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讨薪,从执前调解到收款到账,耗时不到三天;腾迁厂房,被执行人从带头抗拒转为主动腾迁,转圜就发生在一场召集会;信用修复,一夜之间让失信企业引入战略投资盘活经营……
今年以来,恩平市人民法院积极探索“执前调解+执前督促程序+以惩促执攻坚+执破衔接互促”组合拳,着力构建和解履行、督促履行与强制执行运转机制,纵深推进执源综合治理工作新格局。公正与效率同时在执行环节跑出了应有的“加速度”。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恩平法院执行收案2024件,同比下降10.2%;执结案件1606件,结案率74.8%,同比上升9.5%。首执案件执行完毕案件结案平均用时34天,执恢案件实际执行到位率34.3%,终本案件合格率100%,上述三项指标均排名江门全市法院第1名,保全率、首执案件实际执结率等6项指标均排在前列。
文/图 胡伟杰 谭锦波 何奎 牟玉春
打好“和解拳”
提高执前自动履行率
2022年3月20日,刘某等6人经招聘进入江门市某纺织公司,与企业签订了一年期的劳动合同。到今年4月,纺织公司因经营困难,在无赔偿的情况下解散了一部分员工。刘某等6人于今年5月申请劳动仲裁后获得了支持,但企业并没有按时履行,刘某等6人遂向恩平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讨要工资这类案件每年都会有,而大部分公司并非有意欠薪。”8月22日,收到强制执行申请后,恩平法院立案庭法官陈婷婷觉得,如果在执行立案前化解纠纷,或许能让申请人更快拿到工资。
经调查了解,该纺织公司对欠下工人工资并无异议,但确实存在经营困难。如果执行立案,可能涉及财产保全,那么,企业的生产一定会受到影响。保企业还是保工资?“企业生产一旦停止,后续会有更多劳资纠纷,到头来,案件还会增多。”陈婷婷认为双方都要保。
为有效化解这起劳资纠纷,同时,尽量减少对企业的影响,恩平法院随即启动执前调解机制,鼓励公司自动履行。在法官和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均同意法院的执前调解。8月25日,企业将刘某等6名工人的工资分别汇入他们的工资卡,总计15.49万余元。
恩平法院坚持统筹推进诉源治理与执源治理,努力构建执行难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大格局,挂牌成立“执前调解室”,吸收基层自治组织和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基层综治网格员等解纷力量,以多元解纷增强执行合力,进一步从源头破解难题。
“执行前调解为我们后续开展执行工作提供了一个示范,坚持能执行前化解的尽量不导入立案程序,从源头上减少进入执行阶段的案件数量。”恩平法院执行局局长吴伟华说。
“陈法官,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我提交申请才三天,工资就到手了,超出我的意料。”日前,刘某致电陈婷婷表达谢意。
为提高自动履行率,恩平法院还制定出台《关于建立执行通知前置程序的意见(试行)》,在送达裁判文书时,附带《自动履行提示》文书,鼓励债务人根据生效裁判文书,将应付款项汇入债权人指定的账户。
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308件416名债务人自动履行生效判决,既简化了办案程序,也节约了司法资源。
打好“连环拳”
促进腾退案件主动执行
腾退执行历来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难点,往往需要动员多个部门的力量,牵涉大量人力物力,遇上矛盾纠纷复杂的案件,甚至会发生对抗与冲突。
“这里的木材加工户,最早的1985年就来了,如今合同解除,需回收土地。”2022年8月,恩平市恩城街道办事处米仓村与李某等45家木材商因厂房加工地的租赁合同纠纷闹到了恩平法院,该院专啃“骨头案”的执行能手岑轶东刚接到案件时也皱起了眉头,担心案件有结果后不能顺利执行。
今年7月10日,法院发出执行通知书后,遭到了木材商的集体忽视。“我们在这里已经做了20多年,没有补偿,我们坚决不搬。”木材商钟某带头反对。
通过一对一调查了解,岑轶东发现,木材商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他们多数大半生都在从事木材加工的小本生意,接触到诉讼案件还是人生第一次。在他们眼里,法律跟“天书”一样难懂,这或许就是执行困难的症结所在。但即使再难,岑轶东也要试试。
“我们转换执行思路,把木材商召集到一起,一方面是考虑集中执行,另一方面,也做好释法工作。”岑轶东说。
“我们商量过了,不搬。”钟某情绪激动,第一个提出了想法,其他木材商也表达了一致意见。
“我们尊重大家的意见和想法,但是,法院执行腾迁的工作是依法推进的。”岑轶东凭借长时间与群众打交道的经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类似案例,举一反三,让商户们明晰法律条款,解答他们的每一个疑问。
“你这样说,那我就懂了。法院判决合同解除,我们赖着不走也不合适。”商户李某开始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其他商户听,现场立马热闹起来。
见此情形,钟某也按捺不住了:“合同解除后,大家没了做生意的场地,有没有另外的可选地?”
