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金融助力“百千万工程”——喜迎202321/2023-09-20/A09/74621695143462867.jpg
上一版3  4下一版  
江门金融赋能“百千万工程” 奏响城乡区域发展“协奏曲”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9 月 2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活 乡村兴 庆丰收 促和美
江门金融赋能“百千万工程” 奏响城乡区域发展“协奏曲”

    金秋时节的侨乡大地,弥漫着收获的喜气。

    今年,广东省正式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统筹推进强镇带村,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强化政策机制支撑,高水平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百千万工程”犹如植根大地之上的参天大树,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江门市金融工作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门监管分局制定《关于金融支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行动方案》,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产业转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支持绿美江门生态建设等几大方面提出具体工作要求,积极服务乡镇发挥联城带村作用,促进强县、兴镇、富村。

    使命在肩勇担当,业务下沉县镇村。江门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号召,深耕侨乡县域经济,全方位服务城镇、乡村产业及民生,助力江门乡村振兴,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重要贡献,在“百千万工程”中书写下江门金融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庆丰收,促和美。今年9月23日(农历秋分)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天,在江门市庆祝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举行之际,本报特推出“金融助力‘百千万工程’——喜迎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特刊,宣传展示各金融机构在“百千万工程”中的积极作为、亮点特色、典型事例,报道江门金融业在助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成效。这既是2023江门普惠金融节的专题报道,也是向中国农民丰收节献上的一份特别礼物。

    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百千万工程”正在推进,需要社会各界以愚公移山的精神鼓足干劲,辛勤耕耘。继往开来,金融赋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吕胜根)

    策划:黄创快 朱卫星

    统筹:吕胜根 万娉慈

    大地金黄丰收景,碧水潺潺青山盈。

    在广东得宝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只只鸡正在被加工成多种口味的熟食制品,不断丰富市民餐桌;在恩平田间地头,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专业户及种植业大户为主体,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服务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大格局正在形成;在蓝田青蟹扶贫养殖基地,新的养殖模式让青蟹搬进“豪宅”、吹起“空调”,实现了规模化、科学化养殖……

    从乡村到镇(街)再到县域,江门正焕发勃勃生机。今年,我市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推动侨乡实现大发展。

    今年春天,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动员大会在广州召开。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蓝图已绘就,江门市迅速行动起来,“百千万工程”在全市全面铺开,各地在推动“百千万工程”中勇于探索,积极作为。6月15日,江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召开,统筹部署建设农业强市和实施“百千万工程”,在新起点上推动我市“三农”工作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实施“百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源头活水”。当前,江门市金融工作局、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门监管分局带领江门金融业将目光聚焦于“百千万工程”,凝聚各方合力,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加大融资供给,打通县镇村金融“最后一公里”,有效发挥“金融活水”作用,奋力将手中的“施工图”转化成实景图。据统计,截至8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7140.12亿元,同比增长11.2%;全市各项贷款余额5824.60亿元,同比增长8.2%。涉农贷款余额1986.92亿元,同比增加240.8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92.96亿元。其中,农村企业贷款余额1278.02亿元,同比增加124.97亿元,同比增长10.8%;农户贷款余额596.11亿元,同比增长25.3%。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A  加大信贷投放 为农业生产备足“金融底肥”

    以特色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江门金融业正在精准发力,为农业生产备足“金融底肥”。

    走进台山市川岛镇海洋牧场,一个个圆形的深水网箱整齐排列,渔民拉网起鱼,一条条活蹦乱跳的白鲳鱼浮出水面,一派丰收景象。渔船上,江门金融人带来信贷与保险服务,为海洋牧场建设带来金融动能。

