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保护生态环境和航运安全
讲好江门镇域发展故事
今年三伏天将“超长待机”40天
我市一调解案例上榜
试点建立产业技能生态链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 年 8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门市侨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实施方案》印发
试点建立产业技能生态链

    江门日报讯 (记者/朱磊磊 通讯员/江仁轩) 近日,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实施《江门市侨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试点建立以产业岗位标准为引领、以院校学生和教学资源为基础、以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为纽带的“产教评”融合发展的产业技能生态链,筑牢产业技能根基,打造一支能担当江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

    推广“校企双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据了解,《方案》围绕“制造业当家”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结合江门八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和15条重点产业链需求而制定。

    《方案》提出,要建立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统一招生平台,同批次并行招生,深入推进“普职融通”。培养一批复合型师资队伍,实施师资“强技”行动。推广“校企双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方式共同培养企业学徒,计划到“十四五”末,全市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和现代学徒制培训分别达到4500人次、1500人次以上。

    同时,《方案》提出要对接江门市15条重点产业链和重点企业,发动申报广东省“产教评”产业技能生态链链主培育单位,充分发挥江门侨都资源优势,加强与省内外职业院校、港澳品牌机构合作,引入港澳和国际项目培训技术标准。实施“技培生”用培融合计划,支持产业技能生态链企业面向学校和社会招聘应届或往届毕业生作为“技培生”。推动实施技工教育“强基培优”,推动江门市技师学院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台山市技工学校创建全省示范性技工学校,力争年内申报高级技工学校。推动江门市技师学院、新会技师学院、台山市技工学校(广东厨艺技工学校)新校区建设,其中,江门市技师学院荷塘新校区一期工程年内投入使用。

    培育产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

    《方案》提出,将聚焦培养模式创新,培育产业急需紧缺技能人才。

    创新育才方式以解产业用人之“急”。支持产业技能生态链企业择优招聘职业(技工)院校、高等院校毕业生,建立学生学徒制关系,储备学生学徒制技能人才;结合江门重点产业布局,优化职业(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双师联合培养预备技师和技师。

    创新评价标准以缓产业用人之“紧”。支持产业技能生态链企业结合实际所需,开展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适应性、灵活性开发,发布符合产业需求的职业技能标准;支持链主单位发挥企业技术优势自主开发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符合生产实际的评价标准体系。

    创新培养项目以补产业用人所“缺”。持续推行“园区技校”项目,通过实施“产业园区技能培训服务巡回行动计划”,全面推广产业技能提升培训积分制,每年服务企业不少于100家,提升产业技术工人职业技能不少于5万人次,建设产业全生命周期技能提升服务体系。深化技工教育“国际化+”合作,支持职业(技工)院校加强与境外知名院校(机构)国际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紧缺高技能人才。

    在畅通产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方面,《方案》提出将聚焦评价机制改革,推动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赋能”,培育产业所需技能人才。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突破5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超16万人,占比达31.6%。未来,江门将继续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力度,推进特级技师评审,构建“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深化江门、澳门两地技能人才评价合作,探索开展技能等级认定“一试双证”。开展特色品牌职业技能竞赛,擦亮“敬业江门”技能竞赛品牌。今年,江门市代表团参加广东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以1金、7银、5铜和14个优胜奖的成绩,位列全省金牌榜和总奖牌榜第7位,获得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国赛入场券。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