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链接社会资源,助力学校开展心理教育,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新会区连续四年开展“共筑成长路”社工进校园关爱儿童青少年项目,联动“家、校、社”三方力量,关爱学生心灵,陪伴学生成长。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钟珍玲
创新心理支持服务方式
据悉,“共筑成长路”社工进校园关爱儿童青少年项目是新会区慈善会第六届公益创投资助项目之一,由新会蒲公英社工中心运营。项目以心理健康为切入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指导,以个案管理的手法介入,重点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需求,提升外来务工家庭的亲子关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新会蒲公英社工中心积极组织开展团队活动,密切与家长的交流,帮助青少年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我们着重引导孩子们学会倾听、尊重和合作,通过系列进校园活动,有效提高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我们也与家长建立了密切的沟通渠道,了解个案家庭环境、家长教育方式和对孩子的关注程度,提供家庭教育建议和心理支持。”新会蒲公英社工中心工作人员吴嘉敏告诉记者。
为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在学校的支持下,社工深入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以个案辅导的方式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一是提供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积极的心态。二是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三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除了个案辅导,社工还通过建立学习适应小组的方式,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好适应学习和生活,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链接资源
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有效提升全体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也是项目的重要课题。新会蒲公英社工中心广泛链接社会资源,邀请专业心理医生提供专业指导,结合各校实际需要打造心理教育教师工作坊。
如,在会城南宁小学,新会蒲公英社工中心打造"为心育赋能,助专业成长"教师工作坊,引导全体教师在互动中学习,有效提升心理教育技能;在会城伦文钜小学,该社工中心打造“如何与学生有效地‘聊’”教师工作坊,邀请专职心理教师前来讲课。
除了线下培训,新会蒲公英社工中心还设置线上交流群,打破时空限制,方便教师随时随地学习。“这样的培训交流平台非常有用,我们相互探讨,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为有需要的孩子和家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帮助。同时,有了社工的帮助,我们的心理教育工作也得以更好地开展。他们经常给我们带来新点子,链接的社会资源也很丰富。”会城南宁小学相关负责人罗凤莲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