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记者/凌雪敏
通讯员/李小红
“不为结案,只为心安。父母虽心有千千结,但孩子更要护周全。到底是家和才能万事兴啊,且行且珍惜!”开学前一天晚上,蓬江法院家事法官陈华在调解好一起抚养权纠纷案后,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了短短数行字,很快就收获了一批点赞。
该案中,如何平衡孩子们的学业、情感需求和父母爱子心切的心情,是调解的关键点。
母亲三年难见女儿
2015年,男方阿江与女方阿凤在湛江登记结婚,并育有一对儿女。2019年,双方因感情破裂协议离婚,约定儿子归父亲抚养,女儿随母亲生活。离婚协议签订后,眼看年关将至,阿凤打算回到老家清远过年,但担心女儿年龄太小难以适应粤北地区的寒冬气候,经协商,阿江同意春节期间先由自己代为照顾女儿。
可谁也没想到,这次短暂的离别却让母女再次相聚变得异常艰难。过完年后,阿江执意要将女儿留在身边。在此后三年间,阿江、阿凤的矛盾再次升级,导致母女三年来的见面时间仅有短短10多分钟。公安、妇联等部门多次介入调解,亦未能彻底解决问题。为夺回女儿的抚养权,阿凤将阿江诉至蓬江法院。
“我为孩子准备了很多礼物,千里迢迢从清远跑到湛江,阿江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相见,现在他带着孩子来到江门定居,我连孩子住在哪里都不知道……”庭审现场,阿凤提及伤心往事,不由啜泣起来。
“那是你自己的问题,当初是你自己没有来接小孩的,现在小孩想和我一起生活!”阿江辩称自己没有从中阻挠。
双方各自坚持,互不退让。“兄妹俩共同生活多年,感情深厚,一旦分开,可能又是一场伤害。”作为同是育有一对儿女的母亲,承办法官陈华内心泛起了“如我在诉”的波澜。在努力寻求案件处理最佳方案的同时,办案团队也希望以此为契机打开双方多年心结,让阿江和阿凤共同参与到子女成长的过程中来,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将心比心促成和解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为人父母的共同期待。”陈华认为,阿江已经在江门为女儿报读了小学,如果由阿凤将女儿带回清远生活,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可能会给孩子心理的适应带来较大难度,而且今年小学报读时间已过,适龄儿童贸然迁到外地极有可能面临短期内无学可上的困境。
“兄妹俩的感情深厚,让他们分开我于心不忍!”“可是我一年到头见不着孩子,也是心急如焚啊!”在调解现场,阿江、阿凤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在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后,办案团队紧紧抓住双方共识,以保障女方探视权为突破口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并提议上学期间主要由阿江负责照顾孩子,阿江应积极配合阿凤在孩子上学期间的周末闲暇通过实地探访、远程视频等多种途径行使探视权,待到寒暑假时则可由阿凤把孩子接到老家。
“以后我们一定好好配合,一起尽好做父母的责任!”听完办案团队的提议,阿江赞成道。一旁的阿凤拭去眼角的泪花,也点了点头。直至深夜,在办案团队的耐心调解下,双方终于在法庭签下了调解协议。
眼见纠纷解决了,心结解开了,孩子们也可以安心快乐成长了。陈华拿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调解协议,缓缓舒了一口气,有感而发打开朋友圈,写下了开头的一段话。
近年来,蓬江法院积极践行以“和”为主题的家事审判理念,推出“1+3”家事协理员机制,逐步形成“司法引领、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家事审判新格局。今年以来,家事纠纷诉前化解134件,调解成功率为36.51%,诉源治理取得实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