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侨都·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简”中藏“精” “淡”中有“味”
菜篮子价格一周动态分析
守望相助 “大爱”护航
无业委会小区选聘物业公司居委会代签服务合同有效吗?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8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76岁竹编老人李运欣:
“简”中藏“精” “淡”中有“味”

李运欣认真介绍他亲手制作的竹编制品。

    李运欣曾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10多年前,因儿女在江门安家,这位庄稼汉也跟着从阳江来到江门生活。由于实在闲不住,他开始编织竹制品售卖,一干就是10年。10年来,他不但赚到一份小小的收入,还找到了不使自己晚年寂寞的精神寄托。

    文/图 记者/张茂盛

    实习生/陈俊羽 李金刚

    坚守竹编 “简”中藏“精”

    竹编,是曾经遍布南方各省份的民间工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使用价值很高,而且颇具艺术价值。

    李运欣说,竹编制品过去在农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和广泛的作用,从筛米筛豆、晾晒农产品,到盛放东西、捕鱼捉虾,总少不了它。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替代品的出现,传统竹编制品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存在感大不如前。“现在许多孩子都不认识它们,叫不上名字,也猜不出用途。”说起竹编制品的没落,李运欣有些失落,但他认为这几年情况似乎又好了一些,不少城里人还是喜欢用它们。就拿他的顾客来说,中药铺老板、茶叶店老板不时要到他这里买些回去晒药材、装茶叶,甚至有前来购买的年轻人表示是要买来挂在墙上作为装饰。

    李运欣并不是职业编筐人,他说自己的本领都是在农村时从手艺人那里看来的。但很显然,经过长期练习,如今他的技术已十分娴熟,编织的成品看上去十分精致,细铜线捆扎均匀,竹条刚劲有韧性,厚薄紧密皆分明。

    应记者邀请,李运欣现场露了两手。只见他右手持刀,左手持竹,动作张弛有度,几个回合下来,薄薄的竹条便从他起茧的双手之间渐次滑落在地。李运欣说,现在使用的刀已陪伴他整整10年,是最得心应手的“好伙计”,即使韧性再强的竹枝也能稳稳拿捏。

    老年生活 “淡”中有“味”

    “我家就住在河对岸那边。”李运欣用手比划着,讲起他削竹编筐的故事。

    李运欣的老家在阳江,来到江门是因为十多年前儿女们都搬到蓬江区杜阮镇贯溪一带居住。做了半辈子庄稼人的李运欣初到江门时没有任何工作,于是便在贯溪市场卖菜,后为接送孙子上下学,只得作罢。渐渐地,他开始感到无聊,“没事干,心慌”。

    2013年,李运欣拿出自己“看来”的本领,想着做点竹编制品到贯溪市场售卖。家人很支持他的想法,儿媳妇的娘家那边山上种有大量的竹子,为他提供了原材料。

    就这样,李运欣开始了自己长达10年的编竹生活。“不少街坊邻居知道后,主动请我帮忙做一些,还会夸我做得好。”说起自己的产品得到认可,李运欣脸上露出腼腆的微笑。

    家中儿女事业有成,其实李运欣并不为生计发愁,但是这10年来,他每天都不会闲着。本可以在家安享天伦之乐,为什么要做这些辛苦活?这个疑问李运欣本人也答不上来。他只是说:“在家里面闲着也是闲着,出来手上有活干着,还有人陪我聊天。”

    当被问到做这些能赚多少钱时,李运欣掰起手指算账:“一根竹子大概5元,编1个小筛子大概要用5根,制作中有一些损耗,编好后一般单价是34元。整个算下来,卖出1个小筛子也够我买些水果了。”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