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团恩平市委举办2023年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欢迎仪式。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城建职业学院、湛江科技学院、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高校的5支学生队伍共50多名高校学子到恩平相关企业、乡村振兴示范点、红色景点参观,体验恩平生活,了解恩平发展成果。
据悉,今年暑期,团恩平市委多措并举,通过开展2023年“展翅计划”大学生实习行动、恩平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为青年人才、恩平籍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309个,吸引在外的恩平籍大学生回乡参与实践活动,推动高质量实施“人才倍增”工程,赋能“百千万工程”,为恩平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江门日报记者 周晓营
实习生 吴俊明
满足大学生多样需求
“展翅计划”是恩平市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人才工作,围绕服务恩平籍大学生,积极助力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是恩平市大规模、直接性、常规化满足大学生就业创业需求的重要举措。
今年以来,团恩平市委以“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认真研判形势,分析大学生实习(见习)需求,联系恩平市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优质企业安排实习(见习)岗位,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业务落实,将任务逐级分解、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展翅计划”各项工作有序稳步开展。
今年,恩平市“展翅计划”以“双向选择”和“公益配岗”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学生通过“易展翅”平台找到适合的实习(见习)岗位。注册学生投递简历后,用人单位将根据简历挑选应征学生,双方自由对接,确定意向后可在平台上完成签约。
“此外,我们与恩平各校联系,教师们在‘朋友圈’协助发布就业见习岗位,让更多恩平学子看到家乡岗位信息,吸引恩平学子回乡。”团恩平市委副书记梁国胜说。
日前,恩平市政府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有关推文,启动暑假期间的“返家乡”社会实践人员招募选拔工作,丰富大学生实践载体,拓宽宣传渠道。
针对参加“返家乡”活动的学子,团恩平市委组织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就业经验交流、带岗指导等多项贴心服务,使返乡学子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迅速融入工作环境。
“此外,我们还鼓励回乡的恩平学子尽可能到基层岗位工作。一方面,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另一方面,基层最能锻炼人,大学生在基层舞台大有作为。”梁国胜说。
梁国胜介绍,下一步,团恩平市委将总结经验,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各方资源,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常态化组织开展恩平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扩大活动宣传面,更好地深入青年人才、动员青年人才,最大限度凝聚青年人才的智慧和力量,引导更多恩平籍在读大学生关注家乡、服务家乡、回馈家乡。
让青年人才
多方面了解家乡
人才“归巢”激起“一池春水”,返乡大学生如天女散花,分布在恩平的广袤大地。
近日,记者采访了三位参与本次恩平市“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展翅计划”大学生实习行动的大学生。他们纷纷表示,此次返乡实践,让他们受益匪浅,既加深了他们对家乡的了解,又让他们收获了真才实学。
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的陈雅欣在恩平市资产办实习。她表示,希望能借此次实践活动,提前体验工作氛围,尽早适应社会工作环境。恩平市资产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让陈雅欣十分满意。“这次实践加深了我对恩平的了解。恩平的教育事业正飞速发展,未来,我很有可能选择回乡当教师。”陈雅欣说。
大学生梁洁莹则是通过高中老师在朋友圈发布的信息了解到此次活动。她表示,自己的不少高中同学也选择暑期回乡实习,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家乡。她希望在这次实习中高质高效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增长见闻,收获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
现就读于湖北大学的冯栋雄已经是第二年参加恩平市“展翅计划”。去年的实习中,恩平市的“三线”整治工作让他印象深刻。又回到家乡实习,冯栋雄选择了恩平市税务局,他希望从更多角度了解家乡、建设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