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侨都·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巧用方法为教学提质增效
借题发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利用“快乐读书吧”栏目
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质量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口语交际课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8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题发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文章题目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那么课文题目就可以说是课文的“窗户”“眼睛”。抓住课文题目开展教学,发挥这双“眼睛”的“传神”作用,就可以使学生更正确地理解作者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用心,真正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提高阅读效率,也有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蓬江区荷塘镇良山小学 余燕春

    借题巧“疑” 导入新课

    想要上好语文课,新课导入至关重要。好的新课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于阅读课文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以课文题目作为切入点就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导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快速抓住课文题目中的“题眼”,以提纲挈领、统领全篇。例如在教授《山中访友》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明确重点关键词“访友”,提出“作者为什么要到山中访友?”等问题,从而十分自然地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有利于帮助他们直接抓住这篇课文的重点。

    借题巧“解” 把握重点

    一些课文的题目会暗示文章重点,或者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分析课文题目可以理清层次,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文章重点。例如在教授《草原》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找出叙述草原景色的段落,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些段落只占了全文的一半。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余下的段落还写了什么内容,在学生指出课文还写了草原浓厚的风土人情后,教师要向学生点明“草原”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让学生明白到这篇文章重点是引导读者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的壮丽与当地风土人情的美好。

    借题巧“读” 归纳中心

    对课文题目进行反复朗读和感悟,从多个角度对题目进行审视,同样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揣摩文章表达内涵的好方法。

    在教授《晏子使楚》一文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解读课文题目,在明确课文是讲了晏子出使楚国一事后,再让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方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也可以根据题目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到别的国家访问,一般会受到怎样的待遇”。对比文中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内容,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明白“侮辱别人的人到头来必然受辱于人”这个中心思想。

    借题巧“问” 训练思维

    题目是展示文章内容的“窗口”,是作者或编者根据文章中心和主要内容深思熟虑而得出的结晶。引导学生针对课文题目提出问题,既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能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一般来讲,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提问:题目有何含义和起到什么作用?能否另外拟一个标题?这个标题有什么特点?

    例如,在教授《童年的发现》一课时,学生可能会在读课文题目的过程中提出这些问题:“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的?”“谁发现的?”“从哪里发现的?”学生提问后,教师就可以开始引导学生梳理并归纳以上问题,在教育学生不要重复提问的同时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随后以剩余问题为主线展开课堂教学。根据课文题目提出质疑,其实就是进行了一次甄别、归类、选择的思维训练,并让学生抓住了课文内容的其中一部分线索,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借题巧“琢” 升华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吟诵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反复诵读、琢磨课文题目,能逐层剥开语言的外衣,深入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授《生命 生命》一课时,教师可以用不同的语气来朗读课文题目:首先用平淡的陈述语气来读,让学生明白这样表现不出作者对生命的尊重;接着用疑问语气来读,体现出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最后用感叹语气来读,向学生准确地表现作者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精神内核。随后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反复吟诵,比较不同语气之间的差别,以此明确课文的基调,更好地开展学习指导。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