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江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慕课平台正式上线
激发红色力量 践行初心使命
五邑大学发布2023年报考指南
新编粤剧《碉楼》巡演在广州首演
新会城市发展推介会举行
我市7月1日起实行牛羊定点屠宰
改造建设灌区惠民利民
开平翠山湖10亿元医疗研发生产基地动工建设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7 月 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水利部门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
改造建设灌区惠民利民

    江门日报记者 张浩洋

    灌区,作为粮食生产的中流砥柱,一头连着国家粮仓,一头连着百姓生计。

    五邑大地,灌区星罗棋布,目前被列入国家中型灌区名录的有31宗,设计灌溉面积达7.83万公顷。日前,《江门市委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提出要实施城乡融合发展行动,在全省率先提出整市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作。

    当下,我市水利部门正大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抢抓机遇加快灌区改造建设,先后实施改造中型灌区17宗,年新增节水能力1.24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节省一个大型水库水量;推动粮食增产4744.48万公斤,为农民增加收入1.23亿元,为粮食增收、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改造中型灌区

    创建大型灌区

    江门以加快水安全保障建设为目标,系统谋划灌区建设,把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列入市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出台《江门市中型灌区改造建设及运行管理示范创建工作方案》,建立项目储备清单,整市推进余下需改造的17宗(含3宗二期项目)中型灌区改造建设,积极争取列入国家2023—2025年中型灌区改造计划,“十四五”期间全部完成改造。

    在整合创建大型灌区方面,我市谋划创建台山市广海湾、恩平市锦江源2宗大型灌区,争取2024年进入国家大型灌区名录。实施改造后,将更有效解决水资源结构性配置短板,为粮食安全提供更坚实的农业用水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创新采用“三统一”方式加快灌区前期工作,即市水利局牵头统一制定灌区改造计划、统一推动方案编制、统一协调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各县(市、区)因地制宜采取“供水项目+灌区”“农村水利项目+灌区”等模式包装申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省级涉农资金,高效推进中型灌区改造建设。

    渠相连 路相通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是提高灌溉水平、实现粮食增产增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更在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开平镇海灌区便是一个成功例子。

    今年1月,开平镇海灌区在获省级节水型灌区、省级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灌区的基础上,再获国家级节水型灌区称号,成为全省两个“国字号”灌区之一。

    镇海灌区作为开平市境内第二大灌溉工程,灌溉范围包括开平市苍城、沙塘、长沙、月山、水口等5个镇(街),为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推动开平市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镇海灌区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节水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灌区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用水、节水管理工作,大力推广节水技术,最大限度调动群众节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据了解,我市将灌区标准化规范化创建与打造节水型灌区、信息化灌区、生态化灌区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灌区建后运行管护机制,示范推进灌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着力提升灌区管理水平。恩平西坑灌区入选国家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项目。

    在试点推进水网改造及灌区渠系连通方面,江门以恩平市水网改造及灌区渠系连通工程为突破口,积极开展灌区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协同推进试点工作。该项目估算总投资9.8亿元,拟通过“专项债+EPC”模式加快实施,预计可恢复灌溉面积0.3万公顷,改善灌溉面积1.55万公顷,改善除涝面积0.12万公顷,年新增节水能力4153.5万立方米,全面实现“渠相连、路相通”,切实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