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侨都·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死神之手”终于松开了她的衣角
我市3家托育机构入选全省首批示范性托育机构
提高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服务能力
秋季养生宜顺应天时早睡早起
鱼骨卡喉,这些“土方法”要不得!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8 月 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天“立秋”但未“入秋”,医生建议——
秋季养生宜顺应天时早睡早起

    8月8日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后,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向阴盛转折,但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故有“秋老虎”之称。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治未病科中医师林汉瑜表示,立秋后,养生宜顺应天时早睡早起,运动避免大汗淋漓,可选择太极等运动。秋易悲,应保持心情愉悦,多想想美好的事情。秋季瓜果偏多,防止过食伤胃肠。同时,仍需防暑热及贪凉气、贪凉饮等,注意预防湿疹、中暑、中风、感冒、咳嗽、胃痛、泄泻等疾病。

    祛暑养阴 调理脾胃

    据了解,立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薏米、粳米、蜂蜜、雪梨、柚子、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林汉瑜建议,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由于天气依旧炎热,市民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

    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比较高,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往往很虚,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林汉瑜特别提醒脾虚的市民,由于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建议秋天不妨适度吃点芡实、山药等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特别老年人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黄瓜等要少吃。

    养阴补虚 谨防秋悲

    秋天正是养阴补虚的好时节,但是秋补可不等于乱补,只有了解自己的体质才好对症进补。林汉瑜介绍,呼吸浅短、声音低微、神倦懒言、动则汗出、食欲减少的市民应属于气虚体质,可用五指毛桃、黄芪、党参、西洋参煮水喝,或者煮粥喝。如果面色苍白、口唇淡白、夜热盗汗、肌肤枯涩的市民则属于血虚体质,可以用当归、红枣、何首乌、桑椹做粥,在炖鸡汤、炖肉时也可以加点。如果颧面潮红、口燥咽干、盗汗、尿少而赤、大便秘结的市民属于阴虚的体质,可以用麦冬、山药、百合、银耳等,熬粥的时候可以放几味。

    人们在夏季酷热大汗之后,常损耗过多,会出现体内营养及水分不足。进入秋季后,天气渐凉,气候干燥,因此极易出现秋燥。特别是老年人对秋天气候的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重视预防。据了解,秋季防燥要以养阴清燥、润肺生津为基本原则。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

    暑热汗多、耗气伤阴,很多人出现多汗、心悸、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等症状。林汉瑜给大家推荐一款酸酸甜甜的健脾益气生津茶:太子参10克、麦冬15克、石斛10、五味子4克、炒山楂10、蜜枣5个、陈皮三分之一个,放入养生壶,煲30分钟,最后放10克枸杞,即可饮用。

    (梁爽 林汉瑜)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