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理论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深化与港澳合作
加快推动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建设
“珠中江”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势在必行切实可行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释放发展动能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 年 8 月 2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释放发展动能

    在培育本土企业的同时,把“链式思维”融入招商全过程,紧扣重点打造的产业链,聚焦主导产业及其细分领域,梳理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清单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库,绘制产业链图谱、企业分布图谱、核心技术图谱、市场分布图谱,瞄准国内外“链主”“群主”“头部企业”进行精准招商,招引一批能够突破产业链上断点、难点、堵点的“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努力把长板锻得更长,把优势打造得更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广东将全面提升当家企业优势,建立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打造“链主”企业引领、单项冠军攻坚、专精特新企业筑基的世界一流企业群。江门要进一步提升江门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激发专精特新企业活力,释放发展动能。

    专精特新企业以“专”为本、以“精”为要、以“特”为技、以“新”为魂。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需要结合我市实际,从加强主体培育、强化平台支撑、加大科技赋能、保障要素供给、优化营商环境等不同维度系统谋划、多措并举、集成推进。

    进一步加强梯队建设

    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壮实力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旨在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要加强梯队建设,强化外引内培,壮大企业主体,厚植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土壤。

    一是构建梯度培育体系。工信部印发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优质中小企业由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个层次组成。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是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要对照《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摸排我市在产品、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创新能力强、专注细分市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针对本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制定分层分类的专项扶持政策,提升梯度培育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精准化水平。

    二是加强本地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对标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建立一整套专精特新企业的发现、培育、认定、扶持、监测工作体系,广泛遴选优质制造业中小企业入库培育,动态监控入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积极打造梯度培育格局。对不在国家评选目录范围内,但具有专精特新品质的中小企业,按照应进尽进、有进有出、动态管理的原则,纳入我市培育库,在研发能力提升、技术改造、信息化建设、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申报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和服务,评选其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充分激发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积极性。通过梯度培育,推动企业向省级、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迈进,增强争当细分行业全国、全球领导者的信心与决心,用心培育壮大高品质企业大军,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大外地专精特新企业招引。我市现有的专精特新企业既有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也有近年来招引进来发展成功的企业。在培育本土企业的同时,把“链式思维”融入招商全过程,紧扣重点打造的产业链,聚焦主导产业及其细分领域,梳理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清单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库,绘制产业链图谱、企业分布图谱、核心技术图谱、市场分布图谱,瞄准国内外“链主”“群主”“头部企业”进行精准招商,招引一批能够突破产业链上断点、难点、堵点的“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努力把长板锻得更长,把优势打造得更优。

    进一步强化平台支撑

    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添助力

    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需要一批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守和定力,沉下心来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生火做饭”能力,促进中小企业茁壮成长。

    一是加快推进孵化体系建设。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为企业提供“创业苗圃、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龙头企业”全程系列服务。建设包括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苗圃基地、孵化器基地、加速器基地、大企业基地、公共服务基地在内的一体化全产业链条的企业孵化体系。可借鉴先进地区产业集群的做法,为园区内企业申请创业苗圃补贴、孵化企业房租补贴、企业退税奖励、知识产权补贴、品牌建设奖励等;帮助企业就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小巨人”培育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等申请资质认证。

    二是放大现有平台优势。抓好公共服务平台更新升级,通过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集聚服务资源,不断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信息咨询、技术支持、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产品。建设线上和线下公共服务超市,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上市辅导、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知识产权应用、上云用云及工业设计等“一对一”服务,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在创新研发、技术检测、产品试验等方面的问题。定期邀请成功企业家、投融资专家以及创新创业导师作为师资队伍主要成员,与创新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服务和培育创新创业企业家和创业者,解决企业在现实运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全方位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三是积极搭建新型平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用联合体等创新平台,争取更多科研创新平台、创新成果转化平台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在我市落户。探索建设创新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研发中试孵化中心,引导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引导和推动龙头企业、高校院所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提供更多细分领域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专业化服务。

    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

    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强动力

    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较低,突出科技创新是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应有之义。

    一是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推进科技创新,企业是主体,企业家是核心和关键。引导企业家涵养专精特新情怀,坚守实业、深耕主业,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充分发挥张謇企业家学院作用,分产业链组织开展专精特新专题培训,引导企业家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及时把握全球创新、科技发展态势与市场动态,开拓创新视野,找准企业发展战略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不断提高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常态化的企业技术创新对话、咨询制度,吸收更多企业家参与科技创新政策、规划、计划、标准制定和立项评估等工作,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二是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打造大中小企业创新链,充分发挥大型龙头企业在研发、创新、管理、市场、供应链、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大企业配套需求,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开展集成研究、协同攻关,推动大企业帮助配套中小企业改进提升工艺流程、质量管理等水平。支持大型企业创新裂变、分拆孵化科技含量高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细分领域的“小巨人”企业。延伸大中小企业供应链,推动工业电商举办工业品在线交易活动,完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利益共享机制,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深化拓展供应链合作。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围绕产业发展重点和企业需求,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和团队,同时重视培养使用本地人才,打造多层次产业人才队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强对人才引进、培养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建立紧缺人才清单,探索特色引才育才项目,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解决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精尖缺”的后顾之忧。加大专业化人才培养,树立专业、就业、产业“三业”融合发展理念,在高等院校开设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涉及前沿技术与“卡脖子”技术的专业和课程,支持大中型企业、职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建设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先进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

    进一步做好要素保障

    为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增活力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离不开要素保障,生产要素保障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企业能否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强政策供给、金融支撑,保障土地、能耗、排放需求,为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增添活力。

    一是提升惠企政策精度。高质量落细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送政策进园区、进企业,确保每一项政策都落地见效、每一家中小企业应享尽享。同时,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出台阶段性、针对性强的减税降费等政策,稳定企业发展预期和信心。出台政策要充分了解企业诉求,听取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家、专家意见,力求“对症下药”,注重政策设计、发布、落实与反馈的全链条闭环。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统筹好产业政策供给机制,提升产业政策与区域、财税、金融、土地、知识产权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性和耦合性,打好政策“组合拳”,完善政策供给机制。建立政策评估考核机制,开展政策服务“回头看”,加强各项政策实施成效的督查,尽快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二是加大金融支撑强度。开展专精特新企业银企对接专项行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开发“专精特新保”,以保本微利为原则,实施“见贷即保”,降低担保费率。大力探索知识产权融资,促进中小企业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硬核资产”。加大优质企业上市支持力度,为有上市或挂牌意向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流程咨询服务,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三是扩大要素保障宽度。切实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供给。土地方面,创新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推行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工业用地供地方式。资金方面,善于打破传统认识,加大资金投入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能耗方面,及时掌握专精特新企业用电、用煤、用气、用热实际,积极争取、统筹管理、合理调配,想方设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丁丹,市委政研室)

3上一篇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