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白沙
上一版3  
通津之地
童年的味道
秋日暖阳
浪花卷来《川岛的故事》
《姹紫嫣红》
      
 
 
版面导航  |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10 月 2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浪花卷来《川岛的故事》

    魏台平

    说起川岛,笔者脑海里不禁忆起多次前往川岛旅游的经历,乘船来回,浩瀚南海卷起的浪花,向游船拥来,给笔者留下难忘的印象。此刻,捧读台山老作家赖福荣先生的《川岛的故事》,犹觉浪花又一次卷起,暖流伴微风而至,绰约芬芳,风情迷人。

    《川岛的故事》作者,在业余时间里搜集和整理不少的历史掌故。如1279年宋元崖门海战,陆秀夫背宋帝赵昺投海,张世杰带领南宋残部南下到达下川岛建立南宋最后一个王府,王府洲由此而得名。新地村大洲湾海滩边的“花碗坪”遗址;上川岛的方济各·沙勿略的墓冢;见证中西文化交流的珍贵实物石笋村的“葡王柱”;下川椰子树的来历;张保仔在沙堤港活动与川岛藏宝洞的未解谜底等,在《川岛的故事》里也都有详细叙述。近年,当地政府正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逐个将其打造成旅游景点,游川岛不只是冲浪观海,还可从中温故知新,学习历史,增添乐趣。

    每次乘船,南海卷起的浪花,总会使我联想起渔民在大海里捕鱼的精彩生活。我虽然没有出海捕鱼的经历,但很想窥探一番捕鱼的奥秘。刚好,《川岛的故事》有介绍渔民捕鱼的知识。这本书共收集文章89篇,其中介绍捕鱼知识的文章有10多篇,如《打犬鱼》《打罟棚》《灯光捕鱼》《捕黄花鱼》等等。“所谓打犬鱼,是下网后在船上打板,响声惊动水下的犬鱼乱窜触网而捕之。”“打罟棚是指围网捕鱼方式,海上作业时,结队的渔船少则十只八只,多则二十只,实行大兵团作战。”赖福荣曾有多年出海打鱼经历,素材丰富,所以他笔下的捕鱼作品情节生动,描写细腻。

    川岛渔民的风俗与特色,最是吸引人。渔民喜欢戴一种有垂檐的竹帽,吃饭的筷子不能平放在碗上,行船中有倦鸟飞到船上不能捉它,婴儿起名时女的叫某女、男的按出生年份或重量或按农历的日子等,川岛渔民的名字大都打下鲜明的渔村烙印,这些均是川岛渔民的风俗。即使没去过或去过川岛,但对当地的风俗没深入了解的,只要读了这本《川岛的故事》,川岛的风土人情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山歌谚语,许多地方都有。但川岛的山歌谚语,具有明显的渔家特色,是其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也是代代渔民与大海打交道的实践经验和归纳。如“水上闯天下,全靠船老大”“家住大海边,经常吃新鲜”“风前风后,鱼虾成球”“十五水头起,去海不宜迟”等谚语,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又如“万山渔场好鱼虾,节令催人莫迟下。待到风停海平静,执齐行李就出发”等山歌、歌谣,是由老一辈渔民唱起,代代传承下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哲理,现由赖福荣收集整理录入《川岛的故事》里,让这些渔民文化流传下去。

    趣闻逸事,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人们知道螃蟹是横行的,但下川有种和尚蟹却是直行的,这就称奇;下川有的肉鸡会飞起来,躲在树上乘凉,也算一景,均被赖福荣以《向前行的螃蟹》《会飞的鸡》写入书中。川岛有“天下第一饭”——石硖饭,有沙蜢粥、沙螺面,都是用川岛海鲜烹调出来的特色美食,《川岛的故事》里都有描述,勾起人们尝鲜的食欲。读了《女人犁田,男人背仔》《海上牧鸭》《王府洲上寻野马》《船长也晕船》等文章,甚觉趣味横生,乐在其中!

    这部纪实式的散文随笔,凝聚了赖福荣多年的心血。他多年来深入当地调研,勤奋创作,为后人留下一本珍贵的川岛文化书籍,让人们在家中就可欣赏大海浪花的精美。

    浪花卷来《川岛的故事》,它带来大海的咸味,带来渔获的清甜,带来文坛的芬芳!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3-2006 jmnews.com.cn, JiangMen Dail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江门日报社主办 江门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网络新闻编辑部制作及维护 联系电话:86-0750-3502626
粤ICP备0507909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05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