在场的街道和村干部表示,将对大家的合理想法开展可行性研究,比如选址问题等。
“如果大家主动搬迁,街道和村委会可以在用水、用电等方面提供便利,在不影响大家生意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无后顾之忧。”岑轶东顺势提出建议,得到了商户们的认可。
一场尖锐的纷争,在一场你来我往的“说理”和“商榷”中逐渐消弭于无形。
两天后,在恩城街道办的支持下,米仓村很快选定了一块过渡性用地。在执行法官的督促见证下,村委也积极协助商户开始搬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初抗拒意识强烈的钟某成为了第一个主动搬迁的商户。在钟某的带动下,李某等25家木材商陆续开始执行法院判决并表态主动搬迁,甚至一起定下搬迁时间,互帮互助,在规定时间内腾退移交。其他木材商也正自行寻找厂房搬迁,或改行另谋生意。
恩平法院积极推行系列案件集中办理模式,依托政府资源,让政策和法律相结合,通过类案合并办、专项案件集中办,实现“办结一案,带结一片”的效果。被执行人从“拒不腾迁”到“主动搬迁”,法院执行工作变得有“力度”,更显“温度”。
在吸收办理腾退案件经验的基础上,恩平法院组建执行信访团队,主要就被执行人关心的法律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引,能当场办理的,当场办理,能当天化解的,不拖到第二天,新访不变旧访,旧访越清越少,减少甚至消除被执行人的对抗情绪,为后续顺利执行减轻压力。
打好“惩戒拳”
刚柔并济提升执行震慑力
恩平法院在推进执源治理的工作中,把首次执行案件作为重中之重,针对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加大对抗拒、逃避、规避执行行为的打击力度,因案施策推行“预惩戒”执行措施,推动形成有履行能力的债务人“不能赖、不敢赖、不想赖”的态势。
“信用修复给了公司‘起死回生’的机会,经此教训,我们一定强化质量管理,积极承担责任,维护良好的信用口碑。”近日,恩平市一电子公司相关负责人专程到恩平法院表达谢意。
今年3月,该电子公司因一起供货纠纷被判赔偿货款200万元,然而判决生效后,该公司却未主动履行。综合考量企业的偿付能力,恩平法院认为其符合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条件,今年7月,该公司被列入失信名单。“我们的承办人明确告知他们,如果不履行生效判决,将面临一系列失信后果。”恩平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杨林涛说。
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该公司立即联系执行法官,表示因资金周转困难暂无法兑现,但公司还能正常生产,目前正积极筹措资金,希望法院能促成双方和解。
“就在双方和解期间,一笔战略投资被提上日程,对小微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投资。”杨林涛介绍说。鉴于企业发展前景可观,且不存在其他涉诉情形,法院认为该笔债务不会成为“烂账”。最终,在法院组织下,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恩平法院也向企业出具了《信用修复证明书》,企业得以顺利融资。
恩平法院将“执源治理”理念贯彻执行案件始终,用足用好执行措施,今年以来,已限制高消费1119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34人、失信曝光3期120人次,实施拘传69人、拘留3人、罚款6人1.6万元,移送拒执罪1件,执行到位金额1.2亿余元,有力推动执行工作良性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