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潘诗欣) 11月3日下午,区域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共同体项目推进研讨活动在江海区景贤小学举行。本次研讨活动由江门市教师发展中心、江海区景贤小学教育集团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成员校代表和省市区相关领导、专家齐聚一堂,推进研讨江海区景贤小学牵头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数智”劳动教育研究共同体》的实施,进一步探索“数智”赋能劳动的创新路径。
今年3月以来,《“数智”劳动教育研究共同体》项目先后获广东省和教育部立项,是全国唯一一个入选2022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的基础教育类项目,成员单位包括省内外7所学校,实现跨省、跨市联动。随着共同体项目的实践探究与推广,成员校向全国范围辐射,目前已有来自新疆、西藏、河北、广西、贵州,以及深圳、珠海等地41所学校加入,持续打破空间、地域的限制,促进各校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研讨活动上,江海区景贤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莫斯汝、蓬江区里仁小学校长万川、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怡海第五小学校长潘光志分别带来《探究“数智”劳动,培育时代新人》《新时代小学校园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策略》《“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协同开展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实践分享。
江门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刘丽灯、蓬江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苏振旋、江海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向俊杰在点评中充分肯定了各成员校在开辟劳动教育全育产品、建设劳动教育场所、打造专业化劳动教育队伍、探索数字劳动教育模式等方面所做的努力。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指导专家组组长钟柏昌在总结发言中表示,该项目涉及的劳动教育类型越来越多元,成员校的地区分布越来越均衡,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他建议,要进一步明确共同体的工作目标、组织架构,形成稳定的合作办学联盟;打造一批优秀教学案例、课例,建立常态化联合教研制度和成果分享机制,逐步达成培养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共同愿景。
当天,江门市教师发展中心、蓬江区教师发展中心、江海区教师发展中心被授予“数智”劳动教育研究创新实践中心牌匾,江海区景贤小学、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宏远路小学、新疆伽师县巴仁镇第三小学等41所成员校被授予“数智”劳动教育研究共同体成员校牌匾。