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遥忆“舌尖上的暑假”
百年中国看侨乡
《花的世界 鸟的天堂》
走路的时候……
书香温暖的岁月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7 月 1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中国看侨乡

    谭定立

    走进位于江门市的中国侨都华侨华人博物馆,最让人震撼的莫过于多名系着安全绳的华工在北美的悬崖峭壁上修筑铁路的彩色浮雕,展示了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般的悲壮。西方历史学家经常用某次重大事件作为一个群体、一个地区、一种文化诞生的标志。江门五邑籍华工在北美参与修筑铁路,其实可以理解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当这些“普罗米修斯”从北美带回现代工业文明的火种后,开启了以新宁铁路建成为标志的中国近代化历程。旅美台山籍作家刘怀宇和她父亲刘子毅合著的长篇小说《远道苍苍》就真实再现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宏大历史。

    百年中国看侨乡,为什么是五邑人、台山人成为这段历史的主角?达·芬奇说过,凡能到源头找到活水的人,决不喝壶中之水。江门五邑人民积极进取的基因可以上溯到宋末元初,大批从临安迁到广东的宋军官兵和遗民在崖山海战后,留在新会、台山等地繁衍生息,经过长期通婚,他们的基因遍布五邑地区。江门能在元末明初崛起成为商业重镇,也离不开他们带来的商业传统。五邑人其实就是南宋忠臣义士们在文化和基因上的继承者。如此就能解释为何五邑人民不愿碌碌无为于凡尘,而要乘风破浪于历史的长河之上。《远道苍苍》开头,少年陈宜禧的一句“谁不想去金山捞世界”,道出了五邑人民不甘平庸的进取精神。

    小说中的陈宜禧和众多台山乡亲乘船横渡太平洋到达旧金山时,就遭遇了洋人的滋扰和殴打,后来到洋人家里当佣人,被强行剪掉了辫子,也只能忍气吞声。“每天吃金山饭喝金山水,绕着舌头跟洋人说洋话”,逐渐和一些洋人交上朋友,虚心向他们学科学、工程、法律知识。为融入美国主流社会,陈宜禧和众多华工们参与了修建铁路的工作,边工作边学习,从最基层做起,拿到大量铁路、街道、河道施工合同,为美国西部建设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华人为美国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换来的却是冷冰冰的排华法案,受到了排挤和驱逐。

    《远道苍苍》的第二部,让我想到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坂上之云》,同样是以东方国家工业化历程为题材的小说,中国晚清时期的工业化显然更艰难,不像日本那样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梁启超等人积极争取的光绪皇帝,虽然是个主张剪辫子的改革派,但毕竟没实权,而且历经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朝廷根本拿不出钱在天高皇帝远的广东修铁路。美国排华给陈宜禧带来的惨痛经历,让他知道了祖国只有实现工业化,国人才能不受外国人欺负,也让他提出了“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人”的自力更生口号。小说描写了陈宜禧与各种守旧势力的斗争,他主持修建的中国首条私营铁路能在当时处于“冇王管”状态的广东建成通车,并让江门、台山等地的繁华延续至今,说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全书用米开朗琪罗的手法,呈现出一个活生生的陈宜禧,既书写了侨乡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更揭示了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

    五邑先民们远渡重洋到北美谋生,一边与洋人争食一边虚心向他们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又回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撒播现代化的种子,让江门五邑成了院士之乡、中国航空之乡。《远道苍苍》的故事,就是中华民族百年沧桑的缩影。新宁铁路、五邑各地的碉楼,还有众多五邑近代历史名人都是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我们为根在侨乡而自豪,也一定要把这种不屈不挠的华侨精神传下去,让它永远激励着我们的子孙后代。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