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如何开展美术特色教育课程
浅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如何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浅谈如何在小学古诗诵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浅谈写作教学中的创设情境与小练笔训练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7 月 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参与思维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方面,应该注重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古井镇古井小学 汤惠玲

    做好课前引入 激发学生积极性

    喜欢探索是儿童的本性。做好课前引入,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求也不同,教师如果选择学生熟悉又喜欢的事物进行课前引入,会事半功倍。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和实验情境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为它们套上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相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时,可以放一段展示码头大型集装箱的视频来引入课程内容。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数学课堂跟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大幅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思考的过程中,思维空间更容易打开,想象力也更易被激活。

    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凸显知识本质

    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需要教师把握好合作的时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帮助其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行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时,我设计了“说说你认识哪些人民币?”“帮懒羊羊买棒棒糖”等课堂活动,让学生真实感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这符合低年级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发展规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逐步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学会把数学和生活联系到一起。

    进行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时,我设计了小组合作交流的课堂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教具,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并在小组内交流,填写研究报告单。然后,选取不同长度的小棒,通过小组合作,拼出一个长方体。学生逐步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分析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化隐性抽象为显性直观,帮助学生大胆猜测、深入思考,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提炼、内化。

    开展难度递增式练习

    实现深度学习

    数学课堂要实现深度学习,离不开分层练习。老师需设计不同难度的递增式练习,让学生有不同的体验,获得不断提升自我的机会。

    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练习题时,我设计了基础题、巩固题。基础题为:请根据生活经验,说说魔方、洗衣机、牙膏盒的长、宽、高,并说出理由。巩固题为:有一个箱子,因客户要求,高度要由原来的60分米增加到90分米,那么,箱子原来的盖子是否需要更换?完成练习后,还要想一想“当箱子的长增加时,哪些面变了?哪些面没有变?”“当箱子的宽增加时,又有哪些面变了?哪些面不变?”

    用类似的对比性题目,可以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

    总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有趣的课堂引入、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