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侨都·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警惕“高温杀手”热射病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8 月 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惕“高温杀手”热射病
医生提醒: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电解质
急诊科医护人员抢救热射病患者。
甄汉华

    江门自入伏后,气温节节攀升。持续高温之下,“高温杀手”热射病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近日,45岁的刘叔(化名)在豆腐坊工作时出现高烧症状,家人紧急将他送至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科。接诊时,刘叔处于谵妄状态,体温超过41℃。“是热射病!”抢救医生当机立断,采取紧急降温和急救,最终刘叔转危为安。

    多地发生因热射病造成生命危险的案例,让人们对热射病有了更多认识,并意识到其危害性。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甄汉华提醒,热射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死率高达80%以上。若发现有人疑患热射病时,应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并在医护人员到达前给患者迅速降温,如用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赵晓东 刘森

    A

    高温天在密封环境工作易导致热射病

    中暑是夏季较为常见的热损伤性疾病,由轻及重可以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其中,热射病是指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患者还会出现谵妄、惊厥、昏迷,并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甄汉华补充道,热射病会导致脏器损害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区分热射病和一般中暑的有效方法就是看病人是否出现意识障碍以及脏器功能的损害。“一旦出现了意识障碍,如脑子不清楚,常伴有多个器官(肝脏、肾脏、横纹肌、胃肠)功能的障碍,以及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就可以判断为热射病。”甄汉华介绍。

    刘叔是一名豆腐制作个体户。每天清晨5点天没亮,就进到豆腐坊工作,一直到早上7点左右。豆腐坊只有一台旧式排气扇,不通风、散热差,里面就会十分闷热,容易导致热射病。

    到医院就诊两天前,刘叔曾高烧至39℃,其间伴有恶寒、肢倦、鼻塞、流涕,经当地门诊治疗,症状没有改善。就诊当天中午,他在家休息后仍恶寒、疲倦,脸色发青,自行服用连花清瘟胶囊,半个小时后神志不清、大汗淋漓。家人发现后,急忙将刘叔送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科求救。

    在急诊室,医生看见,刘叔烦躁不安,体温已升至41.5℃。经过病史询问,发现其有糖尿病史,当天仍坚持在豆腐坊工作。综合床边生化、床边血气分析等检查,医生诊断刘叔为热射病。

    B

    急诊科和ICU医护人员接力抢救患者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重症中暑,通常由于高温、高湿、无风等外部环境原因,及剧烈运动或强体力劳动,导致机体产热过多。“当机体产热大于散热,积累到一定程度,体温超过40℃,就会损伤人体各个器官。”甄汉华说,这个过程如同人体各器官都被加热过一次。同时,热暴露会造成全身炎性反应,人体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致人死亡。

    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对机体的损害越严重。热的血液经循环通过各个器官,最后将每个器官“烧熟”。可以将热射病理解成为一种内烧伤,有时候外观看不出明显的差异,一旦发现,可能就非常严重了。

    刘叔被送到医院后,情况十分紧急。现场,急诊医护人员积极物理降温,冰敷头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部位。同时,快速液体复苏,气道保护与氧疗,控制躁动和抽搐,进行镇静和镇痛。

    经过20多分钟的积极抢救,刘叔生命体征稳定,这为下一步救治赢得了时间。3天后,在ICU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刘叔情况好转出院。他感慨地说:“幸亏医护人员救我了,以后我会注意降温,防止意外再次发生。”

    甄汉华介绍,有效防控热射病,首先要了解热射病的预警信号。一旦自己或周围人出现:烫,自觉身体发烫(从里向外发热);晃,异常疲倦,走不稳像醉酒一样;晕,头晕、意识模糊、抽搐;乱,出现脸白、心慌、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极有可能是发生热射病的先兆,要高度警惕并立即采取措施。

    C

    哪些人容易中暑导致生命危险?

    根据发病原因和易感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又称“经典型热射病”)。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于高强度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非劳力型热射病主要由高温和(或)高湿环境因素引起,通常没有剧烈的体力活动。

    哪些人容易发生中暑导致生命危险?甄汉华表示,由于机体体温调节功能退化或功能不全,老人、小孩等特殊群体,要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体重过重人群,也容易出现机体散热功能不佳。

    此外,在工作中需要面对高温环境的群体,如户外作业的建筑工人、炼钢工人、环卫工人等,要注意及时降温并补充水分。经常熬夜的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会下降,也容易发生热射病。

    一些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进行户外运动前,如存在感冒、发烧、腹泻等症状,或刚刚“阳康”,心肺功能还没完全恢复,不能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甄汉华提醒,热射病不是一个“挺挺就能过去”的病,如果机体感觉不适,要立即停止运动,及早就医。

    虽然热射病可致命,但仍然可防可治。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从而减少热射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甄汉华建议,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户外活动时,不要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应定时在阴凉处休息。同时,要注意及时补水,可多喝消暑的汤食,如绿豆汤、西瓜饮等。如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电解质。此外,还可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中药。

    医学指导

    甄汉华: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暨南大学医学院,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心脏大血管诊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急危重症、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尤其在急危重症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呼吸机支持、床边超声评估等急重症技术。

    ★延伸阅读

    出现中暑如何处理?

    日常生活中,出现中暑应如何处理?甄汉华表示,对中暑患者,应使其迅速脱离高热环境,进入阴凉处或空调房内,脱掉衣物,将身体摆成“大字形”,有条件的可使用能调节体温的电子冰毯、冰帽。此外,还可用盐水、冷水擦拭中暑者身体,尤其是腋下、大腿根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实现降温。中暑后要多饮水,尤其是电解质水,能补充钠、钾等无机盐。

    “一旦中暑,患者出现神志不清、昏迷等情况,要尽快送至有条件收治的医疗机构,由医护人员为其进行体温管理、液体复苏和器官支持。”甄汉华提醒,送医的同时要做好气道保护,使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同时禁止喂水,保证呼吸道通畅。另外,对热射病患者施救应把握“先降温后转运,护送途中持续降温”的原则。

    “对健康人群来说,重点在预防中暑;对已发生中暑人群来说,重点防止从轻症发展为重症。如果意识到自己疑似中暑,应采取休息、降温、饮水等措施静待症状减轻或消失。如采取上述措施后,症状未得到缓解,应立即就医。”甄汉华说。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