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侨都·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江门市菜篮子报价
城市树木“理发师”上线
近五年帮扶患病职工659人次
助力湾区调解行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家政服务行业提质扩容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 年 8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建立“五位一体”新型家政综合平台
推动家政服务行业提质扩容

    □江门日报记者/朱磊磊

    通讯员/江仁轩

    近年来,我市家政服务业快速发展,在保障民生、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方面作用日益凸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家政服务业也亟待转型升级,以适应消费者对家政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近日,记者从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市人社局”)了解到,我市已建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新型家政综合平台,全面推动家庭服务行业提质扩容和高质量发展。

    构建“南粤家政”发展体系

    当前,我市正在实施“南粤家政”工程提质扩容战略,“政、产、学、研、用”总体布局已初具规模。

    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南粤家政(江门)产业园和南粤家政(江门)产业研修院(简称“家政研修院”),构建起以南粤家政(江门)产业园和家政研修院为枢纽,各县(市、区)分基地、基层服务站、培训联盟、家政行业协会、家政企业等为落脚点的“南粤家政”发展体系。

    “家政研修院是市人社局打造的现代新型家政综合研修平台,是江门市推动‘南粤家政’工程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家政研修院设有“研发+培训+体验”3个中心,以研发现代化新型家政服务为目标,建立产教联盟、聚合行业资源、塑造行业标杆,打造江门市新型家政综合平台以及“邑管家”家政品牌主阵地。

    此外,我市积极引入第三方市场资源,与全市首家省级家政服务诚信示范企业合作运营家政研修院,致力于打造“创业孵化+标准研发+培训考证+就业帮扶+家政服务”全生命周期闭环。

    自运营以来,家政研修院已与8家市级家政服务龙头企业达成合作,共同制定家庭服务地方标准,规范家庭服务行业发展;为家政企业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家庭服务人员提供职业上升通道,强化行业培训,提高市场认同度;组织行业协会开展“万家灯火”系列活动,推动家政服务进小区、进企业、进机关;引导家政企业错位发展、合作共赢。

    共建校企培训联盟

    “我从事月嫂工作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参加整理收纳培训班,有很多知识是我之前没有学过的,而且是免费培训。”月嫂赵阿姨参加了家政研修院的整理收纳公益培训课后表示收获颇丰。

    一技傍身好就业。家政研修院深挖市场需求,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对标“菲佣”“日本介护”等国际(境外)家庭服务标准,研发基于新型家庭服务的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已初步研发出陪诊服务、整理收纳服务、家庭膳食制作服务、家庭宠物服务等新型家庭服务产品和课程。

    此外,家政研修院与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江门市技师学院、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会技师学院等4所院校合作,共建校企培训联盟,组建教学水平高、科研力量强、社会服务质量好的家政教研团队。

    “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借助院校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开展人才进修和深造;另一方面,院校可以依托企业开展校外实习、实践,培育切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出“邑管家”小程序

    “我平时工作比较忙,家里老人有时生病想去医院也没人陪,所以常会在‘邑管家’上请陪诊助理帮忙,有人看着老人我们也放心。”蓬江区的阿华是“邑管家”家政平台的忠实用户,他认为,购买家政服务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据了解,家政研修院以“邑管家”新型家庭服务品牌为桥梁,汇聚优秀家政企业,搭建具有侨乡特色的标准化家庭生活服务新业态平台,并在今年3月推出了“邑管家”小程序。

    家政研修院运营总监胡璀介绍,“邑管家”作为新型家庭生活服务平台,其核心在于提供精细化服务,以满足不同家庭成员的多方位需求,并以市场服务需求为导向,搭建课程和评定体系,培养综合型服务人才。

    搭载互联网技术的“邑管家”,使得家政服务效能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高校、企业、行业协会通过“互联网+”实现人才培养、职业培训和实训教学的互动,在就业服务、创业创新、用户需求、用户评价等方面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共享。同时,上门代厨、陪诊助理等家政新业态形式,也将吸引更多年轻人利用业余时间参与到行业当中,丰富新型家庭服务供给。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