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
从牢记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实施“广东第一田”三年提升工程,发挥粤字号粮食主产地引领作用,到培育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典型,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冲刺三年翻番目标;江门整市入选全省第二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再到渔业总产值排名全省第二位,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建设进度处于全省前列,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市建设……
作为广东省传统农业大市,江门乘势而上、由大图强,以建设农业强市为中心,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充分发挥特色资源、比较优势,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文/毕松杰
A 牢记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
实施“广东第一田”三年提升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江门牢记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全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470万亩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80万亩,以粮食安全筑牢建设农业强市的底气。
南海之滨,沃野流金。台山都斛、赤溪、斗山、端芬、广海等地连片约1.6万公顷的沃土良田,是全省连片水田占耕地面积比例最高的片区和广东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千百年来丰盈着“中国优质丝苗米之乡”沉甸甸的大粮仓。1994年11月,时任国务委员的陈俊生到此视察时,给予“广东第一田”的评价。
如今登高“广东第一田”观景台俯瞰田地,以稻田作“画布”、秧苗为“颜料”的稻田画栩栩如生。风吹稻浪,各色的稻秧随风起伏,盎然的生机弥漫整片田野。背后的“画家”是粮食生产“国家队”——北大荒集团,今年他们“相中”江门“广东第一田”的资源禀赋,在此合作打造500亩现代农业示范田。
“我们‘定向’输送北大荒种植技术、生产标准、管理经验,帮助‘广东第一田’打破粮食增产‘临界点’,在固定空间实现粮食稳产新突破。”北大荒集团庆丰农场台山农服中心农技人员尹文静介绍,相比普通稻田,今年早造示范田平均每亩产量增加了30公斤,亩产基本在450公斤左右。
“广东第一田”今年的“贵客”不只北大荒,还有被称为“软黄金”的禾虫。今年5月,珠海市斗门悦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广东第一田”核心区都斛镇投放约4000万尾禾虫苗,逐步打造面积20公顷的水稻禾虫套养示范田,稳产后,预计每亩每年将产生3.6万元收益。“禾虫是环境生态的指标生物,只有在环境特别好的地方才有禾虫生长。经我们监测,首批投放的禾虫苗大多个头肥大,项目进展顺利。”该公司技术人员管宇豪表示,国庆期间,他们又追加了约2亿尾禾虫种苗投放。
从引入粮食生产“国家队”寻求增产“门道”,到践行大食物观探索禾虫共生项目,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建设国家级广东丝苗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实施江门“广东第一田”三年提升工程,着力将江门“广东第一田”建成亩产千斤、两季吨粮的稳产高产“口粮田”,打造22万亩高产高效、绿色生态、智能智慧、三产融合的全国种粮示范田。同时,江门积极发挥“广东第一田”粤字号粮食主产地引领作用,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B 培育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典型
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冲刺三年翻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各地推动产业振兴,要把“土特产”这3个字琢磨透。近年来,江门全面推行农业产业“链长制”,着力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产业体系,累计创建“1+12+27”个国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产业振兴引领建设农业强市的重心。
9月6日至8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在河南驻马店举行。本届洽谈会主题为“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会上,新会陈皮作为广东唯一官方指定‘土特产’参展,整个广东展区布展都是围绕新会陈皮产业设置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陈皮加工文化四个板块,以视频、图文、产品、体验项目等方式呈现,面向全国讲好‘陈皮加工+’故事。”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入选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典型案例,2022年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90亿元,位居“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首位,带动7万人就业、人均增收约2.2万元……作为广东“土特产”的“代表作”,新会陈皮当之无愧。在这背后,也反映了江门做好“土特产”文章的生动实践。
