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蓬江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助推全域乡村产业振兴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
“望闻问切”做好泵站管理
以务实有力监督措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加强未成年人文身治理
AI“拥抱”非遗 为蔡李佛拳传承注入新活力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 年 8 月 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AI“拥抱”非遗 为蔡李佛拳传承注入新活力

    江门日报讯 (记者/任佳燕 通讯员/胡玲玉 廖翠凤) 近年来,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当AI(人工智能)与传统非遗项目碰撞融合,会擦出什么火花?近日,环市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携手五邑大学智拳传武实践队开展主题为“薪火相传展使命 AI赋能承非遗”的暑期夏令营活动,活动为期14天,邑大师生深入街道、社区,充分发挥专业特色,巧妙地将AI技术与蔡李佛拳相融合,为传统武术传承注入新活力。

    其间,五邑大学智拳传武实践队通过AI算法对拳法动作进行智能检测与详尽分析,准确捕捉蔡李佛拳学员们练拳时的动作细节,并将其与传统蔡李佛拳的拳法进行全面对比,数据化分析每个动作的角度、力度、节奏等关键要素,让学员能更直观地了解自己的动作存在的偏差与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还可以借助先进的设备和智能算法更加深入地掌握蔡李佛拳的精髓。同时,智拳传武实践队还帮助学员认识编程技术,利用软件实现电脑人物表演蔡李佛拳,加深对蔡李佛拳的印象。

    7月26日,智拳传武实践队师生与蔡李佛拳学员们一同前往蔡李佛拳博物馆参观,拜访市蔡李佛拳协会会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第五代传承人刘钜铭。现场,刘钜铭向学员们展示了蔡李佛拳的掌法、腿技、拳术、身位,深入浅出地解析动作要领。值得一提的是,智拳传武实践队通过镜头将刘钜铭每个动作都记录下来,利用AI技术对其进行智能分析,并保存至数字档案,以便学员后续反复钻研。

    据介绍,“AI赋能”结合肢体识别与肢体捕捉算法,将专业武术老师的武术进行数字化、可视化展示,让蔡李佛拳的普及和传承不再仅限于特定地域,而是能够借助科技手段实现更广泛的传播,让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今年8岁的学员郭一锋表示:“这些活动让我可以跟着师傅学习到传统的蔡李佛拳,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感受到AI技术的魅力。”

    近年来,环市街道一直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积极挖掘、打造非遗文化品牌。为进一步推广辖区非遗项目,环市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此次与五邑大学智能制造学部、辖区非遗传承人就如何将AI与非遗相结合进行了深入探讨,建立了“教—研—展”深度学习模式。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