟的一半……会城街道天马村拥有两艘与众不同的龙舟,记者询问村民得知,原来这是天马村的特色龙舟——凤艇。

    天马村的扒龙舟历史并不长,但从2006年开始,天马村的龙舟赛在新会影响力持续提升,每年端午节都会吸引上万人前来观看。“然而,旧时人们认知水平有限,又缺乏科学知识,有的村有旧俗规定女人不准下龙舟,孕妇不准看龙舟。”天马村陈氏族长、村老人协会副会长陈社燕熟知村史、村情,他告诉记者:“天马村主动摒弃封建迷信思想,认为女性也是村里的一分子。每逢端午节,只要感兴趣,大家都可以来参与体验村里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盛会。”

    2005-2006年,天马村专门定制了凤艇和凤头,2007年,天马村正式成立凤艇队,邀请辖区6条自然村的妇女参加体验。据介绍,凤艇长度比传统龙舟约短一半,可容纳23人,船头引航、船中击鼓、船尾把控方向的位置由有扒龙舟经验的男村民负责,船身两侧各坐10名妇女。在竞赛时,妇女们挥桨拍浪,拿出了十足劲头与精神气,观赏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传统龙舟赛。后来,针对妇女肢体力量有所差异的情况,天马村重新定制了凤艇,由木船改为胶船,既减轻船身重量,又无需与传统龙舟一样藏于河床淤泥中,便于日常存放。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天马村都会邀请十里八乡群众、友好单位代表到天马河参加龙舟竞渡,欢庆佳节。龙舟队与外村队伍进行比拼,凤艇队则在6条自然村间进行友谊赛,还会环绕天马河进行“巡演”。

    昨日下午,村民陈沃昌带领所属自然村的妇女开展凤艇队训练。陈沃昌表示:“龙舟竞渡是端午节传统节目,凤艇队是天马村的特色,得知今年重新举办端午节传统活动,阿姨们都很期待、兴奋,踊跃报名参加凤艇队,体验一下扒龙舟的快乐。”

    在训练现场,记者看到队员们身穿救生衣,逐一上船并做好准备,屏息凝神。随后,鼓声响起,大家桡桨齐划,瞬间浪花飞溅,凤艇破水前行,河面被船桨划开了一道道水痕。队员陈阿姨说:“扒龙舟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的运动,训练期间,队长会教我们如何听鼓点、如何用桨、如何发力,我希望自己做得更好,到时发挥出水平。”队员梁阿姨则表示:“以前每到端午节,我们妇女只能在岸上观看,现在能亲身下船,体验扒龙舟的快乐,十分有趣。”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