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分教师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时,会出现过度依赖固定文本材料、只是简单地照搬材料内容的问题,忽视了幼儿的水平、特点和兴趣。
教师在选择科学活动内容时应该注重贴近幼儿生活,可以唤起幼儿探索欲望的种植活动就是很合适的选择,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好奇。本文将从种植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变化、相互作用、循环等多个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出发,结合活动案例,深度分析幼儿园种植活动,探索有效的幼儿科学教育方式。
江门市江海区江南幼儿园 梁凤珍
活动内容丰富多样
幼儿园种植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蕴含丰富的科学教育价值。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走进种植区域,亲身参与植物的播种、照护与收获的全过程;或者带领幼儿观察植物的多样性,认识常见植物,如水果、蔬菜与花草树木。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形态特征与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叶片、茎部、根部与果实等组成部分,或者让幼儿尝试观察比较两种植物间的差异点,例如甘蔗与竹子、葱与蒜、粉红花酢浆草与黄花酢浆草等。在种植区域内,幼儿还可以见到蚂蚁、蚯蚓与蜗牛等动物,这也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内容多元性。
观察事物动态变化
随着四季更替,种植园里的动植物也在动态变化着:土壤从新土变成陈土;植物种子破土而出成为幼苗,在成长中开花与结果;小昆虫也经历了从幼虫到成虫的变化过程。细心的幼儿可以观察到种植园的这些变化。本人在教学中就遇到有幼儿尝试观测小青虫,他们从菜地里抓到几只小青虫后放在透明容器中,一有空就会围着观察小青虫,观察它们喜欢做什么?吃什么?小朋友摘来的青菜叶有没有被吃掉?小青虫是变胖了还是变瘦了?他们还很幸运地观察到小青虫蛹化成蝶的过程。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幼儿展现出极大的热情、好奇心与探究兴趣,并在一次次种植活动中,掌握科学探究能力,收获科学知识。
探索自然中的互动与循环
自然界存在广泛的互动关系。在幼儿园种植活动,幼儿就可以观察到动植物间的互动、人与植物间的互动以及环境与动植物间的互动。
在种植园里,最常见的是动植物间的互动。例如,蜜蜂在采集花蜜的过程中将花粉传递其他花朵,这与植物的开花结果有着密切联系;青虫生活在青菜周围,以青菜叶片为食物,但是它们的粪便却又成为了植物的肥料;小鸟帮助植物控制害虫数量,还会采食果实;蚯蚓不常露头,却时刻在帮助改善土壤质量。人与植物的互动则体现在种植过程,当幼儿照护植物时,植物为其提供新鲜空气、美丽花朵与甜美果实。环境与动植物也有互动性。植物需要光照、空气与水才能正常生长,植物生长产生更多氧气,既净化了空气又美化了环境。因此,幼儿园种植活动中存在着多种互动关系,这些关系都值得教师带领幼儿开展细致观测和讨论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自然界中的很多事物都处于不断重复和循环的状态。如一年四季交替是一种循环;小昆虫从卵到幼虫,变蛹后化成蝴蝶,蝴蝶再产卵,再从中孵化出幼虫,这也是一种循环。幼儿会在一次次的探究活动中,慢慢掌握循环的概念,理解大自然的循环规律。
幼儿园种植活动富含丰富教育内容,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其中教育价值,从种植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动态性、互动性以及种植活动对象的循环性这几方面出发,开展有效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提高科学素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