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侨”见家乡灯火明 “电”亮侨眷桑梓情
江门电信全力做好假期通信保障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 年 10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梁达强:
“侨”见家乡灯火明 “电”亮侨眷桑梓情

梁达强对线路进行维护。
梁达强(右)与同事开展线路设备巡视,确保电网稳定可靠运行。
梁达强到会城茶坑村了解电力负荷情况,并宣传安全用电知识。
梁达强为用户排查消除室内线路设备安全隐患。
在“梁达强技术能手工作室”,梁达强(右)带领青年员工开展职创研究。

    扎根一线26年,从喧嚣的城区繁华处到寂静的农村泥泞路,遍布他的足迹;坚持技术攻坚克难,从错综复杂的农网线路图到硕果累累的职创发明,他与江门电网共同进步。他就是南方电网广东江门新会供电局配电运维中心中压运维四班班长梁达强。

    日前,中国侨联、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发布了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名单,梁达强榜上有名。南方电网公司2022年度劳动模范、广东电网公司2021年度劳动模范、广东电网公司优秀班组长、广东省技术能手、江门供电局创客、抗击台风“威马逊”“彩虹”先进个人……如今,梁达强又多了“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这个新身份。

    但光环之外,他依旧是那个奔走于乡村田野维护线路、服务侨胞的一线电力工人。“获得这项荣誉给了我很大的激励,我会继续为侨乡电网建设作出更大努力,也愿当侨胞与侨乡联系交流的‘搭桥人’,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不遗余力。”梁达强说。

    文/图 张浩洋 陈婷 苏悦欣

    A

    扎根侨乡

    在电力行业发光发热

    1979年,梁达强在新会出生,父母常年侨居美国。1997年,梁达强从电力相关专业毕业后进入供电系统,从事输电线路工作。自此,梁达强就开始和螺丝钉、绝缘子、安全带等打起了交道。“工作之后才发现,跟学校学得很不一样,要爬上60多米高的铁塔进行组装,不仅仅是危险,更是一份责任。”梁达强说。

    从小在华侨家庭长大的梁达强在耳濡目染下,深深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对于每个华侨华人的意义所在。如何将这份内心深处最珍贵的家国梦付诸实践,他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1999年,梁达强主动报名参军,在部队服役的两年里,他坚强勇毅、吃苦耐劳,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胸前也佩戴上了光荣的党徽。退伍后,梁达强回到新会供电局岗位上,扎根电网建设一线,守护着侨乡人民的用电平安,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虽然与亲人相聚较少,但电力工作是我的职责和兴趣所在,为了家乡人民能用好电,我选择在这里扎根。”梁达强说。

    二十多年来,梁达强见证了江门电网日新月异的发展,“小时候,这里的电网设施还没有那么完善,用电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现在真是今非昔比!”回想起这些年家乡电网的高速发展,梁达强非常感慨。

    二十多年的“护网之路”有很多艰难险阻,当谈起最难忘的一次工作经历,2008年抗冰抢险的记忆翻过岁月的沟壑浮现在梁达强的眼前。

    2008年1月中旬,极端天气袭击了大半个中国。耸立于高山之巅的铁塔、横跨山谷的电线,被持续不断的降雪、冻雨所覆盖,以超出常规数倍的负重使电网不堪重负。电线断落、开关跳闸……全国各地电网连遭重创。“大年初六,我们便接到通知,广东韶关及贵州、湖南部分区域电网出现不同程度损坏,需要立即前往支援修复。”梁达强回忆说。

    冻雨、低温,从小在南方长大的梁达强从未见过此番场景。“在寒冷的天气里,我们风雨无阻,没日没夜地抢修受损的电力设施,确保供电线路尽快复电。我记得,从铁塔上下来时,我的后背早已湿透,手也在不停地颤抖。”

    倒塔覆冰史无前例,恢复重建刻不容缓。“时间紧,任务重。每天早上5点,我们便出门抢修,一直到晚上7点天黑透。夜晚,我们40多名来自不同行业的救灾人员挤在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里,在睡袋里过夜。”梁达强说。

    抢修持续了十余天,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当我们完成抢修任务离开时,当地群众不断向我们道谢,挥手致意,当时,我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多累都值得。”梁达强说。

