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政务
上一版3  4下一版  
锚定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2023 年 10 月 1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锚定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新会区政协企业家委员约见区政府领导
黄长财
新会区政协经济和人口资源委员会到司前镇开展专题调研。
张健
宋爽
刘飞兵
戴碧余
吴浩林

    9月21日,新会区政协企业家委员约见区政府领导座谈会召开。会上,14位专家学者、政协委员和企业家代表围绕“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主题,就如何推动产业延伸、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链结构、提升产业链价值,继而形成增长新动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等方面与区政府领导协商交流,共商发展良策,凝聚发展共识。

    新会区政府在回应企业家委员关切的同时也表示,有关部门将认真研究,及时把企业家委员所提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具体部署,坚持“制造业当家”,坚持政策落实不动摇、依法依规不动摇、优化服务不动摇,持续做好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工作,进一步壮大新会实体经济,全速冲刺千亿GDP强区。

    文/图 冯瑶君 武有

    深调研

    肯定成绩 找准短板

    新会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张华主持召开此次协商座谈会,会上,新会区政协首次发布专题调研报告,充分肯定了新会区近年在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方面取得的成绩。

    为了助推新会区实现2023年率先迈入千亿GDP强区目标,新会区政协大兴调查研究,提案委员会、经济和人口资源委员会于7-9月组成联合调研组,先后到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及我省佛山市等地深入开展“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系列调研。其间,面向新会区30多家制造业企业发出调查问卷,调研区内13家产业龙头“链主”企业、行业协会,召开8场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指出,新会区产业链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以来,新会区坚持“制造业当家”,以“一园三中心”建设为重要抓手,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400亿元,其中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超800亿元。11条主要产业链合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252.05亿元,同比增长4.58%,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87.52%。其中,健康食品、造纸及纸制品2条产业链的产值均超200亿元。重点产业链逐步成为新会区工业发展的“主力军”。

    产业链韧性持续增强。新会区持续优化产业链布局,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编制出新会区产业地图,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发展,“链主”企业、骨干企业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初步发挥。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通过引入克诺尔、南奥交通、恒之源等15家轨道交通相关企业(项目),实现车门、制动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总装基础件、车辆内饰件等本地化生产和供应。中创新航“以商引商”引进深圳科达利、广州天赐高新材料、武汉精测电子等3家上下游优质企业,投资总额达50亿元。

    “链长制”效能凸显。新会区创新实施链长工作制,由区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相关领导担任各产业链的“链长”,强化企业强链补链延链,极大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在新型储能产业补链方面,中创新航、芳源环保等“链主”企业对接引入动力电池结构件、电解液、正极、负极材料等项目,逐步形成涵盖储能材料生产、储能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及装备生产、电池综合利用等储能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其中,上游的正极材料前驱体产能达11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8万吨,已形成规模;中游的电池及储能年产能具备35GW,远期达60GW;下游的电池综合利用,电池回收电池能力达36万吨。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调研报告也分析指出当前新会区产业链发展存在着供应端服务能力不足、“链主”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程度不高,以及产业链政策供给能力不够等问题。报告认为,新会区内缺乏围绕重点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造业创新、供需对接等大数据信息平台和线下平台,链上企业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不够,企业产业要素、创新要素和服务要素在区域间流动不畅,产业链核心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形成,对高水平的创新资源集聚力度不强。

    细谋划

    集智聚力 赋能发展

    新会区政协在专题调研报告中肯定新会区近年来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的同时,也提出了详细的建议。

    坚持“稳存量+扩增量”,让产业链“转起来”

    报告认为,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是带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因素,建议对区内各大产业链设立企业培育库,分级分类、动态跟踪管理培育龙头企业、国家“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支持链上各重点分支重点企业向中小微企业开放供应链,带动链上企业共同发展。按照实效给予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在政策、用地用能指标、创新技术资金等方面更多的倾斜,提升其拉动产业链发展的积极性。同时,加快组建不同产业需求的产业联盟领头实体,如在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北片区打造珠西智能传感器科技园,依托链主企业润宇公司、骨干企业松下公司和中车公司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引导上下游关键环节在企业周边集聚,促进产业链本土化,形成和强化资源互补、产品互供、互利共赢的产业链条。

    强化“数字化转型+服务型制造”,让产业链“长起来”

    报告指出,近期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建议新会顺势而为,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本地造纸、船舶制造、金属制品等有一定基础的特色产业链提供持续性服务。通过逐年增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扶持企业科研支出比例,深化企业“设计+制造”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方案,真正让企业“想转、敢转、会转”,引导产业链向研发和服务两端延伸。报告特别提出,要利用好新会区五金制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作为江门唯一入选广东省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培育名单的契机,发挥好产业“链主”的带动作用,带领更多链上企业引入MES平台和自动化产线,上云上平台,踏上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强动力、提效率、促内涵”,让产业链“强起来”

