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江海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区长与政协委员面对面共商江海发展
鼓励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
江海区2023年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
嘉威科技智能家电工业园项目奠基
厚植科创沃土 培育创新尖兵
深入了解就业创业环境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8 月 7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海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行动计划
厚植科创沃土 培育创新尖兵

江海区全力打造人才洼地。图为高新区人才大厦。邱昱 摄

    □江门日报记者 陈婵

    创新,始终是江海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立足江门唯一国家高新区,江海区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创新驱动”行动计划,并列为区委“五大行动计划”之首,向着全国高新区“50强”发起冲刺,为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增添科技力量。

    创新协同 

    打造产学研用创新链

    今年以来,江海区围绕“两中心一基地”和安全应急产业园,积极推进供需创新协同,结合产学研用打造创新链,赋能高质量发展。

    7月初,2023智慧安全应急战略研讨会系列活动在江海区举行,国内院士专家、优秀企业家、行业精英共聚一堂,通过实地调研、大讲堂、研讨会等形式,以创新思维、超前眼光探索智慧安全应急建设新路径、新模式,共谋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之路。

    活动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及大湾区应急心理研究室、电磁辐射与探测技术实验室、大湾区气象灾害研究室、大湾区创新方法研究室集体揭牌;江海区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签订《应急管理高端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备忘录》,广东南粤集团有限公司、新兴际华集团等实力国企及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优巨先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广东南大机器人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分别与联合实验室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

    在科技赋能下,江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2022年底,江海区上榜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综合类)示范基地创建单位。今年上半年,江海区成功引进20个超亿元的安全应急产业项目,有力推动安全应急领域技术研发和成果加快转化,“五维一体”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格局迈入新阶段。

    除安全应急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落户江海区的“两中心一基地”也在加快发展。2022年,“两中心一基地”成功研发推广网格员单兵装备“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将全区人口、场所等信息纳入统一采集管理,助力网格员问题应答率提升70%,处理问题数量增加3倍,工作强度降低30%。

    在北京举行的2023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上,“两中心一基地”带来了自主研发生产的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实景三维空间采集相机、5G智能防控系统、社会治安事件智能识别与处理系统和穿戴式空调,充分展现了江海的科技实力。

    搭建平台 

    基本形成完整孵化链条

    继去年成功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近日,江门市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的“防废票打印机、防废票打印系统及其操作方法”又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企业能够不断研发新产品,离不开江海这片科技创新的沃土。”江门市得实计算机外部设备有限公司打印厂厂长黄兆宁表示。

    近年来,江海区聚焦“1+3+2”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搭建重大创新平台,初步建立了一批多类型、具有特色的省级以上孵化载体,助力企业产业升级。截至目前,全区已聚集各类孵化载体2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省级孵化器1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已基本形成完整孵化链条,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增添强大助力。

    为了给创业者搭建创业平台,江海区正大力推动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核心区、中国(江门)侨梦苑创新产业集聚区、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核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等六大国家级平台融合发展,加速集聚产业资源,建设一流创业环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江海区金瓯路聚集了高新火炬大厦、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高新创智城、产业加速园等大型高端人才载体和平台,形成了完整的科技服务链条,为企业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2020年至2022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从407家增长至672家,高新企业的存量和增量均位居全市榜首。”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海区高新企业规模能级也在持续提升,不断涌现出“创新标兵”“创新尖兵”。

    引育人才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动力

    驱车沿金瓯路一路前行,碧蓝天空之下,路面干净整洁,路旁大红灯笼高高挂,这是3年前张晋江第一次来到江海看到的场景。

    张晋江是一名海归博士,2020年10月,作为江门市二级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到江门市科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人生新征程,为企业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

    谈及这几年在江海工作的感受,张晋江说:“江海环境优美,经济基础好,是一块爱才厚才的宝地,为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让人才在这里可以施展才华。”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江海区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引育,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江海区“5+2”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引育紧缺适用人才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保障企业用工若干措施》《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推动科技创新办法》《加快集聚博士和博士后创新创业实施办法》《江门“侨梦苑”核心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计划在5年内投入1.5亿元,全力打造人才洼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智”动力。

    与此同时,江海区还加强博士引进和博士后建站的力度,成功推荐江门市安诺特炊具制造有限公司、励福(江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入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与此同时,江海区在湖南长沙、湖北武汉设立引才工作站,与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形成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帮助企业精准引进紧缺适用人才,推动产学研项目对接。今年暑假,来自湖南、湖北两地高校的40余名学子走进江海,深入企业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工厂,切实感受了科技与生产融合、高水准智能化的创新实践成果。

    今年以来,全区新增博士(后)10人、硕士6人、高层次人才51人、专业技术人才100人、技能人才442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