    B

    组建工作室

    实现多项技术突破

    走进江门新会供电局“梁达强技术能手工作室”,一件件电力“发明”映入眼帘,它们都是梁达强扎根电力一线不断总结经验的结晶。

    谈到创新之路,梁达强说,多年前,他在参加一次竞赛时,发现当时制作拉线的方式仍然采取原始的手工制作,熟练度不同的人制作出来的拉线效果差距明显,在质量、工艺等方面参差不齐,难以符合10千伏拉线制作的设计要求。

    梁达强与同事马上进行讨论研究,查阅相关资料,根据现存问题更改工艺、改变工装、多次调试,最终研制出一种新型拉线制作器。通过这一实用新型工具,不仅保证了拉线成品符合制作要求,降低了制作拉线过程中因钢绞线反弹力过大而造成的人身伤害风险,更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运维质量,该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得到应用推广。

    2017年,以带动培养配电专业高级人才和开展技术技能项目攻关为目标的“梁达强技术能手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

    从提高运维质量和降低人身伤害风险的新型拉线制作器,到便于修剪与砍伐树木的绑树环;从降低客户停电时间的配网架空导线悬挂物带电清除装置,到提升工作效率的肘型电缆头拔拆工具研制……这位“创新先锋”,始终将技术技能作为立身之本,坚持“专家团队+精益管理+创新工作法”的建设思路,带领工作室成员不断创新,攻克多项配网技术难关,取得职创成果20余项、国家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10余篇,这些成果在电网安全、专业管理、工作效率等方面创造了很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工作室更连续四年荣获广东电网公司“优秀创新工作室”称号,并被评为南方电网公司二星级技术能手创新工作室。

    “工作中,我会时刻留意‘疑难杂症’,用心琢磨,然后进行创新改造,对工器具或设备进行再升级,更快更好地服务用电客户。我们也能在实践中进一步培养人才,选拔人才。”源于一线,用于基层,用心发现问题,巧手破解难题,精心服务用户,依然是梁达强职创路上坚守的初心。

    C

    汇聚侨心

    乐当侨胞与家乡交流的纽带

    如今,走在家乡的路上,看着一条条电线将安全可靠的电能送至四面八方,梁达强倍感欣慰。“我的家庭与个人事业都与‘侨’这个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做好本职服务好侨乡,就是服务好侨务事业,就是为祖国作贡献。”多年来,梁达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作为一名侨眷,梁达强日常还会主动联系侨胞,热心为他们牵线搭桥、解决困难,这始于情怀忠于坚守。他深知在海外华侨华人的心中,茫茫大海虽然隔开了游子和故乡,却丝毫没有减弱他们对故乡、对祖国那份血浓于水的深情。因此,平日里他把自己看成是连接海外侨胞与祖国、家乡的桥梁,为他们提供帮助,真诚服务侨联事业,也更好地服务侨乡。

    逢年过节,许多华侨华人会相约回到祖屋与亲戚朋友欢聚,但许多祖屋的电力线路设备常年无人维护,早已变得老旧、破损,存在安全隐患。梁达强自告奋勇揽下了这项工作,二十多年来主动为多个华侨华人家庭义务检查和更换室内残旧线路、开关等。说起他的名字,华侨华人都为他竖起大拇指。

    有人说梁达强是个爱国爱乡、热心助人的侨眷,为家乡电网建设、侨胞服务做了很多努力;也有人说他是个勤劳踏实、勇于创新的电力劳模,经常见到他“泡”在工作室里开展职创研究。但要让他进行自我介绍,总是有些紧张,一边摆手说没什么,一边用爽朗的笑声招呼别人喝一杯柑普茶。

    陈皮飘香,文化传情。江门新会供电局配电运维中心地处会城梅江,这一带两江汇聚,咸淡交界、土地肥沃,是大红柑最适宜的栽培区,也是陈皮的核心产区,同时还是华侨侨眷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梁达强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以优质的电力服务华侨华人以及侨眷企业,助力侨乡文化、陈皮文化传播到全世界。

    梁达强说,自己的根就系在新会的江水和柑园的沃土上,希望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与奋斗中,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这片陈皮之乡。“侨,也是桥。每位侨胞就是一座桥,是一座连接祖国和世界的桥,希望通过我与新一代的华侨华人,把中国声音传播出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四方。”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