“2021年以来,江门出台三年行动方案,瞄准陈皮、大米、鳗鱼、茶叶、马冈鹅、禽蛋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三产融合发展行动、农业科技创新行动、品牌体系建设行动、营销体系提升行动共五大行动,力争到2023年实现六大产业全链条总产值翻一番,达到680亿元规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侨都大地上,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台山成为全国最大的鳗鱼养殖基地,鳗鱼养殖量占全省八九成,年产量超5万吨,年产值超60亿元,活鳗、烤鳗等产品远销日本、欧洲、北美等地,是名副其实的“国际鳗”;马冈鹅产业规模居广东“四大名鹅”之首,是全国首个镇域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的龙头产品,核心产区马冈镇被纳入国家2023年度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禽蛋年出口蛋品位居广东省及全国前列,年销售额数亿元,成为无数世界华侨华人情有独钟的“家乡味”……
“今年1—9月,我市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实现全产业链总产值508.27亿元,同比增长29.69%,距离三年倍增目标的680亿元仅一步之遥,四季度将全力冲刺实现目标。”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外,江门还拥有袁隆平院士称赞早有耳闻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杜阮凉瓜,天然富硒获中国地质学会认定的新会崖门“崖硒八宝”,享誉“粤字号”农业品牌、年产值近8亿元的恩平香水柠檬等越来越多“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的江门特色农产品百花齐放,销往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全国。
C 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市建设
打造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近年来,江门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市建设,加强培育名优特水产品,推动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养殖设施精细化、信息化发展,把深远海养殖作为渔业生产的新增长点,以“海洋牧歌”唱响建设农业强市的时代强音。
靠海吃海念海经。江门的大陆海岸线占全省的十分之一,海岛数量全省第二,在珠三角7个沿海城市中大陆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最多、滩涂面积最大。“作为渔业大市的江门,全市渔业总产值251.71亿元,居全省第二位,是广东渔业的重要‘拼图’。累计培育出台山蚝、台山青蟹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和台山鳗鱼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及南美白对虾、桂花鱼、台湾泥鳅、泰国笋壳鱼、黄颡鱼、巴鱼等一大批名优特水产品。全市名优特品种养殖面积近3.33万公顷,约占全市养殖总面积的六成。”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秋分时节,台山川岛辽阔的海面上,江门市广通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建设的多个重力式深水网箱迎来首次收获,一筐筐肥美石斑鱼浮出海面,“抢鲜”供应上市。“成立两年来,我们在海上建起了60组方形重力式深水网箱,主要用于养殖石斑鱼,每组网箱的产量可达16000公斤。”广通水产经理吴旺达表示,首批收获成功让他们看到希望,更加坚定信心,计划今年继续在台山川岛海域建设120个重力式深水网箱,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投放泥猛鱼苗90万尾、石斑鱼苗190万尾,综合年收入预计可达1亿元以上。
“躬耕”万顷碧波,“放牧”蔚蓝家园,“耕海”时代之下,海洋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当下,江门正以“种苗培育、深海养殖、精深加工、装备制造、租赁服务、海上风电”六位一体思路,以四大渔港为依托,推动向海一侧发展深水网箱、休闲渔业、海岛旅游,向陆一侧发展水产种业、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渔获交易、装备制造等,打造“陆海接力,岸海联动”产业集群,建设“全域型”现代化海洋牧场,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
今年2月以来,台山海洋发展集团、台山港口建设集团、江门海洋集团等国有企业相继成立,以国有资本引领撬动海洋渔业产业,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引项目、聚资源、拓市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今年7月,我市还举办了江门海洋牧场产业发展对接大会,江门海洋集团与新会银海发展公司、台山海洋集团、广远渔业集团签署江门海工装备有限公司合作意向书,与江苏中洋集团签订海洋牧场合作发展战略框架协议,并与相关金融机构签订意向授信协议,授信金额达160亿元。
