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理论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深化与港澳合作
加快推动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
“珠中江”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势在必行切实可行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释放发展动能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8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珠中江”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势在必行切实可行

    我们可通过联合开展社会实践研修、集体备课、教学展示、教学竞赛等协同模式,努力探索“珠中江”高校思政课相互支持、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协同机制,推动区域内高校思政课建设成果交流常态化、机制化,形成区域内高校思政课教学合力,促进区域内高校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工作和思政课教学,对思政工作和思政课教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这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

    思政课建设和改革创新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边边角角的问题,需要统筹兼顾、合力推进。加强“珠中江”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就是通过珠海、中山、江门三个区域协同和创新的方式,提升区域内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抓手。

    势在必行

    开展“珠中江”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促进区域内高校思政课协同发展。当前“珠中江”区域内高校在发展机会、资源配置上还存在较大的区域和校际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内高校思政课的协调发展;各高校思政课教学资源整合不足,也造成了资源的重复建设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加强区域协同创新,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区域内高校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共进、共生共长,产生协同和增值效应,提高区域内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整体水平。我们可通过联合开展社会实践研修、集体备课、教学展示、教学竞赛等协同模式,努力探索“珠中江”高校思政课相互支持、合作共建、资源共享的协同机制,推动区域内高校思政课建设成果交流常态化、机制化,形成区域内高校思政课教学合力,促进区域内高校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其二,推动区域内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当前“珠中江”高校思政课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不少共性的问题,如教学理念有待转变、教学模式有待转换、教学方法有待创新等。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体制机制等。思政课改革创新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合力推进。建设“珠中江”思政课区域协同中心的目的,就是为了集中区域内高校的智慧与力量,协同推进本区域内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力度,深入挖掘区域资源优势,充分凸显侨乡文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着力打造思政课教学的“珠中江”品牌。

    切实可行

    “珠中江”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既有极大的必要性,又有较大的可能性。

    其一,地域毗邻。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地域相邻,交通便利,来往方便,为本区域内高校之间的协同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二,文化相近。珠海、中山、江门三市同属岭南地区,都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著名的侨乡,广府文化和侨乡文化是区域内高校共通共享的文化资源。文化的相近性,降低了区域内高校合作的成本,减少了区域内高校合作的分歧,增强了行动的一致性。

    其三,资源丰富。珠中江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本区域内高校思政课协同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第一,历史文化资源。“珠中江”地区人杰地灵,有着极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珠海市的苏兆征故居陈列馆、杨匏安事迹陈列馆,以及江门市的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旧址等。所有这些文化资源,都为本区域高校思政课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第二,经济资源。“珠中江”三市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三市都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本区域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第三,境外资源。“珠中江”三地毗邻港澳地区,与港澳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三地高校与港澳高校的交流合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其四,基础扎实。本区域内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具有一定的区域比较优势,初步具备了协同创新的必要基础。第一,拥有一批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本区域拥有一支由广东省思政课教指委、省市级优秀教师、政府智库、专家学者,以及大批博士硕士毕业生组成的师资队伍,师资水平相对较高。第二,产出了一批较高水准的教学、科研成果。近年来,本区域内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国家、省市级思政课教学比赛中屡屡获奖,获批了一批国家级、省市级教研、科研项目,发表了一批教学和科研论文,出版了一批教学和科研专著。第三,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色。近年来,区域内高校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如五邑大学“四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广东科技职业学院的“11336”教学模式、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分校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五,前景可期。展望未来,本区域内思政课协同创新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三市党政领导及高校领导对思政课教学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随着高学历、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随着本区域高校思政课协同创新力度和深度的不断加强,本区域高校必将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和科研成果,更充分彰显本区域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特色和优势,更有效提升本区域高校思政课教学和科研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郑兴刚,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五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