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台山水步非遗夜市,体验乡村民俗文化;打卡新会大鳌网红夜市,品味当地特色美食;漫步于天沙河文化创意园、白水带风景区等城中集市,感受复古文艺的夜侨都……近年来,不同主题的创意集市在各地接连出现,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往“打卡”,掀起文旅消费新热潮。从旅游景点到商业综合体,从城市中心到闲置用地,多点开花的“集市经济”因何而兴?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多个网红集市,探析“集市经济”背后的“流量密码”。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倩婷
实习生 罗敏
满足需求
年轻人爱上“赶集”
说到时下年轻人追捧的网红项目,除了露营、飞盘、骑行等项目外,复古时尚的“赶集”活动正在年轻人中走红。
“昨天在网上看到这个集市很火,所以趁着周末放假特意从市区开车过来,想感受一下当地重阳节吃牛肉的民俗文化。”10月15日,家住蓬江区的市民周小姐,约上朋友一起到台山市水步镇山口圩非遗集市打卡。当天她们不仅在集市上品尝了当地有名的牛肉和特色小吃,还在稻田里拍了一些美照,发到微信朋友圈获得了数十个点赞,玩得十分尽兴。
和周小姐一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休息日选择出门去“赶集”。复古集市、非遗集市、后备箱集市、美食集市、潮流集市、艺术集市……不管是什么主题,年轻人总愿意约上朋友们一起去逛一逛,感受别具新意的文化氛围,淘一些新奇有趣的小玩意,然后分享到社交媒体上。10月19日,记者搜索小红书看到,与“集市”相关的笔记已超186万篇;抖音上,“集市”话题视频播放量高达20多亿次,“集市”成为高频热词。
除了热衷逛集市,现在的年轻人还爱上了摆摊。“摆摊的试错成本较低,比较适合我们这些创业新手。”“80后”蒋丽娟来自开平,1年多前她从连锁餐饮店辞职,在蓬江区北郊一带摆摊,卖起了她的家乡小吃——豆腐角,“先从摆摊开始,等积累了经验和熟客后再开店。”
今年8月,蒋丽娟受主办方邀请到天沙河文化创意园集市常驻摆摊。在这个集结了原创手艺人、地方特色小吃、亲子游乐、文艺表演的集市上,蒋丽娟的摊位颇受欢迎,一晚能卖二三十份豆腐角。“听说豆腐角是开平特色小吃,所以特意买了一份尝尝,吃起来外脆内嫩,真的很不错。”佛山游客小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现在的年轻人为什么会爱上“赶集”?江门市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文飞分析认为,相较于其他交易场所,市集最大的优势是参与门槛较低。近几年,受疫情影响,不少年轻人选择摆摊创业,或者利用工作之余摆摊增加收入。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如今的集市已经成为一个聚集了各种有趣、独特、创新元素的社交新空间,在满足年轻人追求个性购物需求的同时,更给他们提供了社交和娱乐的场所。
“特别是近一两年,随着政策扶持和线下消费回暖,各式各样的集市不断涌现。这些集市凭借新潮的主题、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乐队等丰富表演形式,迅速成为年轻人的新一代打卡地,进一步催热了‘集市经济’。”陈文飞补充表示。
持续升温
创意集市多点开花
在年轻人的追捧下,“集市经济”持续升温,各类创意集市在江门多点开花,为群众带来更多元化的消费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城市的消费活力。
夜幕降临,随着霓虹闪烁,音乐歌声渐起,白水带网红集市热闹起来。数十个摊位有序排开,吃的喝的摊档张罗起来,美食香气四溢。迎着晚风,市民、游客穿行于集市和风景区之间,边逛边吃,享受着夜晚的户外悠闲时光。
白水带风景区原来只是白天供市民登山游玩,近年来,随着白水带体育公园、儿童公园以及“彩虹村”等民生工程的建设,该景区到了夜晚也开始热闹起来。3年前,白水带体育公园一带开始摆摊设点,逐渐形成了如今的网红集市。“我们就住在附近,晚饭后经常出来遛弯,到集市买一些小吃、冷饮,既方便消费又丰富了我们的夜间生活。”市民陈先生说。
新晋网红——天沙河文化创意园集市则以高颜值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工业风设计,让集市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浓浓的复古怀旧气息,瞬间让人“穿越”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华侨老街。除了美食,该集市还融合了文创、表演、亲子游乐等元素,生活气息浓郁。
“天沙河文化创意园从8月开始举办集市活动,当月总营业额达到60万元,最高峰时有50多个摊位进驻。”天沙河文化创意园负责人蔡润堂介绍,未来集市会定期更新美食品类,并结合侨乡文化策划不同主题的活动,不断提升集市整体质量,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来游玩。
位于新会区大鳌镇中心二路的“笑虾虾夜市”,是江门老牌网红夜市,整体绵延近1公里,如此大规模的乡镇夜市在新会区乃至全江门都少见。该夜市还得到了央视财经频道王牌节目《消费主张》的“官方认证”,荣登“中国夜市全攻略榜”。
近日晚上9时许,记者来到“笑虾虾夜市”,看见现场人声鼎沸,很多游客慕名而来,不少档口前还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经营水果店的徐海燕,一晚上没停过,连着卖了五六十份水果捞。来自中山的游客秦先生,吃完河鲜宵夜还没过瘾,又在其他档口打包了几份鱼皮和水果捞带走。“这里真是‘吃货’的天堂,一晚上根本吃不够。”秦先生说。
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集市经济”成为了江门文旅消费的流量新引擎。
如今,江门越来越多景区、商业综合体通过在节假日举办集市来提高其客流量和影响力,一些闲置用地也开始设立集市,打造文创艺术街区,“集市经济”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杜阮镇上巷村的乡村集市,城央绿廊外滩湿地公园的烟火集市,粤海滨江艺术公园的潮玩集市……各种不同主题的集市接连上线,尽显活力江门的开放、多元。
擦亮新名片
引来新流量
集市的走红,离不开政策和环境的转变。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北京、上海、杭州、昆明、厦门、成都等地陆续出台放开设摊、允许商业外摆的相关规定。目前江门正在着力引导特色集市、夜市经济集聚区、摊贩经营疏导点规范化管理,保护设摊经营行为良性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近日,记者从江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经江门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江门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将修改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因地制宜划定摊贩经营、文艺表演等场所,具体划定标准和管理办法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定。”这一举措无疑是为促进“集市经济”发展进一步“松绑”,通过更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水平,让老百姓享受更多便利,让城市展现出更多发展活力和温度。
擦亮新名片,引来新流量。在陈文飞看来,集市规模虽小,但它却是重要的城市名片和商业孵化器。“像我们熟悉的西双版纳等地的网红集市,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城市带来巨大流量,拉动当地旅游和文创产业发展。”陈文飞认为,集市作为文旅产业的补充,通过搭建丰富的场景,可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江门的商业、文旅和侨乡文化,从而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