    报告认为,目前新会区已经形成李锦记、维达等多个国内外知名的产业品牌,但还需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增强本地化产业链配套,培育出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字号”和新会制造业自主品牌。建议“跳出新会”看新会,以制造业品牌为抓手,建立新会品牌培育库。一方面,加快优质企业梯度培育,特别是对竞争力强、成长性好、质量效益优的“专精特新”企业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的中小企业,要加大支持力度,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性强、成长性好、质量效益优的“小巨人”企业。另一方面,加强与大湾区的产业技术对接合作,既承接大湾区的创新资源转移,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又实现大湾区区内错位发展,在强化产业链配套协同的统筹推进的同时,补好区内企业自主品牌不足的产业链短板。

    协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让产业链“跑起来”

    报告认为,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是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要素,建议一方面坚持政府搭台与企业主体相结合,用好用足及优化完善新会区“高质量发展十条”,创新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一网通办”,做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另一方面坚持金融支持与人才支撑相结合,搭建高效运转的“产业链工作专班”,用好用活“葵乡人才十条”“科创十条”,加强人才精准引进和全方位培养,实现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融合聚变。争取上级财政资金、企业融资、国有资本参与建设产业链新型创新服务平台,搭建跨区域、区域内各企业之间采购供应、物流销售、开发设计、信贷金融,数转智改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结合,促进“1+10+3”产学研融通发展落实落细,构筑创新发展高地,实现企业需求和金融机构、专家成果的“多向奔赴”。

    广交流

    畅所欲言 献计献策

    新会区政协企业家委员在协商会议上,紧扣高质量发展,就如何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畅谈了自己的看法。

    张健

    助力传统制造业加快数字转型步伐

    企业家代表、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健认为,造纸是新会区传统支柱产业,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占据重要位置。在新会银洲湖纸业基地,有多家造纸企业进驻发展。造纸行业有长链条、重资产的特点,期望政府能制定、出台针对造纸产业的扶持政策。他指出,造纸是传统制造业,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的发展,造纸行业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压力和机遇。他表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硬件投入,还需要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等软件投入。因此,他期望能得到政府更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以进一步推动造纸产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高造纸产业现代化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黄长财

    大力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企业家代表、广东新会中集集装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长财认为,当前新会区集装箱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下游产业如智能装备、移动化环保装备、数据集成中心、移动储能装备、装配式建筑等多元化产品的市场开拓、研发设计、供应链、交付等能力相对不足,影响了“集装箱+”产品业务横向和纵向发展。他建议,相关部门牵头建立新会中集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之间的沟通渠道,共同探讨预制模块化业务在“一带一路”市场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通过示范项目的应用,形成韧性强的“就近服务”供应链产业链,激发更多的市场需求,将产业做强做大。

    宋爽

    找准产业链 强链补链延链方向

    提案人代表,新会区政协委员,新会区工商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宋爽充分肯定提案办理部门对于提案的办理答复。她提出,要充分发挥“链主”作用,加强产业链延伸与升级,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链对接,完善产业链生态体系,推进产业链融合发展。以行业协会、行业联盟等产业组织机构为桥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和产业链间企业跨界合作,培育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她建议,借鉴中创新航落户新会后对整个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的带动效应,以“制造+服务”叠加,“融合+创新”组合,“人才+环境”配套,进一步激发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的内生动力。

    刘飞兵

    推动红木家具产业集群化发展

    新会区政协常委,江门市源天福红木家具有限公司、江门市龙润铜视界居家铜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兵认为,新会区红木家具产业链配套服务的经营业态已基本形成,建议借鉴东阳经验,以重点家具城、园区等平台建设为抓手,打造红木家具展示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红木家具从选材、设计、生产、流通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留痕。通过完善产业政策吸引红木家具产业链相关服务业向园区集聚,重点引进和培育古典家具设计、鉴定、电商、物流、金融服务、市场营销等企业,为红木家具企业提供注册、年审、物流、保险、产品研发设计、品牌推广、融资、鉴定等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力促产业高质量发展。

    戴碧余

    培育特色产业链和本土特色品牌

    新会区政协常委、新会小冈香业联合会会长、宝骏小冈香业城董事、百益堂檀香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碧余指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乡村产业方兴未艾,但乡村产业发展依然面临产业链条较短、融合层次较浅、要素活力不足等问题,建议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培育小冈香、新会陈皮等特色产业链和特色品牌。借助区内高等院校开设直播学院,组建多个抖音直播基地,借力电商促进多行业间的互补引流,实现产业资源共享。

    吴浩林

    提高五金不锈钢产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家代表、新会区不锈钢制品行业协会秘书长吴浩林指出,新会区五金不锈钢龙头企业拥有自主品牌的数量不多,数字化转型升级尤其电商直销方面,与其他发达地区比较存在较大差距,建议政府引导企业紧跟市场趋势、持续迭代产品、构建技术壁垒,推进五金不锈钢产业链与新能源、硅能源产业链有机融合,以新能源产品零部件为切入点推动金属制品延伸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