    “金融活水”灌溉台山海洋产业,是江门金融业发挥金融作用,服务农村产业振兴的真实写照,也是金融业争当服务乡村振兴领头羊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特色农业信贷产品,支持做大做强陈皮、大米、鳗鱼、马冈鹅、茶叶、禽蛋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创新推出“陈皮贷”“柑树贷”“果林贷”“凉瓜贷”“萝卜贷”“渔悦贷”等特色涉农贷款产品,并打造“标准化+个性化、短期+长期、线上+线下”全产品融资体系,助力富民兴村产业快速迈入发展“快车道”。我市还积极发挥农业保险“社会稳定器”功能,持续实施巨灾指数保险制度提升地方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我市超过30个农业品类,受惠农户超过14.6万户。同时,因地制宜落地多个地方特色险种,率先落地全省首个青蟹气象指数保险,为台山青蟹养殖户提供2.4万元的风险保障。

    为了满足自主创业农民的资金需求,鹤山农商银行推出了“乐业五邑贷”“富创易”等创业贴息贷款产品,扶持和带动进城农民创业就业。江门农商银行则在建立“金融+积分”授信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信用村”示范点,满足村民资金需求。

    一直以来,丰富的海域、岸线、海岛、港湾、生物等海洋资源为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助力海洋经济发展,我市金融业持续加大对海洋牧场、现代渔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目前,农业银行江门分行累计海洋牧场贷款余额超过10亿元。优化支持海洋生态项目的融资服务模式,广发银行江门分行、广州分行通过“跨区联动超长期银团贷款”模式为粤港澳大湾区单体连片规模最大“渔光互补”一体化项目——“台山海宴镇200MWp渔业光伏发电”项目,累计提供固定资产项目贷款合计6.39亿元。

    B  为特色农产品上保险 农民吃下“定心丸”

    养殖的肉牛买了保险,养殖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台山海洋集团60个深水网箱有了2800万元风险保障,填补了江门市在深水网箱保险领域中的空白;全流程线上完成投保、验标、报案、查勘、定损、理赔等环节,农险便利性显著提高;搭建“防灾+快赔机制”,台风来临前主动帮助农户防灾减损,台风过后为养殖户上门赔付……

    农业保险是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特色农产品相关保险在江门“遍地开花”,压缩业务办理流程,减少赔付到账时间,以助农惠农为首要目标。

    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农产品的种类不可谓不丰富,但特色农业产业保险覆盖面还有很多空白。为此,江门人保财险做了大量工作。“我们日复一日组织工作人员上山下乡,走访农户和养殖户,向他们宣讲农产品保险的重要性,也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真正能够提升风险抵御能力的保险产品。”江门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向渔而生,向海而兴。今年,江门人保财险在深水网箱保险领域上的生动实践是该公司探索“深海护航”的第一步。“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海洋牧场生产环境复杂,与风浪潮涌为伍、与暴风高温相随,疫病污染、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海洋经济建设发展的稳定性。”该负责人介绍,在此之前,江门市海水网箱养殖风灾指数保险覆盖率为零,投放在深海的网箱在风险保障方面几乎处于无保障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与台山海洋集团密切联系,首先为深海养殖所需的重要现代装备——60个重力式网箱提供高达2800万元的风险保障,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该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我市保险业积极推动保险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农业保险的创新性,解决传统型产品保险保障不足,提升农户投保意愿,保障农户收入。如今,特色农产品相关保险已在江门“遍地开花”。同时,我市保险业不断以“承保+防灾+赋能+理赔”的新逻辑持续打造“全方位、深层次”的保险保障体系,为农业生产活动系上“安全带”,让广大种植户、养殖户吃下了“定心丸”。

    C  加大融资供给 推进县域发展和强镇兴村

    走进位于新会区司前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的金融前线服务器,多名银行的联络员在内值守,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相关金融政策咨询解读等服务。据介绍,这是全省首个金融前线服务器,助力推动金融机构以“轮值服务”“预约服务”等更灵活的服务形式下沉至产业最前线,目前已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23家次,贷款余额超过1.7亿元,是江门唯一被选入《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发展典型宣传推广100案例》的项目。

    这一切就是为了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加大融资供给,将金融温暖送到“百县千镇万村”。

    今年,我市金融行业扎实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金融服务工作,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围绕企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营运等各方面需求提供资金支持,如建设银行江门市分行累计为江门国家高新区、蓬江产业转移园区等江门重点产业园区国资平台公司累计提供授信近100亿元。

