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婵
“开餐啦!”10月22日傍晚6时,随着一声声鞭炮齐鸣,礼乐街道威东村重阳节敬老宴正式开始,近700名老人们围坐在餐桌前,其乐融融吃着可口的饭菜,一个个笑容满面,畅谈家乡的新变化和如今的幸福生活。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这一天,中国民间素有祭祖和敬老的传统。据统计,江海区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45344人,占总人口的11.94%。
敬老爱老是江海区的优良传统。在10月23日“老人节”来临之际,江海区不少村居重启停办了3年的敬老宴,开启长者饭堂配餐服务,推动“家门口”养老服务提档升级,守护长者们的幸福“食”光。一场场其乐融融的宴会,一间间崭新宽敞的长者饭堂,展现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敬老宴重启
让长者“吃”出幸福味
重阳敬老活动是江海区各街道、村(社区)一张响亮名片,也是江海人最引以自豪的盛会。
在外海街道东升村的宴会上,刚满90周岁的长者和90岁以上的长者分别获得纪念牌和慰问金。“这次宴会的菜品美味丰富,秩序也维持得很好,村干部的工作做得细致用心!”刚刚领到纪念牌的东升村村民陈卓堂对活动赞不绝口。
随着村集体经济提升和村内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礼乐街道英南村今年的敬老宴也别具一格。该村充分利用文体广场大舞台,为长者们精心准备了一场精彩的“村晚”。粤曲对唱、舞蹈表演、小品故事……一个个精彩节目让现场的公公婆婆笑得合不拢嘴。“如今生活越来越好,全村老人在一起过重阳节,大家都特别开心!”今年90岁的李婆婆说。
多年来,礼乐街道跨龙村致力于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不忘发展老年人福利事业,积极发动乡贤助力家乡发展,为老人做好事、做实事,营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社会氛围。“这次敬老宴体现出的是爱心的汇聚、孝心的流露,更是乡贤‘反哺’力量的体现。”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忠燕说,如今,村内的长者饭堂已经装修完毕,将在10月底揭牌投入使用,届时将为村内长者和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体提供配送餐服务。
重阳敬老宴不仅为老人送去了节日关怀,加深了老人间的交流,也拉近了街道、村(社区)干部与村民群众的距离,让老年人真切感受到幸福感和安全感。
增点扩面
开启“1+N”配餐服务
民以食为天,老年人吃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每位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近年来,江海区因地制宜、因时施策,整合多方资源,推动长者饭堂助餐服务全覆盖。
10月19日上午,外海街道邻里食堂揭牌启动,进入试运营阶段,当天便吸引了近30名长者前来试餐。用餐的长者还可以搭乘电梯到二楼的外海街道居家养老服务站,享受更加全面的养老服务。该站点使用面积约780平方米,设置全托室、日托室、阅读室、书画室、理疗室、康复室等6个功能场室,可以提供日间照料、康复保健、休闲娱乐等服务,有效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今年92岁的苏婆婆是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常客”,每天上午早早便来到二楼和老友一起休闲娱乐。她说:“这里环境非常好,服务也很贴心,现在又可以在这里吃午餐,待上一天也不觉得无聊。今天的饭菜也十分可口,很适合我们老人家。”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外海街道邻里食堂是江海区敬老月期间的首份献礼。接下来,礼乐街道还将以街道长者饭堂为中心设配餐点,拓宽服务区域,新增英南、威东等6个村级“邻里食堂”(长者饭堂助餐点)投入使用,开启江海区“1+N”(1个中央厨房+N个配餐点)配餐服务的新模式。
作为江海区首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威东村是最早一批开展长者饭堂配餐服务的乡村。该村按照“村内自筹+慈善会支持”的模式,老年人仅需花费5元就可以吃上一顿美味的营养餐。针对行动不便的长者,村内网格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有效破解居家养老民生“食”事。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慈善事业的壮大,江海区将逐步向全区升级推广“威东经验”,为更多困难长者和有需要的长者提供助餐服务。
长者饭堂解决了老人的急难愁盼问题,托起了老年朋友的“幸福餐盘”。接下来,江海区还将不断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培育社会基层力量,积极发挥“党组织+党员+社会组织+社工+义工”多方联动机制,努力构筑“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