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师是一份光荣的职业,教师之路,可谓任重道远。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而每一位教师就如同星星之火,他们的成长,将成为助力新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一直以来,新会区关心支持教师成长,以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为主要抓手,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探索创新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本领,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争做“四有”好老师。
目前,新会区已制定并大力实施《新会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是主要工作目标之一。按照规划,一方面,新会区持续建强教师发展中心,坚持“重教、提科、深研、强训”原则,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基础教育(县、区)教研基地”的作用,从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建设、综合课程改革实验、校本教研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基础教育实践研究,全方位健全教师成长体系机制,有效提升全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人才引育强师工程,通过“引人才、引团队、引理念”,打造“在编骨干教师+特聘拔尖人才”创新型师资团队,同时实施“名师培育”计划,实现全员素质提升。
“我们要按照教师队伍总数10%的比例培养骨干教师,平均每年培养骨干教师、校长、班主任不少于100名。”新会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何勇涛介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会区逐步形成了“导师制”“名师制”“进阶制”等名师培育方式方法,其中,“一对一”“名师带徒”方式被广泛应用,各校结合实际情况,加大新进教师培养力度,带动新教师向名师方向成长,积极打造青年教师成长平台,聚力打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通道。
师徒结对,是新会区教育系统坚持多年的优良传统,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有效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得到更好的锻炼,实现全面发展。师父是榜样的力量,徒弟是朝气蓬勃的创新之力,教学相长,彼此成就。这一次,就让我们走近这些优秀的师徒,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探索教师成长的密码。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任晓盈
新会圭峰小学李焕珠、李文君师徒:
薪火相传在讲台上发光发热
9月11日下午,新会圭峰小学学术报告厅内显得尤为热闹,圭峰小学教师节庆祝活动在这里开展,李焕珠、李文君两位老师都获得了相关奖项,“双李组合”打出了名堂,她们捧着鲜花,笑得很开心。一纸证书,是对她们努力的嘉奖,这份嘉奖,还有别样的意义,这是对师徒结对成果的充分肯定。
2021年,作为应届毕业生的李文君来到圭峰小学这个大家庭,那时的她人生地不熟,对于未来,更多的是茫然和惶恐。那一年,圭峰小学依旧坚持优良传统,举办了结对仪式,李文君也迎来了她的师父——学校优秀骨干教师、语文科组组长李焕珠。对于李文君来说,师徒结对犹如一颗定心丸,激起了她奋进的决心。
“刚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站在讲台上,我是有点胆怯的,我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不受学生欢迎。”回忆起旧时光,李文君坦言,她是幸运的,遇到了经验丰富的李焕珠老师。“刚刚结对,师父像看穿了我的心思。我还记得,那天放学,她专门找到我,与我聊了很久。她跟我说,不用着急,可以稍微放慢脚步,稳稳地走。她建议我先随堂听课,她讲一堂课,我就去旁听,观察她是怎么备课的、怎么把控课堂节奏的,然后她再带着我进一步备好了课,我再去上课。”李文君告诉记者。这样一套流程下来,李文君对教材更熟悉了,对课堂环境、课堂效果也心里有底,更有上好一堂课的信心了。
“对于新教师而言,尽快熟悉教学流程、适应学校教学模式是最重要的。特别那时文君是第一次接触小学阶段的课程,我觉得模仿是最快的适应途径,所以就提出了随堂学习的方法。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不错的法子,文君慢慢也放得开了,还会举一反三,结合学生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李焕珠笑着说。
如今,在李焕珠的引领下,李文君已经站稳了讲台,对于班主任、语文教学等工作也更加得心应手了,可以独当一面,代表学校参加区级教学竞赛斩获佳绩。说起来,两人是师徒,也更像是朋友,除了工作上的交流分享,两人还经常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其实我本身也是学校师徒结对传统的受益者,我也是这么一路成长起来的,现在到我带徒弟了,也是想要倾囊相授。年轻老师的到来,为学校带来了活力,他们的创新点子也值得我们学习,希望他们保持活力,更好地成长起来,出师后可以再帮助其他新老师成长。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薪火相传下,我们一起在讲台上发光发热,为学生授业解惑,成为一名幸福的人民教师。”李焕珠由衷地希望。
新会区会城创新初中梁映晖、郭艳敏师徒:
志同道合的双向成长
在新会区会城创新初中,有很多明星课堂,老师们都有鲜明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梁映晖、郭艳敏这对师徒的英语课,就是学校的示范性课堂之一,趣味满分的课堂更注重学生们对于英语知识的应用,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们自信飞扬的样子让人感受到蓬勃活力。
“我与师父的结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我们的教学理念非常一致,都坚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力。而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是激发学生们的潜力。我们相信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还包括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成为有能力、有同情心和有目标的个体,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郭艳敏告诉记者。志同道合,让梁映晖、郭艳敏成功师徒结对,也促进了她们双向成长。
郭艳敏是一位新教师,刚开始,她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并不熟悉,在课堂管理、备课授课、时间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困惑,担心自己空有一腔热情,担不起为人师表的重任。“我非常感谢师徒结对这样一个方式,师父梁老师很懂我,会耐心引导我。从梁老师身上,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课堂、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需求。她还分享了很多教学技巧,就像如何设计有趣和有效的课程等,让我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重要的是,她教导我如何在困难时刻保持耐心和冷静,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这对我非常有帮助。”郭艳敏说。