    同时,我市金融行业不断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夯实乡村金融人才支撑,选派共24名金融业务骨干进驻各县(市、区)重点镇(街)、产业园区,全市金融机构派驻超500名金融特派员深入乡村提供金融服务,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至乡村地区。抓好镇域移动支付服务环境建设,2023年新增建设13个应用移动支付示范镇,进一步优化乡镇便民利民支付环境。推动农发行江门市分行为我市首个国储林项目提供5.47亿元政策性贷款授信支持。

    此外,为了推动绿色信贷增量、扩面、提质,我市还在全省首创绿色项目库并推广至全市,形成绿色项目库“搭建—对接”常态化工作机制,截至6月末,库内共有265个绿色项目,贷款余额超过400亿元。指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碳普惠”“兴碳贷”等绿色金融产品,探索推动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融资等产品。到2023年上半年,全市绿色贷款余额783.42亿元,同比增长31.3%,占各项贷款余额13.3%。创新开展绿色债券等金融业务,推动江门市新会银海发展有限公司发行7亿元离岸人民币高级固息无抵押绿色债券,成功创下广东省首笔自贸试验区绿色债券、全国AA级地方国有企业独立信用发行最低票面利率等多项纪录,并入选“绿美广东·金融赋能”2023年度广东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推广案例,为江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注入“金融活水”提供“样本”。

    D  创新支付模式 乡村搭上“移动支付快车”

    “只用摆放一张‘聚合码’条码牌,就可以支持多个付款App,客户付款时直接扫码就行,很方便。”近日,在开平市长沙街道某小吃店,店员李先生告诉记者。类似的应用场景,如今在江门移动支付示范镇内随处可见,特别是在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更加普及。

    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于2020年启动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并推动该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江门市金融系统“惠民强企促富共裕”三年行动方案》等发展规划中。该项工作自启动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联合市金融局统筹辖区移动支付示范镇的选点布局,协调推动各银行与广东银联合作,扎实开展移动支付受理设备升级改造、移动支付便民场景建设等工作,持续做大做强移动支付“镇级枢纽”。

    不仅更新硬件,软件也不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立足“三农”丰富移动支付产品内涵,升级支付服务供给。如指导江门农村商业银行与蓬江区荷塘镇政府共同打造金融服务站——荷益咖啡馆,通过设置“粤智助”自助机,增设移动支付知识宣传、咨询、体验等区域,配置助农POS机及收银台,将其包装打造为移动支付服务体验馆;又如指导各银行探索“移动支付+乡村特色旅游”“移动支付+农产品产销”等创新模式,台山市台城街道、大江镇、水步镇结合华侨之乡、台山黄鳝饭、五味鹅,恩平市恩城街道结合温泉之乡等特色旅游资源与产业,打造涵盖食宿出行的移动支付示范商圈。目前,全市已基本实现示范镇内特约商户支持条码支付、手机闪付、金融IC卡支付等多类型移动支付服务;推动全市示范镇内172个助农取款点叠加移动支付、政务服务、电商驿站、金融宣传等功能,打造“一点多能”的村级基础金融服务站,助力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可得性显著提升。截至2023年9月16日,江门市35个移动支付镇(含建成示范镇、达标镇和在建镇)累计带动银联移动支付交易15.28万笔,金额5067.42万元。

    围绕“百千万工程”,通过一系列“硬核”举措,江门金融业积极推动改革创新,用“金融妙笔”描绘出一幅江门特有的景美人和协同发展的动人画卷。

    数据

    截至8月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7140.12亿元,同比增长11.2%;全市各项贷款余额5824.60亿元,同比增长8.2%。

    截至8月末,涉农贷款余额1986.92亿元,与去年同比增加240.82亿元。其中,农村企业贷款余额1278.02亿元,同比增加124.97亿元,同比增长10.8%;农户贷款余额596.11亿元,同比增长25.3%。

    截至8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37.38亿元,同比增长25.9%。

    数据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江门市分行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