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汛期又至,防溺水工作进入关键时期。
新会区早谋划、早部署、强推进,以网格为单位,推进新会区防范学生溺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基层治理多元共建单位等力量进网入格,打出预防溺水“组合拳”,切实把防溺水安全教育、防范措施和督查工作落到实处,全力构建防溺水安全防护网。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通讯员 新会宣
多点发力 吹响宣传“冲锋号”
防溺水工作任重道远。强化宣传,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儿童及家长的防溺水安全意识,才能更好地防“溺”于未然。
今年以来,新会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活动。
新会区委宣传部通过电视、电台、微信公众号、App、视频号等渠道,开设“防溺水”专栏,大力宣传防溺水知识和溺水自救指南,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新会公安分局组织民警、辅警走进辖区学校、村(社区),通过防溺水知识讲座、互动问答、案例重现、知识讲解、观看警示视频等方式,讲授防溺水安全常识、自救技能和救生知识,并结合身边案例,重点讲解防溺水设施的使用方法,教育学生提高警惕。
新会区红十字会邀请江门水救队队员到罗坑镇岭源小学、睦洲镇黄布小学、司前镇白庙小学、沙堆镇独联学校、新会第四中学、大泽镇沙冲小学等中小学校开展防溺水宣讲活动,普及急救知识。
新会区委教育工委结合“万师访万家”活动,根据家访范围,将教师编入“家访网格”,并组建“教师+网格员”防溺水宣传队伍,重点针对离异家庭、留守儿童等群体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家访活动,提醒家长加强防范,落实对子女的监管。
“放暑假了,到河涌玩水的人越来越多,家长一定要教育和看护好自己的孩子……”全区各镇(街、区)网格员通过村(社区)微信群、大喇叭、上门入户等方式开展防溺水知识宣传,向居民详细讲解防溺水相关知识,叮嘱家长履行好监管职责,切实提高青少年及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做到防溺水宣传全覆盖、无死角,严防溺水事故发生。
完善设施
筑牢防护“安全堤”
宣传要到位,配套设施设备也要配齐。
据统计,今年以来,新会区已增设防溺水安全围网956米,更新维护围网9752米;增加或更换防溺水救生设备193套,安装镀锌水管护栏830米,增加监控设备67套,加装监控枪94支,更新或增设防溺水警示牌、警示标志约616个。
此外,新会区水利局在汛期到来前派出检查组,对全区水利工程开展全面检查,督促各在建、在管工程落实防溺水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设置、防溺水“十项必须”、围蔽措施、巡查值守等。同时,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巡查,对进入工程管理范围垂钓、游玩的群众进行劝离。
全区817个智慧网格的网格员配合在辖区醒目位置设立警示牌,以“看好水、管住人”为重点,对辖区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及时整改存在问题,及时更换破损、丢失的警示牌,对所有水域配齐“一绳一杆一圈”应急设备,实现隐患排查全覆盖、警示标志全覆盖、应急设施全覆盖。值得一提的是,网格员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远程监控重点水域,发挥“哨兵”作用,及时发现并劝导在河堤边嬉戏玩水的儿童远离危险水域,避免溺水事故发生。
滚动排查
拉起防溺水“警戒线”
暑假开始以来,全区各镇(街、区)以网格为基本单元,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紧盯重点水域,重点针对各自网格内的河流、坑渠、池塘等水体和危险区域开展地毯式排查。如会城街道碧桂园社区织起一张以党员、网格员、民警、志愿者为主体的防溺水“安全网”,对社区重点水域开展常态化、全覆盖巡查,重点检查救生杆、救生圈、警示牌等安全设施设备是否损毁,劝离在重点水域野钓的群众,确保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同时,新会区防范学生溺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形成合力,将工作力量下沉一线,织密防溺水“安全网”。新会区农业农村局通过印发通知、现场督查等方式,督促各镇(街)农业部门对全区范围内的养殖场、农用蓄水池、渔港码头等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地方开展拉网式排查,将防范溺水纳入日常巡查内容。新会区文广旅体局印发《关于加强防范学生溺水工作的通知》,压实相关经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通过开展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游泳)、旅游景区涉水游乐经营活动专项安全检查,确保防溺水工作落实到位。新会义警队全面开展防溺水排查,在派出所民警的带领下,每天对全区237处易溺水“黑点”进行巡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