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主任,课室桌子上有一颗螺丝钉需要处理。”“张主任,这里的水龙头麻烦您过来修一下。”9月25日早上9点到10点,短短一个小时,江门市农林小学语文教师、总务处主任张健泉就接到了四五通电话。
9月初,台风“苏拉”过境,农林小学的红领巾种植园内,69棵玉米秧苗被吹倒,一个身影忙忙碌碌,弯腰把玉米秧苗扶起,轻车熟路地把泥土踩实。在他的一双巧手下,红领巾种植园内又变得井然有序、绿意葱茏。
他是江门市农林小学的“百宝箱”老师,他时常拎起一只黑色的工具箱,老师们需要他,同学们需要他。几年前,他因为右眼视网膜出现裂孔,进行了3次眼部大手术,失明的痛苦让他的人生曾一度跌落谷底,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快点康复,回学校给孩子们上课!”
如今,他的视力有了很大的好转,他依旧在早上7点左右回到学校,晚上7点后才离开,一边教书,一边默默地处理校内大大小小的事情。他表示:“现在,我对于生命有了更多新的感悟,人生无常,珍惜当下,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里,我也不断被‘治愈’。”
文/图 李彤
事件 视网膜出现裂孔
2016年,张健泉还在江门市紫茶小学南校区(建设路)任职。当年9月,开学第一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忙活,检查各班的教室准备,指挥食堂厨工运送早餐,忙前忙后。直到7:45才坐进食堂开始吃早餐,突然,他觉得眼前一片模糊,手中的一碗面条也看不太清了。
他知道,他的眼睛出问题了。就医时,医生告诉他,他右眼眼底视网膜有一个比较大的裂孔,加上裂孔边缘的视网膜卷起,需要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填充硅油、烫平卷起和剥离的视网膜,否则会有失明的危险。
这一年,色彩和光明从张健泉的世界“中途离场”。他辗转各地求医,右眼球进行了三次大手术,第二次手术是需要把右眼眼球内的硅油取出。手术的40分钟内,一向自称“很能耐得住疼痛”的他举了三次手,向医生暗示:“太痛了。”
回想起这段经历,张健泉表示:“那时,我觉得我的生活一片灰暗,我有无数次想要放弃治疗的念头,但是,一想到如果眼睛看不到书本的文字,我就得离开自己心爱的讲台,想到这些,我寻遍江门、广州、佛山、肇庆等眼科医院,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得赶紧治好,回去给孩子们上课!”
治愈 从黑暗重回光明
三次眼部大手术之后,张健泉的视力逐渐有所恢复。2017年9月,他调任江门市农林小学,继续在三尺讲台发光发热。几年来,他持续被“治愈”,也不断“治愈”别人。
虽然右眼视力已经有所恢复,但是由于术后的右眼眼球是单一焦距,他无法看清视距较近的事物,因此在进行批改作业、制作课件等工作时,他的左眼承受了所有的视物压力,这让他的眼睛、颈椎都更容易产生疲劳。
身体上的疲劳并没让张健泉就此懈怠,备课的时间里,他一样轻轻眯上右眼,专心致志地伏案读书。农林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莫君华表示:“张老师总是默默无闻地处理校园内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同学、老师们都很需要他,他做任何事情都非常细致,比如在修改学生作文时,小到一个错别字、一个病句,他都会用红笔标注出来,认真批注。”
农林小学五(2)班学生杨睿畅这样评价张健泉:“张老师对我们很‘上心’,他总是准备很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他很忙,校园里到处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近年来,学校里的领导、老师都见证了张健泉的敬业。“多年来,他总是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平凡事,成就不平凡的事业。”农林小学副校长邓怀玉这样说。
坚守 用生命滋养生命
“张主任,三楼男生厕所里有一个水龙头坏了,麻烦您过来修一下。”“张主任,队部室的闸门又打不开了。”张健泉是语文教师,同时也分管学校卫生工作、食堂管理、食品安全,以及学校后勤维修服务、协管学校综合科组工作等等,在他工位的一面墙上分别悬挂着学生们的午睡入室时间顺序表、早午餐征询意见书,椅子下面还放着一个黑色的工具箱,里面装着扳手、电工钳、六角螺丝刀、平水尺等工具。
他时常放下电话,就拎起这个工具箱匆匆离开。9月,台风把农林小学红领巾种植园内的植物“折腾”得“一片狼藉”,他回校后立马赶到种植园内。经过他的一双巧手,园内很快便焕然一新。
眼部手术过后,他变得更加注重孩子们日常的爱眼护眼。当看到有学生写字、读书时眼睛与书本距离过近,他会提醒:“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你看,老师已经戴上了眼镜,很不方便,你们要好好爱护眼睛。”
每天早上7:05前,张健泉便来到学校,开启一天的工作,这是他从教34年来养成的习惯。他会先到厨房了解食材准备情况,再到课室里带领学生一起早读。晚上结束一天的课程后,他会检查学生们每个睡室的情况,叮嘱清洁阿姨做好走廊、课室的消毒再离开。他也照样会每周六上午习惯性地回到学校,检查校园内各种设施的使用情况。
“每天大概有12小时都待在学校,时间虽然很长,但我并不觉得累,我从没有过放弃当老师的念头,我和孩子们互相学习、一起生活,这些都是让我感到高兴的事情。”张健泉说,“接下来就是种植青菜的季节了,是时候带孩子们一起去播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