同时,我市水产养殖设备不断向深海挺进。“2022—2023年,我们共争取到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1800多万元,用于支持深远海养殖装备项目建设,撬动社会资本6700多万元。台山市海洋牧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计划投入16亿元的专项债资金,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市深远海养殖设施装备建设进度处于全省前列,预计到2023年底,我市将累计建成152个重力式网箱和1个桁架式养殖平台。
数说江门农业
●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5.20亿元,增速全省第一;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9.03亿元,同比增长6.4%,排名全省前列。
●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4年被评为“优秀”等次。
●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2022年全链条总产值达533.90亿元,增长27.64%,其中新会陈皮产业全链条产值190亿元。
●创建1个国家级广东丝苗米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1+12+27”国家、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梯队。
●累计创建“粤字号”农业品牌114个,培育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1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13个。
●全市深入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试点,实现所有行政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75%行政村年集体总收入超100万元。
相关链接
广东(江门)智慧农机产业园
签约落户21个农机项目,总投资超68亿元
江门作为全省的农机大市,农机化发展水平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5%,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近年来,江门跳出农机生产行为,着眼农机产业,加快发展智慧农机装备产业园,推动农业生产“机器换人”、智能农机装备应用,为端稳“中国饭碗”提供江门智慧农机装备支撑。
今年5月,广东(江门)智慧农机产业园在台山市工业新城管委会正式揭牌,按照“一基地三中心”的功能架构,即装备制(智)造基地,创新中心、服务中心、商贸中心,围绕智慧化泛农机,推进“科技+制造+应用+服务”等创新模式应用,重点发展泛农机人工智能和应用、装备及零部件制造、海洋牧场技术装备和农机服务等产业。
中国农机高端论坛是我国农机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会。9月24日,2023第十一届中国农机高端论坛暨广东(江门)智慧农机产业园投资推介大会在江门台山举办,活动中,总投资超68亿元的21个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广东(江门)智慧农机产业园,涵盖农机装备制造、农机科技创新、海洋牧场、运营服务、农业金融五大类,贯穿农机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全产业链条。
“大动作”频频的广东(江门)智慧农机产业园,未来将陆续培育农机智能制造、绿色装备制(智)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面向智能信息制造的系列装备产业集群,致力建设省内有名、国内先进、辐射RCEP区域的现代泛农机智能制造产业园区。
加快建设“一园四区”预制菜产业园
全市预制菜产业链关联加工企业近600家
当前,全国都在瞄准预制菜这个万亿级新赛道。我市抢抓预制菜产业风口机遇,出台《江门预制菜十二条政策措施》,成立预制菜产业联盟,加快建设“一园四区”预制菜产业园,发布“江门十二菜”首批侨都预制菜名录。推动蓬江区预制菜产业园纳入全省首批预制菜题材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一方面,我市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编制并发布《江门市预制菜产业标准体系规划和路线图》以及江门市首个预制菜团体标准《江门特色预制菜储运品质保障技术规范》。江门丽宫申报创建广东省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加快推进陈皮虾制品、预制菜陈皮广式糖水团体标准制定;另一方面,我市加快推动金融服务保障,推动太平洋、平安、人保等6家保险公司推出“太享预”预制菜定制保险、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预制菜综合保险等预制菜专属保险产品7款。2022年,我市共有14家预制菜企业获得融资服务,贷款超1.7亿元。
“我们重点对美心、得宝、中洋、江帆、益膳、丽宫等企业实施专项培育,在技术、人才、市场对接等方面给予资源链接和扶持。先后组织上述企业参加省级预制菜发展论坛、峰会,以及亚食展、东盟展、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等展会。先后为益膳食品、江帆水产制品对接马冈鹅、麻黄鸡、青蟹、鹧鸪等农产品产地直采,做好马冈鹅系列等冷冻类预制菜产品跨境冷链政策及出口贸易服务的指导辅导。”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全市共有预制菜产业链关联(含净菜)加工企业近600家,冷链物流及配送服务企业36家,拥有李锦记、江户泉、东古等知名预制菜调味包、酱汁包研发生产配套企业。2022年,全市即烹、即配类预制菜生产加工产值超21亿元,其中,向全球输出“侨都预制菜”近6300吨,销售额超3000万美元。台山得宝食品、广东远宏水产分别上榜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