而梁映晖作为学校英语科组长,教学经验丰富,在教导年轻教师的同时,也从年轻教师身上感受到创新的力量,也让她明白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年轻教师为教育教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也让我对教学研究有了新看法新方向。就像课堂设计上,艳敏会结合时下流行的多媒体形式,设置‘红包雨’奖励环节,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们的眼球,深受大家喜爱,这样的创新形式非常好,我要向她学习。”
梁映晖和郭艳敏日常的相处,更像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她们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和信任,会定期坐下来谈论教育问题、课堂管理策略以及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这种开放和诚实的对话,让她们的联系更加紧密。近期,她们就一起策划了一堂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课程,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能够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英语技能,这也成为学校的明星示范课。她们分享着成功的喜悦,也相互鼓励,表示要继续努力,齐心协力打造更多优质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新会华侨实验小学李晓霞、宋林峰师徒:
坚持不懈朝着目标奋进
“一年级的小朋友专注力不一定有那么好,你要更加有耐心,教数数这个环节,不必急于求成,在课堂上多重复,帮助孩子形成记忆,也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去认识每个数字。孩子可以参与进课堂,去听你讲课,你就成功了一半了……”
9月11日,新会华侨实验小学举办了简单而隆重的师徒结对仪式,16名新进教师均与骨干教师结对。活动刚结束,徒弟宋林峰就拿着教材敲响了师傅李晓霞办公室的门,提出了自己心中关于教学的疑惑。而作为学校教导处副主任的李晓霞认真倾听,适时提出建议,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宋林峰而言是很好的借鉴。通过师父的点拨,宋林峰觉得自己对于课堂设计更有把握了。
“师父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我影响深远,她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探索和实践,这种教学方式让我明白了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在她的身上,我学到了坚持和努力克服困难的重要性,她总是鼓励我追求卓越,不轻言放弃。其实从8月份刚到学校报到以来,师父就非常关心我,不仅是指导我工作的开展,在生活上也帮助不少,我能够这么快适应新环境,还成功主持了学校新生培训、家长会等活动,师父功不可没。”宋林峰笑着说。
刚毕业的宋林峰阳光开朗、朝气蓬勃,年轻的气质让他很快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但他也有烦恼,每当管理课堂纪律的时候,总会欠缺威严,有些学生不怎么听,甚至不当回事。“还好有师父在,她是一位经验丰富、具有专业知识的导师,她以身作则,让我学到实用的教学技巧,让我知道,我应该坚持言传身教,去更好地引导我的学生。开学的第一周,我在师父的建议下,结合学校的安排,没有急着讲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让他们懂得何为规范,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在家校合力下,我们班级纪律上轨道了,我也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了。”宋林峰说。
李晓霞对于徒弟的表现赞誉有加,并坦言:“可以成为新老师的师父是我的荣幸,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这个真诚合作、共同进步的平台,我会把我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阅历分享给这帮有活力、有勇气、有锐气的年轻教师,相信他们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风格会是华实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同时,我将以身作则,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以生为本、以德为本。希望我当他们的表率,他们当学生的表率,共同努力,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我们一起坚持不懈朝着目标奋进,相信他们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大泽镇大泽初级中学谭瑞芳、李天乐师徒:
相互学习让语文教学焕发新光彩
“师徒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我帮助天乐提升教学能力,快速适应中学语文教育环境,天乐带给我们语文科组很多活力,我也从他身上学到很多。”大泽镇大泽初级中学老师谭瑞芳说。
2022年2月,李天乐成为大泽镇大泽初级中学语文代课老师,为了让年轻老师尽快适应全新教学环境,学校安排中学语文高级老师、大泽镇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谭瑞芳与他建立师徒关系,开展结对活动。李天乐告诉记者:“在此之前,我没有中学语文教学经验,因此多次向谭老师请教,一有时间就到谭老师的课堂上听课,从模仿她的课堂开始,一步一步充实自己的课堂,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知识点生动化,让学生愿意听我讲。”
李天乐目前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老师,任职一年半以来,他表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课堂是第一堂公开课,“那堂公开课我讲的课文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提高课堂完整度和生动性,我对很多环节进行了设计,比如引入当时比较热门的电影《长津湖》片段,拉近与学生距离等。在构思好课堂后,我不断就课堂细节向谭老师请教,那段时间谭老师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我的疑问,还对我的点子如何落地落实提出了很多中肯意见。最终,在谭老师的帮助下,我的第一堂公开课顺利完成,课堂质量获得了领导、其他前辈以及学生的认可。”
作为老师的老师,谭瑞芳十分乐意向李天乐分享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最常规的操作就是走进对方的课堂,通过观摩和课后讨论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技能。我利用自己的经验,精心上好示范课,努力培养他理解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使他更好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他会努力钻研教学,也会不断地向我请教关于如何完善教学设计、如何更好地与学生互动等问题。”谭瑞芳说。
“能与谭老师进行师徒结对,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般成长,自身教学技能提升得特别快。”李天乐认为,师徒结对的形式是一种传承与创新,“我们双方都可以从对方的思路中汲取灵感,这样的方式对新教师来说,可以快速成长,对于前辈来说,也能够了解年轻一代的思维,共同进步。”
谭瑞芳对这位徒弟亦表示赞许:“李老师临危受命,接受重担,在工作上认真负责,积极完善课堂,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他是我们语文科组的‘新鲜血液’,很多紧跟时代、接地气的教学想法也给予我们启发,让我们这些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打破思维固化局限性,为整个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可能,焕发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